新闻动态

2018年中德人文交流“十大事件”新鲜出炉

发布时间:2019-05-09浏览次数:501

“中德两国要做合作共赢的示范者、中欧关系的引领者、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合作者。”2018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与第11次访华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晤时,用这四句话为双方推进两国关系指明新方向。2018年是中德两国庆祝建交46周年,李克强总理7月成功访德并主持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默克尔任内第11访华,施泰因迈尔就任德国总统以来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为中德关系在新时期取得更大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首次会议于2017年召开。自中德人文交流机制建立以来,中德人文交流渠道更加畅通,平台更加多元,形式内容更加丰富,一批中德人文交流品牌项目逐渐形成。中德人文交流微信公众号团队整理出“2018年中德人文交流大事件”。 经专家评选, 2018年中德人文交流“十大事件”新鲜出炉!


两国高层互访频繁,中德关系长足发展
5月24日至2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第11次访华。在北京,默克尔分别与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举行会晤、会谈。习近平赞赏默克尔对中德关系的高度重视,并指出,2014年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关系得到长足发展,合作广度和深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中方愿同德方共同努力,推动双边关系不断迈上新高度。李克强表示,当前中德关系与各领域合作呈现全面、深入发展的良好势头,中方对此表示满意。两国新一届政府应共同努力,加强规划,推动中德关系与各领域互利合作在现有高水平基础上更上层楼。随后默克尔飞抵深圳,参观这座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窗口”,出席德国工商会深圳创新中心揭幕式,参观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及深圳本土初创型企业碳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7月8日至9日,应德国总理默克尔邀请,李克强抵达柏林主持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期间与默克尔共同出席第九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并发表讲话。7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柏林总理府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主持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共同见证了双方农业、教育、青年、卫生、化工、通信、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20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青年实习交流计划的联合意向声明》。根据该声明,双方同意每年各接收1000名青年实习生。

12月5日至10日,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此访是施泰因迈尔先生就任总统以来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分别同其举行会谈,就中德、中欧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加深互信,合作共赢,推动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继续深入发展,让中德合作取得更多有利于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成果。除北京外,施泰因迈尔总统还赴广东、四川访问。

中国积极参与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
4月23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共同举办“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德学者对话暨21世纪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研讨会”。

5月5日,中国赠送马克思雕像在其故乡德国特里尔揭幕。

5月16日,中德学者聚首特里尔共话“德国与中国:马克思、汽车和足球”。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在德举办
10月29日,“四海同心 盛世梦圆——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开幕。

11月4日,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举办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中德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四十周年招待会。在柏林出席第二届北极科学部长会议的国家科技部黄卫副部长与近百位中德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著名专家学者、多国驻柏林科技外交官出席活动。

11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一带一路’经济对话会”开幕。史明德大使在主旨发言中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综合实力和国民素质空前提升,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和128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一带一路”五周年,在德活动精彩纷呈
3月22日,西门子宣布已在北京设立全球“一带一路”办公室,目前已与超过100家中国企业合作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并于2018年6月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

5月3日至8日,欧洲经贸代表团访问“一带一路德欧中心项目”,并参加了在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一带一路中德中欧合作交流研讨会”。

7月2日,“志合者 不以山海为远——一带一路图片展”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7月8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中国水墨艺术展”在德国斯图加特开展。

7月30日,由德国主办、探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机遇的“2018丝绸之路——新贸易之路”大会在德国纽伦堡举行。

10月19日,“一带一路”建设五周年民心相通图片展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

10月26日,“‘一带一路’文化旅游论坛”在柏林举办。

地方合作结出硕果,旅游推介精彩纷呈
2018年,中德省州市间地方合作发展活跃,中德各省州市积极交流,推广地方文化,展示地方风采。以下是部分活动。

1月30日,“2018广东省投资环境推介会”在德国慕尼黑举办。

3月6日至7日,由厦门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的“Enjoy Xiamen——温馨浪漫的海上花园”系列推介会在德国柏林举行。

3月7日,“美丽中国”形象亮相2018柏林国际旅游展,中国国家旅游局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行政部门与相关企业展团代表前来参展,围绕“美丽中国”主题深入推介形式多样且别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3月16日,聚焦全球乡村问题的“乡村变迁-松阳故事”展览在德国柏林Aedes建筑论坛开幕。

4月13日,“2018德国·中国湖北文化节”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5月11日,“云南文化周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在德国柏林开幕。

5月16日,由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主办的“江苏省-北威州友好之夜”主题活动举行。

6月28日,“感知兰州”中德城际文化交流对接会在德国汉堡举行。

8月11日,第三届“慕尼黑啤酒节——昆明之旅”在云南昆明举办。

9月3日,“学习·对话·合作——山西品牌丝路行(欧洲站)”活动在德国柏林拉开帷幕。

9月17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陕西省人民政府、德国莱法州政府等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德历史文化名城对话会在西安开幕。

9月22日,“传陈迭新·中国行”德国考察团来华推介。

9月22日至23日,由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和湖北省文化厅合作筹办的“天涯共此时—中秋庆典”系列活动在柏林举行。

10月19日,“德国媒体湖湘文化行”采访团走进湖南常德。

10月29日至11月1日,“文化中国·湖南文化走进德国”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杜塞尔多夫举行,伯乐中学中文合唱团在开幕式上演出。

11月20日,“全球川菜名馆与四川美食之旅”推介活动在柏林举行。

12月1日,“魅力北京”旅游推介走进德国慕尼黑。

12月8日,浙江乐清市代表团到访德国,与罗梅尔斯基兴市签署了友城合作意向书,拉开两地友好合作新篇章。

12月18日,“绍兴旅游(德国)推介活动”在柏林举办。

12月19日,“世界橙乡·生态家园”江西赣州旅游推介会在汉堡举行。

中德共话人工智能
2018中德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论坛在京举行

2018中德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论坛于4月10日在北京举行。论坛旨在推动中德政府与企业间人工智能各细分领域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吸引更多人工智能国际顶级专家、顶级技术为北京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国际技术支撑。

中德在汉诺威工博会共话智能制造合作

4月23日,由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和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共同主办的“中国机会——中德智能制造论坛”在汉诺威工博会期间举行。200余名各界嘉宾到场,共话中德两国智能制造合作新前景。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成立20周年系列活动在柏林举行
5月14日,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成立20周年系列活动在柏林举行。来自同济大学、德国外交部、同济大学德方合作高校及中德两国企业的100余名嘉宾应邀出席了庆祝招待会。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成立于1998年,其发展得到中德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二十年来,中德学院培养了1600多名硕士毕业生,被誉为“中德教育合作的典范”。

北京歌德学院举行三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
2018年,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迈入“而立”之年。该机构于1988年在北京建院,三十年间在促进中德文化合作方面做了许多工作。9月1日-11月8日,歌德学院举办了30余场活动庆祝在中国的三十岁生日。

中国元素闪亮法兰克福书展
10月9日至14日,第70届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在法兰克福会展中心举办。随着国际市场对中国图书的需求上升,2018年有120家中国内地展商参展,刘慈欣、麦家等中国当代作家受到各国书商和海外读者的欢迎。法兰克福书展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与以往相比,本届法兰克福书展出现更多“中国身影”: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文化节目《朗读者》图书多语种版权签约仪式
— 科幻作家刘慈欣代表作《三体》德文版在德国全面出版
— “麦家之夜”重磅发布麦家的第三部长篇小说《风声》的国际版权
— 广东广播电视台《今日广东》栏目落地德国主流电视台开播仪式
— “城与乡——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专题文化展览
— “探索中国城市风貌”——《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海外发布会暨中国城市海外推介活动
— 《人民文学》杂志德语版《Leuchtspur》(光迹)出版发行
— 《哲人神彩:100位世界著名哲学家肖像》新书发布会暨艺术展举办
—《华强北40年影像记忆》(中英文对照版)一书首发
— “北京图书40年”活动举办。

纪录片《中德制造》开播
系列纪录片《中德制造》开播仪式及“高质量发展—中德制造对话会”于11月27日在深圳广电集团举行。五集系列纪录片《中德制造》从深圳制造业实践出发,对标世界制造业强国德国,历时2年走访德国10余个大小城镇,调研中德60余家企业机构。


评委会

评委会主席
董琦   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

评委会成员(按照姓氏字母顺序排列)
班玮   同济大学德语系校友
Jing BARTZ(王竞) 中西文化项目顾问
Hannelore BOSSMANN(薄涵蕾)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 
蔡琳   汉诺威莱布尼茨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陈壮鹰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
丁永健   马格德堡应用科学大学副校长、德国同济校友会会长
冯一平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一等秘书
Tobias LANGER(龙易贤) 埃森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校长
Lutz MAHLERWEIN   前德国电视一台(ARD)北京记者站负责人
Steffi ROBAK   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系主任
阮佳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德首席记者
王建斌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
王洋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校长
Thomas WILLEMS(魏思)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德方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