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对话论坛德方主席安奈特·沙万女士访问同济大学并出席中德人文交流新书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9-05-29浏览次数:359

2019年5月29日,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副书记吴广明亲切会见了中德对话论坛德方主席、德国前联邦教研部部长、同济大学名誉博士安奈特·沙万(Annette Schavan)女士。方守恩对沙万主席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向沙万介绍了我校对德合作的最近进展,同时感谢她为推动我校对德合作及中德交流所做的积极贡献。沙万主席对同济大学在对德合作领域取得的最新成就表示赞赏,并表示,愿意借助中德对话论坛的平台继续与同济大学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我校外事办公室及德国研究中心代表一同参加会见。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右二)、副书记吴广明(左二)会见沙万女士(中)。同济大学外事办公室主任于雪梅(右一)、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左一)陪同会见。


会见后,沙万主席来到中德大楼1012会议室,并作“中德关系的最新发展”主题报告。报告会由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德方副院长魏思(Thomas Willems)主持。

安奈特·沙万作“中德关系的最新发展”主题报告

沙万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同济大学对德交流取得丰硕成果,已成为中德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对现有秩序和格局带来挑战。在此形势之下,中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重要性便愈加凸显,尤其是两国间对话和磋商机制的持续性对维护并发展双边友好关系至关重要。她强调,科教合作、企业合作以及对话磋商机制构成了目前中德伙伴关系的三大动力。沙万寄望作为中德合作重镇的同济大学在“中德对话论坛”等一系列双边对话机制中发挥更大作用。报告会尾声,沙万还与现场师生就“人口老龄化”“数字化”“技术变革与社会文化变迁”和“德国的‘中国能力’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活动现场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德方副院长魏思作“面向德国学生的‘中国能力’建设”主题报告

随后,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德方副院长魏思对德国目前的“中国能力”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他强调,以教育领域为主的德国各界将对“中国能力”建设给予更多关注。他也介绍了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围绕“德国学生的中国能力”的学生培养和课程建设方面的情况。

“中德同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能源政策”调研项目小组代表汇报(左起: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博士生范一杨、倪晓姗,同济大学法学院的德国交流生Lovis Leonardo Pape)


来自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的范一杨、倪晓姗以及来自同济大学法学院的德国交流生Lovis Leonardo Pape作为“中德同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能源政策”调研项目小组代表,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汇报。该项目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同济大学德国留学生共同发起。八名成员在为期两周的调研期内完成选题、调研及成果汇总等工作。调研组认为,中德两国除了在政策、技术层面需进一步完善能源结构、提升使用效率之外,两国青年也可利用包括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在内的各类人文交流平台,在学术和社会实践等领域积极开展富有成效的互动与创新协作,在合作中深化双方理解,强化彼此信任,携手应对一系列双方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春春介绍《中德人文交流辑刊:德国的“中国能力”和中国的“德国能力”》

最后,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春春对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持编写的“中德人文交流辑刊”第一辑《德国的“中国能力”与中国的“德国能力”》进行了介绍。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自2017年5月成立以来,聚焦中德两国在教育、文化、青年、媒体和体育等五大领域的人文交流。作为对于德国联邦教研部在“中国战略”中提出“德国的中国能力”的回应,中心于2017年12月主办了“德国的‘中国能力’与中国的‘德国能力’”国际研讨会,尝试从知识和行动的双重层面对两国的国别能力进行全面考察。这部在5月份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辑刊是国内外聚焦“中国能力”和“德国能力”的第一部研究专辑。据悉,该论文集的德语版将于年内由德国Springer出版社出版。

“中德人文交流辑刊”第一辑《德国的“中国能力”与中国的“德国能力”》封面

本次报告会和学术交流活动由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办,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德语国家分会协办,吸引了校内外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和师生参与。

沙万女士同同济大学德国留学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