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章森林 | 魏玛共和国的共和之鹰

发布时间:2019-05-28浏览次数:1015

1919年8月,魏玛共和国颁布了宪法,建立了民主的体制,如赋予妇女选举权,实行比例选举制,保证司法独立,保障结社自由、信仰自由等各种基本权利,但该宪法也具有较大的缺陷,如赋予了总统很大的权力,总统在紧急状态下,为恢复公共安全和秩序拥有独裁权,可以不经议会批准,直接任免总理;同时对政党进入议会没有设立门槛,导致小党林立,很难建立稳定的政府。

在立宪会议上,立宪委员就国旗颜色爆发了争论。右派政党主张德意志帝国时代的黑白红三色;社会民主党等主张象征1848年革命理想的黑红金三色。最后达成妥协以黑红金为国旗,以黑白红为商旗。这虽然只是颜色之争,但德国宪法史学者们认为,“所表达的是对国家的基本问题还缺乏共识。”国旗颜色的确定为国徽的色调奠定了基础。


魏玛宪法并没有规定国徽的设计,帝国之鹰停止使用后,一些人主张使用字母组合DR(Deutsches Reich)来作为国徽,由此摆脱旧帝国的色彩。经过激烈的争论,德国最终仍然采用了黑鹰纹章,但进行了新的设计。1919年11月11日,总统艾伯特颁布《关于国徽与国家之鹰的公告》:

“基于政府的决定,我在此宣布,国徽采用金底单头黑鹰,头朝向右方,翅膀张开,但羽毛收起,鹰嘴、色与爪都是红色”。

鹰在形态上继承了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单头黑鹰纹章,但从色彩上看,魏玛共和国的国徽整体上更多继承的是1848年德意志邦联的国徽,黑红金三色成为鹰国徽的主要色彩,这被称为第一个“共和之鹰”(republikanischer Adler)。 共和之鹰融合了普鲁士之鹰与邦联之鹰的特征,象征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民主自由的德意志民族国家。这个国徽是由帝国时代皇室御用纹章画家埃米尔·多普勒(Emil Doepler)设计的,但国徽上的黑鹰可能因为不太美观,不受民众欢迎,有人认为它像“鹦鹉骨头”;在20世纪20年代通货膨胀的背景下,有人形容它如“面临倒闭”或“受惊的股票经纪人”。在巨大的争议面前,1928年,德国采用了托比阿斯·施瓦布(Tobias Schwab)的设计图案,这原本是为德国奥林匹克体育代表团设计的。新的国徽图案仍然是金底黑鹰,但更为简洁,线条更为流畅,第二个共和之鹰从此诞生。

魏玛共和国没有对帝国的社会基础和权力架构作出改革,原有的军官集团和地主权贵等统治阶级仍占据要职,但他们对魏玛共和国却心怀敌意。

1924年5月,德国举行国会选举。德国民族人民党(Deutschnationale Volkspartei,简称DNVP)参加竞选,有一张海报的内容是:一只巨大的普鲁士黑鹰,爪上抓着黑白红三色旗,居高临下,盯着一只瘦小的无助的身上缠有黑红金三色旗的共和之鹰,海报上还写着:“选择黑白红!这是德意志民族的。”这张海报清晰地展现了右翼分子对共和国的敌视态度和共和派的真实处境。

为了捍卫共和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党和民主党(Deutsche Demokratische Partei,简称DDP)在这次中结成了“魏玛同盟”(Weimarer Koalition)。三党同盟的海报中:三个人身穿制服,分别持有黑红金盾徽,盾徽中间红色条纹上是黑色的共和之鹰,由金色的圆边所围绕。他们头顶飘扬着黑红金三色旗。黑红金和黑鹰都象征着魏玛共和国的民主共和体制,表明三党是共和国的坚定捍卫者。海报下方引用了康德在1795年的名言:“每个国家的公民宪法都应该是共和制的。”然后得出结论:“因此要选择社会民主党或民主党或中央党。”然而政治斗争不是引经据典写作论文,现实是残酷的,捍卫共和制的三党的得票率都有所下降,德国民族人民党等反对共和制的右翼政党的得票率增加了。

1933年,纳粹党上台,推翻魏玛共和国,同时也废止了共和之鹰国徽。


资料来源:本文节选自林纯洁著《德意志之鹰:纹章中的德国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有增补。


作者介绍

林纯洁,1983年生,湖北江陵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访问学者,湖北省楚天学者(楚天学子),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主任、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德意志纹章文化、中西文化比较。近年在《德国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哲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著有《马丁·路德天职观研究》和《德意志之鹰:纹章中的德国史》,译有《马丁·路德桌边谈话录》(合译);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与重点项目各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