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谁是冯·洪堡?

发布时间:2019-09-15浏览次数:114

1

1769年9月14日,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出生在柏林的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优渥的成长环境使他拥有醉心于科学探索的自由和机会。

他的早年生活多在游览欧洲的名川大山中度过。法兰克福大学、哥廷根大学和弗雷伯格矿业学院都是他曾经学习过的地方。他在那些地方学习金融学、解剖学、天文学和地质学,培养出了他对于知识和智慧的无止境追求。

他的一生都在不同的国家、文化和语言之间穿梭,可以用德语、法语、拉丁语、西班牙语和英语进行写作和通信。

有时,人们称他是最后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代表着那个时代所知的与世界有关的一切。他在生态学、全球变化和地球科学领域所作出的贡献都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看待自然世界的方式和我们在自然界的位置。

1796年,27岁的冯·洪堡开启了他将为之奋斗终生的学术项目:他希望能将所有自然现象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通过结合经验地球物理和生命科学,他寻求探索自然力量的动态平衡。

冯·洪堡敢于探险和冒险。他认为,想要研究这个世界,就必须要走出去,直接面对世界上的各种景象。冯·洪堡鼓励科学家把世界本身变成一个实验室,利用科学所掌握的一切概念与仪器来观察、测量和编目这个世界。

他在作品传达了这种冒险精神。

冯·洪堡的画像(绘于1806年)。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2

年轻的冯·洪堡一直在寻找出海远行的机会,在巴黎的时候,他幸运地结识了植物学家兼内科医生邦普兰(Aimé Bonpland)。他们最终一起获得了西班牙国王的许可,得以前往当时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

他想要前往南美的初心与其他一些首次到访这些未知领域的欧洲人非常不同。他对为自己谋取私利而开发土地并不感兴趣。在他眼中,南美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发现之门。通过这扇门,他有机会揭示那些未知的、关于在遥远地方以及居住在那里的物种之间的关系。

1799年6月,这两位科学家乘坐护卫舰扬帆起航,开始了一段历时5年,途经南美、墨西哥、古巴和美国的旅程。冯·洪堡也因为他在这趟旅程中所作出的发现和见解变得远近闻名。

冯·洪堡和邦普兰在1799-1804年进行的一次大探险

在旅途中,冯·洪堡对奥里诺科河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探索。这条河在现在的委内瑞拉境内沿着一个大大的弧形流动,在流经一个宽阔的三角洲后流入加勒比海。

在奥里诺科河探险的期间,冯·洪堡经历了无数艰辛困苦,几乎在这段旅途中饿死。他在这条河上呆了四个月,跋涉了1725英里的距离。他遇到了当地的原住民,对数百种新的植物和动物物种进行了描述。

即使在今天,这条河的上游仍然是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带,而在1800年,欧洲人对这条河更是几乎一无所知。

电鳗是冯·洪堡在这条河上的重要发现之一。他与邦普兰一起解剖了几只电鳗,甚至从已死去的标本中也感受到了电击。

他在探险过程中还证实了卡西基亚雷河的存在,这条水道连接着奥里诺科河和亚马逊河流域。在自然界中,两大水系之间存在自然联系是很罕见的。


这幅画描绘了冯·洪堡和邦普兰在卡西基亚雷河边,他们所携带的科学仪器使他们能够在五年的旅程中进行多种类型的精确测量。(绘于1856年)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冯·洪堡的南美之行在他试图登顶厄瓜多尔的钦博拉索山时达到巅峰,这座山在当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在无法逾越的地形迫使他返回之前,他爬到了5917米的高度——这是当时人类所能抵达的最高点。


这幅画描绘了冯·洪堡和邦普兰在钦博拉索火山前(绘于1810年)。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正是钦博拉索山的坡度,让冯·洪堡首次产生了自然是一张生命之网的想法。

在攀登过程中,冯·洪堡的观察激发了一种全新的、从整体的视角看待地球的方法。他在一系列的著作中都描述并绘制出了这种见解,这些著作改变了科学的进程,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自然世界的理解。

这幅图出现在冯·洪堡的《植物地理论文集》一书中,它首次描绘了生命之网的内在联系的概念,或者说“Naturgemälde”,大致翻译成“自然之画”。这张图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海拔与植被带的关系。他意识到,这种垂直分层反映了全球的植被分布,热带地区有热带雨林,温带地区有落叶林和草原,高纬度地区有苔原。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冯·洪堡精心绘制的《自然之画》是他将地球视为一个系统的象征。在这张图中,他不仅定义了植被的区域分布与海拔、温度、湿度的关系,并且最关键的是他还将这些分布与世界上的其他山脉进行对比,试图了解生物和非生物领域之间的全球性联系。

这种整体性联系的观点与当时主流的科学观点截然不同。在当时,主流的科学观点侧重于由人为区分的个体层面的生物体。冯·洪堡则预见到了达尔文(Charles Darwin)的关于生命网络的错综复杂的“树木交错的河岸”这一著名观点,并且他也认识到生物体与周围的环境能互相施加影响。

他深刻地感受到人类也被错综复杂地缠绕在这个网络中。他觉得殖民者为了农业生产,尤其是为了欧洲和美国的纺织品市场等一己私欲而抽干湿地和砍伐森林,是在大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疤,这会减少自然植被所提供的覆盖,使土地干旱而变得没有生产力。从这个方面来看,他是第一个强调人为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会对自然世界产生影响的人。

在冯·洪堡的众多创新中,等温线也是其中之一——这是一条连接了在给定时间上温度相同的点的线。下图是伍德布里奇(William Channing Woodbridge)绘制的等温线图,虚线表示的是气候区域,从“炎热”到“寒冷”。

利用冯·洪堡的数据绘制的世界等温线图。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此外, 这次旅途也满足了冯·洪堡对火山的痴迷。当时,除了欧洲的几座活火山外,人们对火山的形成知之甚少。在旅途中,冯·洪堡与邦普兰穿越了安第斯山脉,攀登了几十座火山,收集了大量关于海拔、压力、地质和磁罗盘方位的数据。他从这些测量结果中发现,地球的地磁赤道比地理赤道要以南约500英里。

在游历了古巴、墨西哥和美国之后,冯·洪堡于1804年返回欧洲,与他一同回去的是6万份属于6000种植物物种的标本——其中2000种物种在当时的欧洲是未知的。

在世界上,没有谁的名字比亚历山大·冯·洪堡还更多地用于命名各种物种、地点和地理特征。在这些物种中,有些是他在旅行中发现的濒危物种。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3

返回欧洲后,冯·洪堡频繁地穿梭于欧洲大陆,最终选择在巴黎定居,在那里,他成为了正蓬勃发展的科学界的核心人物。冯·洪堡在巴黎的那些年(1807-1827年),一直致力于提携年轻的艺术家、学者和旅行的研究人员。

当你凝视冯·洪堡的这张自画像(1814年)时,你会发现他的眼神中充满着渴望看到一切、并理解一切的欲望。此时,在已度过了的45年的生命中,冯·洪堡自学了科学的每一个分支;用五年多的时间徒步穿越南美,完成了一段6000英里的科学之旅;开创了一种新型的用于信息图形显示的方法;拥有了一次维持了30年的世界登山记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定义了今天许多的自然科学。

冯·洪堡与柏林有着矛盾的关系。1769年,他出生于这座城市,但直到1827年,年近60的他才终于在这座城市定居下来,那时距离他的美洲探险已经过去了近20年。

在1827-1828年间,他在柏林大学和歌唱学院举办的“宇宙讲座”非常成功,大大提高了公众对自然科学的认识。通过向普鲁士文化部提出评价和建议,冯·洪堡直接影响了大学的政策、教授的任命和国家科研收藏的建立,并热心于促进跨国间的学术交流。

在1829年,他完成了第二次伟大的探险之旅,这次他穿越了俄罗斯和西伯利亚,直达中国边境。

冯·洪堡是一位多产且富于创造力的作家,他撰写过约50部专著和800多篇论文,而且还能用德语以外的语言向学者和大众发表演讲。

在他生命的最后30年里,他一直在撰写著作《宇宙》,试图为自然的方方面面提供科学的解释。直到1859年他去世时,这本书仍未能完成,但他完成了其中的四卷。

《宇宙》中有一段能反应他的雄心的话,他写道:

“我总是竭尽全力地通过物体之间的普遍联系来理解它们,并将自然作为一个被内在力量驱动的整体加以呈现,这就是引导我前进的首要动力。如果不经热忱的努力获得各分支学科的知识,所有描画宇宙整体图景的尝试都只能是无用的空中楼阁。”

《宇宙》是有史以来出版的最具雄心的科学著作之一,它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代艺术家、作家、科学家和政治家。

惠特曼(Walt Whitman)在写《草叶集》时,曾把一本《宇宙》放在书桌上作为灵感来源。冯·洪堡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德国作家、诗人歌德(Wolfgang von Goethe)在谈到这位探险家和科学家时说:“和冯·洪堡待上几天就像活了好几年一样。”

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深受冯·洪堡的影响。在《瓦尔登湖》中对自然史的详尽描述反映了冯·洪堡将科学与诗意的独特结合。

在1804年访问美国期间,冯·洪堡在白宫会见了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两人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在此之后多年一直保持通信。

在谈到冯·洪堡对美国的影响时,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写道:“他是世界上那些不时出现的奇迹之一,仿佛在向我们展示人类思想的可能性。”

南美独立运动领袖玻利瓦尔(Simón Bolívar)称赞冯·洪堡是“新世界的发现者”。

海克尔(Ernst Haeckel)是一位杰出的德国生物学家、博物学家和教授,他赞同冯·洪堡对自然界的整体性看法,创造了“生态学”这一术语。

美国博物学家缪尔(John Muir)在保护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冯·洪堡著作的一位忠实读者。他曾写道:“当我们试图单独挑出任何东西时,我们发现它与宇宙中的任何其他东西都有关联。”

马什(George Perkins Marsh)是美国的一位自然保护主义先驱,他在《人与自然》一书中反映了冯·洪堡的哲学思想。他坚持认为砍伐森林会对气候造成影响。

达尔文(Charles Darwin)仔细研读冯·洪堡的著作,并对其进行了大量注解。在冯·洪堡的著作中,达尔文写道:“我对他的那些著名事迹的钦佩,其中有一部分我已几乎熟记于心,使得我决定去遥远的国度旅行,并使我自愿成为女王陛下的贝格尔号船的博物学家。” 两个伟大的科学家在后来终于有机会得以相遇,并且互相交换了信件,而信中的内容是他们对于物种变化这一问题的一些相同观点。

这些故事都证明了冯·洪堡给世人带来的精神力量。直至今日,这种精神仍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研究人员去探索存在于这个世界中的潜在联系。

今天是冯·洪堡的250周年诞辰,在我们纪念这位几乎被遗忘的伟大科学家之时,我们同时应该牢记他所带来的警醒:在他第一次发出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会对自然世界造成影响的警报之后约200年,这个世界依然面临着许多全球性的挑战。而我们必须加快应对这些难题的步伐。


资料来源:微信公众号新原理研究所,2019年9月14日  
http://storymaps.esri.com/stories/2016/humboldt/index.html
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e-most-influential-scientist-you-may-never-have-heard-of-3528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akQuKqBeQ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9-019-0980-5
https://avhumboldt250.de/e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exander_von_Humbol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