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观·营造 | 百年风云包豪斯(四)——包豪斯的今天

发布时间:2019-07-04浏览次数:596

专栏介绍

洞观·营造

本专栏每期选取一个典型代表价值的文化景观、遗产建筑、历史名胜等营造艺术类主题。从历史、地理、经济技术、社会体制等多方位来阐述,以游记、散文、评论等形式来表达,以期加深中德建筑、城市规划、园林等领域的跨文化理解和认知。


作者按

1919年,一个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引领者“包豪斯”,从德国应运而生。在20世纪里,包豪斯设计风格是20世纪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引领者。它从德国发端,成熟,传播到全世界,深刻影响了建筑、产品设计、平面设计、视觉艺术等多个设计领域。笔者作为包豪斯大学毕业生以人文历史的专业角度,将通过对其历史渊源,诞生与奠基,人物与流派,教育与文化,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多方面,来解读包豪斯这一极具德国特色的设计思想及其教育与文化内涵。本专栏的“百年风云包豪斯”系列文章分五篇:(一)包豪斯的前历史,(二)经典包豪斯的14年,(三)包豪斯的大师与流派,(四)包豪斯的今天,(五)包豪斯与中国。


百年的包豪斯在德国也有延续至今的发展。在柏林,由格罗皮乌斯设计建造的“包豪斯档案馆”(Bauhaus Archiv Berlin)目前仅作为展览及档案记录之用,不设教学和研究的功能。在德绍,由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德绍包豪斯主楼隶属于德绍包豪斯基金会,它俨然已经成为了包豪斯的标志性建筑,和安哈尔特应用科学大学建筑系校舍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建筑名录。本期将带领大家走近包豪斯起源地——魏玛包豪斯。

魏玛包豪斯

今年,包豪斯迎来了她的百岁生日。然而,坐落于魏玛的多座高校历史长于百年。一般认为,今天的魏玛包豪斯大学的前身由几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组合而成:1860年建校的“魏玛大公国工艺美术学校”(Großherzoglich Kunstschule Weimar)、1902年由亨利·凡·德·菲尔德(Henry van de Velde)组织的魏玛工艺研讨会以及1919年建校的“包豪斯学院”(Staatliches Bauhaus Weimar)。而后,包豪斯撤出魏玛,学校先后更名为“魏玛手工艺学校”(Hochschule für Handwerk und Baukunst Weimar, 1926)“魏玛手工艺美术学校”(Hochschulen für Baukunst, bildende Künste und Handwerk, 1930)、“建筑与造型艺术高校”(HochschuleBaukunst und Bildende Künste, 1946)、“魏玛建筑与工程技术高校”(Hochschule für Architektur und Bauwesen, 1954)。

魏玛包豪斯大学发展历史 ©uni-weimar.de

直到1995年,该校才正式定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并在21世纪初加入了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Prozesses)而成为国际化知名高校。2017年,魏玛包豪斯大学受德国科学基金会(DFG)资助,成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它也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以“包豪斯”命名的大学,也是真正把包豪斯现代主义设计教学传统实践至今的高校。

魏玛包豪斯大学的教育水平在设计类综合高校中名列前茅。摘自Zeit Campus的德国高校教育指标评比显示,该校在学习整体环境(Allegemeine Studiensituation)、学业起步支持(Unterstützung am Studienanfang)、国外留学资助(Unterstützung für Auslandsstudium)、工作就业(Angebote zur Berufsorientierung)、师资力量(Lehrangebot)、按期毕业比例(Abschlüsse in angemessener Zeit)等多项指标中均有不错表现。 

德国Zeit杂志的高校专业排名,九所德国高校建筑类专业的对比。©zeit.com

魏玛包豪斯大学的教学设置与传统延续

包豪斯大学秉承历史上的“整体性艺术”(Gesamtkunstwerk)精神,设置了众多的规划设计相关专业和交叉学科研究部门。学校秉承了包豪斯的历史传统,设置4个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造型设计学院,媒体艺术学院和土木工程学院。以及超过40个专业方向,从自由艺术、视觉传达、媒体技术,到建筑学、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和环境管理。包豪斯的新概念如今具有多层含义,为学生营造了实践、开放、创造和国际化的视角。笔者曾在包豪斯大学的学习与生活,结合经验总结出该校的以下特点:

1. 综合性的艺术

包豪斯设计意义在于它将一百年前分割的设计、手艺、绘画等艺术和技术门类整合。时至今日,包豪斯大学依然遵循对于各种材料、各种艺术的综合传承。设计专业学生需派遣至工作坊学习;企业管理专业、工程技术专业等学生须有“跨学科综合”的思想方法。例如,建筑和设计类专业学生须从大一开始着手做模型装置,对各类材料以及结构和功能完成测试,且强调分工与合作;城市规划专业培养学生形成社会学、生态学、经济学、文化学、历史学等综合能力,强调学科之间求同存异的“协调机制”。最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倡导的“综合性艺术”的思维会贯彻至各学科,这也是今天包豪斯思想值得我们学习的原因之一。

2016年包豪斯毕业设计展上,自由艺术专业学生的绘画作品

2. 参与社会的实践课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课程是学校发展的重点之一。从设计到实践的过程,让学生所学知识更务实可行。早在魏玛包豪斯时代,学生就跟着老师直接参与建造项目,德绍包豪斯的校舍和大师住宅也由包豪斯师生亲自设计并监理施工完成;德绍时代,包豪斯师生曾一同设计建筑施工所用的轨道供料车,悬臂吊索,空心预制板等等。

建筑系规定学生至少有一个学期在建筑设计事务所、建筑工地等相关单位实习,实习计入必修学分。规划系的专业性质则要求学生每学期多次实地考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包豪斯的教学充满了创造力、想象力与变革精神。


2016年包豪斯毕业设计展,满足时代生活需要的造型产品设计与实验作品

3. 对工艺材料的研究

包豪斯特色之一是研究设计所用的各种材料,并根据“综合艺术”的原理,探寻材料组合的其他可能性。这一教学理念可见于早期包豪斯大师的作品中。比如,瓦西里椅子是最早的钢管与皮革的结合;蘑菇灯是玻璃与铁的完美结合;巴塞罗那馆是玻璃、水泥、钢铁相结合的一种简单而经典的实验。设计师的理念可通过材料组合来传播,换句话说,恰到好处地运用的材料是设计思想的具体载体。

如今的包豪斯大学依然延续这个理念,它体现在建筑系的教研室里。学生们勇于尝试,实验不同材质材料的新的组合方式。他们使用的材料包罗万象,木材、玻璃、钢铁、塑料、树叶、棉花、石头、纸张,甚至还有废弃塑料瓶、废钢铁、建筑垃圾等等。

2016年包豪斯毕业设计展上,各样各样的材料组成的实验作品

4. 设计的进化过程

包豪斯关注设计的进化过程以及进化的动力和原因,使得设计作品的最终呈现水到渠成、顺其自然。在学术钻研的路上,师生秉承思考和探究的精神,持续不断地拓展、加深对该专业的认知,从而使量的累积达到质的变化。例如,建筑系建议学生将每个建筑方案和思考体现在建筑模型,从每一个体块、每一个空间的合理运用上,关注学生设计的进化过程。其考核标准并非看一个完善的设计方案,而更是看一个设计思维的展现,从设计想法、草图、模型直到最终方案,一步步深化过程的展示。对设计进化过程的重视使得学生更深刻地领略综合性的设计理念,而非急功近利地追求设计成果,融合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


上左:设计过程进化图;上右:材料与立体构成模型;
下左:同一母题下的不同构成;下右:不同材料的模型的进化

5. 个性展示与人文情怀

1919年包豪斯大学的校徽就体现了综合世界多个文化流派而形成的人本主义思想。包豪斯将培养设计师的人文情怀作为很重要的培养目标。包豪斯大学是德国最早的男女同校的高校之一,是最早包容新艺术和社会改良思想的教学殿堂。其中,最能体现师生个性和人文情怀的要数包豪斯大舞台和学生毕业设计展了。

1919年校徽

包豪斯大舞台开始于1919年的魏玛包豪斯时代,由学生策划、筹备、演出,呈现具有新艺术形式的舞台表演。学生们把设计中的元素、创意、材质等应用于舞台剧。从服装、道具到剧情、演出风格和形式均由学生自行发挥。这不仅是学生学习之余的娱乐活动,更是学生们“综合艺术”精神的体现。如今的包豪斯大学,每学期开始时都由各院系负责人牵头带领新生们自编自导表演活动。新生们在展现自我的同时,也得以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学校生活;每学期末,包豪斯大学则策划“毕业设计展览”,所有专业均将其学生作品摆放至展示厅,接受公众的参观。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展览中互相学习,不同的思想交流碰撞产生新的火花。

2015年包豪斯大舞台,建筑学院本科生自编自演的时装剧

结束语

在这个新时代,包豪斯大学又重新焕发光芒。它秉承传统的综合艺术精神,勇于参与社会实践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继承传统并勇于创新的设计理念,推出充满了人文情怀和个性才能的培养方案。从中我们看到了百年设计流派的包豪斯历久弥新,也看到了魏玛包豪斯大学作为今天包豪斯教学思想传承者的未来和希望。


注:除特别声明,图片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专栏作者

孔洞一,波恩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生。80后,生于古都洛阳,于北京受园林艺术启蒙,而历工作实践,欲求传统与现代之辩,乃赴德深造; 潜心于现代设计起源地包豪斯六载; 后师宗于历史地理学派,求定观,以察人文之变。依于营造之业,敏于亲身躬行,志于中西合一。广游历,能学文,好交友,善烹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