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互鉴·文化交融——“中德留学45年”活动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7-06-06浏览次数:216

2017年5月24日上午,“中德留学45年——回顾与展望”活动在京举行,该活动是同日召开的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首次会议重要的配套活动,由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和德国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联合举办,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并致辞,两国建交后各年代留学人员代表共200余人参加。

本次活动以“学习互鉴·文化交融”为主题。现场观众首先共同观看了浓缩反映“中德留学45年”的视频短片和照片墙,一起聆听了70年代以来中德各时期的10首经典代表歌曲。

©北京理工大学

活动特别邀请了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各个时期中国赴德与德国来华留学人员代表各5位作为嘉宾发言,与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留学故事。他们结合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讲述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勾勒描绘出了不同时代脉搏下的留学编年史,从不同的视角展现了“留学”在促进中德人文交流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以对话的形式与听众共同回顾历史、分享收获、展望未来。

刘延东副总理在听取了70年代的中国赴德留学人员代表方祥生和德国来华留学代表阿克曼发言后致辞。她称赞,中德两位代表讲述的留学故事生动感人,使人印象深刻;留学人员均是推动两国友好的“民间大使”。

刘延东表示,建交45年来,中德友谊历久弥新,走在中欧关系的前列;双方人文交流与合作渠道不断拓展,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在教育、文化、媒体、体育、青年等领域取得丰硕的合作成果;两国留学往来持续升温,中国赴德国留学13万多人次,德国来华留学近8万人次。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德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2016年中国在德留学人员超过3万,德国学生学者在华留学8千多名,屡创历史新高。

刘延东指出,顺应两国关系发展的大势,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应运而生,将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道,共同构成中德关系的三大支柱,并将为包括留学往来在内的各领域合作注入新的动力。她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双方抓住契机,在机制框架下,共同打造更多人员交流的品牌项目,推动两国人文交流向纵深发展;二是希望双方统筹规划,官民并举,整合资源,拓展人员交流与合作渠道,为两国人民相知相识、互学互鉴搭建广阔平台。三是希望双方聚焦青年,共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认同多元文化的中德青年领军人才。

©北京理工大学

刘延东当场宣布,双方已确定未来加大留学生规模,深化职业教育交流。未来3年内,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将提供6千个奖学金名额,资助中国优秀青年人才赴德留学;中国政府奖学金将提供1千个名额,资助德国青年来华留学,进一步推动两国之间的人员交流。

来自教育、科技、司法、企业、医疗、文化、卫生、新闻媒体等不同领域的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包括中德两国建交后中国首批赴德留学10人中的6人,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70余名德国在华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