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在这座德国童话之城架起中德友谊之桥

发布时间:2019-08-28浏览次数:132

不来梅孔子学院

不来梅-----德国童话之路的终点,提到这座城市,德语学习者们纷纷都会想到四个音乐家的故事。在这座具有童话的浪漫气息与悠久历史的城市中有一所已经建立了五年多的孔子学院,作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我在不来梅孔子学院工作了一年。在此我回顾一年工作生活的经历与收获,同样也期待并展望不来梅孔子学院有更加精彩的未来。

初到德国不来梅

本科学习了四年德语,从没出过国的我,在去年9月4日怀着激动而又些许紧张的心情来到了德国北部的自由汉萨城市不来梅。

不来梅市中心著名建筑----四个音乐家   


 
图二:不来梅市政厅一角


图三:泡泡中梦幻的不来梅大教堂


和许多其他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一样,我出于对祖国热爱,怀抱着一份想要把汉语以及中华文化传播发扬出去的豪情壮志,背起行囊,希望为汉语之花在世界的盛开贡献一份力量。当老师一直是我的愿望,这次可以在德国担任汉语教师对我而言更是一份特别而又珍贵的工作机会。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见过汉语桥比赛,我很好奇真实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情况。同时,作为一名汉语教师,我也期望通过自己的教学技巧与魅力能够在教好中文的基础上,让他们有信心与兴趣一直学习汉语,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除了这些美好的设想外,我也有一些担心和紧张,毕竟到时候和学生们只能用德语交流,会不会出现交流障碍呢,学习了四年的德语,但却很少跟德国人交流过的我,每每想到此,心里还是有些慌张。


日常教学工作

我主要负责中小学、一对一和面向社会人士的晚课的教学。

首先来说说中小学的教学工作。2018/2019秋季学期我要去一个离市里较远的地方给在那儿的一所小学上课。这个班也是最让我头疼的一个班。平均年龄只有七八岁的孩子们虽然选择了汉语选修课,但是他们对汉语的兴趣并不大,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相当较短。一个半小时的课,刚开始几节进行的井井有条,孩子们还保有新鲜感。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对学习汉语这门困难的语言没有那么大的热情了。这时候,我决定在课堂上多多添加有关中国文化的手工的环节,比如画脸谱,剪纸,写书法等等。果然孩子们的兴趣大了许多。  另外一所小学的中文选修课总共有8个小学生,7个男生,1个女生。这个学校的孩子相对乖一些。我带领他们学习汉语拼音,写汉字,学习日常对话,看中国动画片。印象深刻的是在给他们放映《花木兰》的时候,当电影结尾放着花木兰打败了大魔王,全城都欢呼雀跃的画面时,孩子们也都激动的鼓掌,夸赞着花木兰,那一刻,我也跟他们一起鼓掌了。2019年4月份开始的春季学期,孔院开始跟一所新的中学合作,在我给学生们上了两次体验课后,有将近20名学生报名了中文课。我的课堂上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年龄层次,大的孩子有十五六岁,小一点的七八岁。我在课堂上会刻意地更加关注一些小孩子的接受情况,毕竟他们的反映或者接受能力肯定比大孩子要差一点。可尽管班里学生年龄不一,他们都很认真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并且课后会复习。看到他们流利的说出我上节课教授给他们的知识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欣慰。

一对一课程,我有两名学生。其中一位男学生对中国美食颇感兴趣,并且品尝过很多中国菜,他甚至还批评在德的一些中餐馆菜式太本土化了,我忍俊不禁。在课堂上,我们总是有许多脱离课本的聊天环节。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际生活中口语的表达。语言学习,重在实践,把重点过于放在语法以及词汇的教学上,学生会不敢开口,怕说错,顾虑很多。课下,我也会推荐学生一些优秀的中国电影和歌曲,我们还一起听过王菲的歌。一对一的课的氛围向来很好,学生好学认真,我也很享受教授的过程。

晚课是我这一年来最喜欢的课了。虽然晚课是面向社会人士开放的,但我这个班里的学生的年纪都与我相仿,基本都是大学生,只有两个是已经工作了几年的。从去年10月至今,已经有3期晚课了,我也带着他们从零基础学到了可以进行不同场景的简单日常对话。课下见面的时候,我们时常用中文聊天,去中餐馆的时候,他们还实践所学,用中文点菜呢。

配图:晚课学生画中国画

文化活动

这一年来我固定负责的是语伴活动。首先确定活动主题,比如“爱情与婚姻”,紧接着群发邮件邀请大家参加活动,然后列出中德文对应的生词表,列举一些供他们讨论的问题,最后准备好中国的小零食和饮料,这就是语伴活动通常的流程了。

语伴活动的气氛热烈,两个人或者三个人一组聊天半小时,休息十分钟后换语伴,大家聊得热火朝天,甚至不想中途休息,经过这么多次的活动,许多人也找到了自己平时的固定语伴。


语伴活动场景     

一年一度的新年活动可谓是孔院最盛大的活动了。不来梅孔院惯例在火车站旁边的海外博物馆举办。前来参加的人很多,我们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同方面,开设了许多展位,比如转十二生肖的转盘抽奖,画水墨画,起中文名,剪纸,包饺子教学活动等等。



起中文名摊位

剪纸摊位

我负责的是包饺子的小课堂。在给他们介绍完各种原材料和佐料后,演示擀皮,包饺子,大家跃跃欲试,各展身手。


新年活动包饺子

除了开设的摊位外,我们也邀请了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家前来表演,赢来阵阵掌声。虽然我们身处异国他乡,但是有这样一个新年活动的机会,可以把不来梅的华人们以及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们聚集在一起,大家一起欢度新年。


不来梅当地报纸对新年活动的报道

2019年6月15日,不来梅孔子学院承办第十二届中学生汉语桥比赛德国不来梅赛区决赛。我在此次活动中担任女主持,搭档孔院的行政院长。对于我而言,这是一次非常难忘和令人骄傲的经历。

比赛主持画面

汉语桥比赛聚集了德国各地优秀的汉语学习者,十几名参赛选手首先针对比赛主题进行了简短的演讲,分享了他们在中国或是学中文的经历。才艺展示环节更是精彩纷呈,有跳傣族舞蹈的,有表演少林阴手棍的,也有唱流行歌曲的等等等等。比赛的第一名是来自埃森的一名男生,他获得去中国参加世界汉语桥总决赛的机会。

汉语桥比赛全体工作人员及院长领导合影

总结
这一年是收获与成长的一年。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这一年里,我带给学生们的是汉语知识,学生们留给我的是他们对汉语以及对中国的兴趣。不来梅孔院在院长的带领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当地获得了许多认可与支持,在一所文理中学还开设了孔子课堂,中文成为可以参加德国高考的科目。孔院日常工作的重点是语言课。同时每个孔院也都有自己开展活动的重点,不来梅孔院的重点是经济,因此孔院会经常邀请专家或教授来开设与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的讲座,比如有关移动支付的话题;也曾邀请到《西游记》的德语译者前来做讲座。

《西游记》德语译者林小发Eva Luedi Kong女士做讲座

在孔院工作的一年,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外,我在行政事务方面也得到了许多锻炼。通过上课,结交了一些朋友,丰富了自己的社交圈。我衷心的祝福汉语事业蓬勃发展,孔子学院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欢迎,祝愿老师们和日后的志愿者在这段光荣岁月里工作顺利,享受其中!正如汉语教师志愿者之歌所唱:“就在世界某一个角落,有你和我认真的在绽放,瀚宇之花盛开在地球上。”

孔院于Cuxhafen郊游图片



作者简介

黑森林小分队,几位来自中国的好奇宝宝,在德国留学,热爱生活,喜欢体育运动,希望通过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体育对德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体育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文字记录自己的心得与体会。除此之外,我们还关心在其他中德人文交流领域默默奉献的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身影,尽我们最大的可能还原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此文是黑森林小分队特约小写手张润钰的处女作。张润钰本科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德语系。喜欢对外汉语交流,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帮助他人,爱好表演与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