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2019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5月,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职业教育又一次成为热点话题。
要想更好地发展我们的职业教育,还要善于利用外部力量。德国的职业教育历史悠久,体制成熟完备,教育理念先进,加强中德职教合作,互学互鉴,对于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大有裨益。
文 | 刘立新 殷文 冯一平
中德两国都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都有相对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两国职业教育体系及职业教育理念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也有长期合作的良好传统。信息化全球化深入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是两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加强中德职教合作,互学互鉴,共同进步,大有必要,也有非常好的基础。
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始于改革开放之初,双方的合作贯穿从中职到高职再到应用型本科、研究生教育和职业教育研究等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得到中德两国政府的高度肯定。2018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德国柏林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主持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共同为中德未来合作制定了战略规划,中德关系继续保持平稳向前发展势头。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以下简称“教育处”)充分利用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在德举行的难得机遇,深入分析和研判形势,开拓进取,积极作为,以职业教育作为全年工作重要主题,推进两国教育合作交流实现新突破。
广泛宣传,酒香也怕巷子深
2017年末迄今,教育处广泛拜会德联邦、各州和地方各级职业教育参与部门,包括联邦教研部、联邦职教所、各州文教部、行业协会、基金会、大型企业等。通过专题讲座、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讲《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内涵和职业教育改革在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其间,德国也正在推动《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和护理人员培养方案的改革。因此,双方都有意更多了解对方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战略、改革政策、配套措施,这也有利于促成理解互鉴的兴趣基础。此外,这一时期,德联邦政府将对华合作和中国能力建设列为其国际合作战略重点,我们的积极行动正好契合德方需求,有效引导了德方将职业教育作为对华教育合作重点。
深入谋划
教育处集思广益,多次深入讨论分析下一阶段形势任务,明确了“以中德职教联盟为载体,以中德职教合作为全年工作主题,以推进两国教育合作交流取得新突破为主线,进一步充实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内涵”的工作思路。
在职业教育合作内容上,教育处确定了三个层次递进的工作重点:一是突出中德职业教育理解互鉴,从年轻人抓起,打造以职业教育为主题的中德青少年交流;二是突出师资这一关键,推动双方合作实施职教师资和管理人员赴对方国家培训;三是突出学校间合作这一基础,牵线搭桥,推进职教领域的高质量合作办学,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德合作发挥长效作用。
通过把职业教育合作融入重大外交活动、高层互访、对外宣讲,以及对德合作机构日常交往,教育处在以上三个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如成功举办首届“汉语桥”德国职教青少年赴华夏令营,邀请100名德国职教学生、学徒赴华进行专业交流,夯实德国对华职教合作的民意基础;与德方多部门就实施“千名中国职教师资和管理人员赴德培训项目”(自2019年起每年派遣1000名职业教育师资赴德研修)达成一致,并签署合作文件,项目已进入制定培训和实施机构遴选阶段;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将加强中德职教合作作为重要议题并写入磋商联合声明,实现了丰富人文交流内涵、提升中德职教合作层次的总体目的。
2017年5月6日,上海市“星光计划”第七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最后10个比赛项目的角逐在上海科技馆举行,大赛上出现了5名德国学生的身影。这样的强强对话,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学生的视野 ©上海青年报-东方IC
开拓进取,教育合作新突破
百名德国职教青少年赴华夏令营。教育处通过与教育部国际司及国家汉办深入沟通,将首届“汉语桥”德国职教青少年赴华夏令营作为落实2017年中德人文交流首次机制会议成果的重要举措,主动制定详细的项目方案,并集中力量专攻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和墨卡托基金会,与德方召开了3次专题会议,就活动细节深入沟通,最终确定双方共同实施第一个以职教为主题的青少年交流项目,并确定项目实施细节。夏令营于2018年9月底正式成行,100名来自德国9个联邦州职业院校的学生、学徒赴北京、南京等地与中国职业院校师生交流,开创了中德人文交流专业化、可持续化的新模式。项目受到德国政府高度重视,在德国国内被广泛宣传报道,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在总结首届“汉语桥”德国职教青少年赴华夏令营经验基础上,2019年将继续邀请职教学生和学徒赴华交流。此外,教育处2018年尝试通过孔子学院的平台联络当地的职业院校,吸引职教学生赴华交流。此举不仅利于职业教育和汉语推广更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也为在德孔子学院自身发展和融入当地社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千名中国职教师资和管理人员赴德培训。2019年起实施的“千名中国职教师资和管理人员赴德培训项目”是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的成果之一,教育处与德方多部门就该项目的实施达成一致,并与德国联邦教研部及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深入沟通协商,落实落细项目实施具体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建立稳定工作机制。教育处、联邦教研部相关司局、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联邦教研部下属的职业教育国际推广中心(iMOVE)共同组成联合工作小组,具体协商并推进落实职教师资项目。
二是集思广益,凝聚共识。2018年夏天以来,教育处与联邦教研部国际司牵头,举行三次专题研讨会,向德方阐述中国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部署,以及加强中德教育合作对发展人文交流乃至两国关系的重要意义。与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德国职业教育国际推广中心、德国国际合作协会、赛德尔基金会、巴伐利亚州文教部、德国工程师协会、德国联邦工商大会及德国对华职教合作机构等,研讨落实各项合作的具体思路。德方各单位一致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认为职业教育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已经基本建成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与整体教育体系间的衔接融通不断扩大。
专题研讨进一步深化了德国职业教育相关各方对两国职教合作的认识,汇聚共识,为厘清各项目工作思路、制定实施方案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进行周密设计,精心准备。围绕当前我国职教改革重点,结合中德双方共识,教育处制订了职教教师德国进修项目实施方案——“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德国进修项目实施方案。以此方案为基础,教育部已于2019年初将“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德国进修项目正式立项。2019年初以来,教育处依托中德联合工作小组,与德国联邦教研部下属的德国职教国际推广中心通过公开透明程序,遴选德国教育质量高、资源条件好、项目课程方案及资源配置符合项目要求的职业教育机构承担进修任务。根据公开招标及德方重点推荐,教育处与德国职业教育国际推广中心以书面申请材料审核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召开座谈会20多场,密集约谈和实地考察30多家职业教育机构,引导德方按照项目要求针对工业机器人、机电技术等10个重点技能领域,制订相应进修实施方案和课程计划。目前各重点技能领域进修方案制订和组织准备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加强中德职教合作”列入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重点议题和联合声明文件。教育处把职教合作的各项具体任务通盘纳入2018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孙尧访德、7月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访德加以谋划。
教育处与国内相关部门保持积极沟通,保证及时了解国内对德职教合作的重点和要求,并从年初起即与德方联邦(以联邦教研部为代表)、各州(以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统筹)和跨区域(商会、行会、企业及各类职教合作牵头机构)三个层面的职业教育实施主体进行多轮协商,宣讲中德职教合作对加强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事先了解德方联邦、各州和跨区域机构对华开展大规模人员培训项目的态度和参与权限,探讨合作可能性。在德方联邦教育体制下,特别是对华合作和中国能力建设逐步成为德方高层重要政治共识的背景下,这一多层面同步推进的方式有效凝聚了德各方共识,引导德各方与我相向而行,充分地汇聚了中德合作资源。
结合孙尧副部长2018年3月访德,教育处与德联邦教研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州政府文教部、萨克森州工商会及汉诺威相关职业院校的代表进行密集会晤,介绍我国对德开展职教合作的意愿,了解德国相关机构实施项目的能力、资质和模式,并与联邦教研部及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就加强职教合作、开展职教师资培训合作达成共识。孙尧副部长访德后,教育处趁热打铁,主动出击,10余次约见联邦教研部、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等机构,商讨合作方案,起草和翻译合作文件文本,促进共同协作。
陈宝生部长访德并出席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期间,访问德联邦教研部和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分别与两机构签署《关于深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联合意向性声明》《关于加强在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联合意向性声明》。李克强总理和默克尔总理共同主持政府磋商时,将职业教育合作作为重要议题,积极倡导两国开展职业教育合作,倡导德国企业及职业教育机构积极参与中国职教合作办学。中德双方商定,鼓励支持德国院校和企业来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支持德国职业教育师生来华学习交流;2019年起实施“千名中国职教师资和管理人员赴德培训项目”;举办中德职教研讨会,研讨进一步扩大中德职教合作的具体措施。
资料来源:由驻德国使馆教育处供稿,来源于《神州学人》2019年第6期,2019年6月10日。
https://mp.weixin.qq.com/s/zt5g4hodYoij8nP3E7niRw?scene=25#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