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于2017年5月成立,并确立了媒体作为机制内涵建设首要合作的五大领域之一。近年来,中德人文交流不断深入,中德两国在电影电视纪录片等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通过电影节,纪录片展映,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两国均希望通过电影文化影展的形式让输出国观众更好的了解本国的人与事,并在了解中增加互信和合作。“中德人文交流”微信公号特邀香港著名影评人、纪录片导演何威开设专栏【中德影像】,每个月为大家解读一部电影,从内行人的角度看中德电影。本文专栏的第十九篇,为你解读《桥》(Die Brücke)。
影片改编自乔治/Gregor Dorfmeister的同名小说,乔治曾是一名记者,这部小说是根据当时的真实事件而撰写的,也是导演Bernhard Wicki的首部作品。却荣获5项德国电影大奖、并获美国金球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故事发生在1945年的4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那几天里。一枚炸弹在一条平静流淌的小河里落下爆炸,这让河边小镇的居民们多少有些惶恐不安了,有钱人已开始收拾值钱的东西离开了,更多没处去的平民百姓也打算一旦战事开始就躲到地窖里去避避。唯一例外的是小镇中学学校里的高中学生,他们兴奋的讨论着局势。然而,在似乎依然平静的时光里,入伍通知书寄到了这几个高中学生的家里。家人们惊恐不已,他们的老师也为此跑去军队为学生求情,但不懂事的孩子们却很雀跃,迫不及待的一场冒险之旅即将展开。入伍训练仅仅一日,他们就被派往战场。
可幸,军官看他们是群孩子,所以让一个老兵带他们去自己的小镇驻守,有意让他们一旦遇到战事可以跑回家。然而老兵在镇里遇到宪兵出了意外。清晨,孩子在桥上遇到从前线溃退下的部队,还有一名带着铁十字骑士勋章的军官,也不顾一切地抢上搭载伤员的卡车逃离战场。孩子们诧异并疑惑的看着慌乱撤退的军队。不是说德军从来都是勇往直前绝不后退一步的吗?不是要为每一寸土地战斗到底的吗?正当大家在考虑是否要回家之时,敌军的飞机来轰炸,混乱中年龄最小的同学遇难了。大家悲愤的决定留下来为他报仇。然而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很快孩子们几乎伤亡殆尽。在剩下的两个孩子打算趁美军暂停进攻而后撤之际,躲在镇中地窖里的宪兵前来炸桥,因为这桥本来就没有任何坚守的意义。两个孩子上前阻止反被枪击,最后仅有一个受伤的孩子幸存下来。
一群天真的、被纳粹洗了脑的年轻人成为了战争中最后的一批牺牲者。影片在结尾写道:“这场战斗发生在1945年4月27日。因为毫无军事上的意义,以至于在任何战争公报中都没有提及它。”本片反战信息之深刻,几乎让之后的所有德国战争影片都以其为楷模。前几年德国又重拍了此片,但无论是影片的意境还是对战争的反思,都无法和这部1959年摄制的影片相媲美。
啸朗
专栏作者
何威(笔名:小浪/啸朗),香港影评人协会荣誉会长,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影视委员会执行主席,香港国际创意与科技总会副会长,中国港台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学术顾问,澳门特区政府文化产业基金项目评审。
联合编剧及演出【明媚时光】
导演及摄影【猪扒包搭咖啡】获澳门国际电影及录影节最佳纪录片金奖;【音乐天地/Music from Heaven and Earth】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纪录片金奖;【回响/Music Tour in Austria, Europe】入围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纪录片
旅游宣传短片【Only you, is my love】获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短片金奖
短片【澳门芭蕾之夜/The night of ballet】获澳门国际微电影节星火奖
潜水广告短片【flying Blue】
CCTV9纪录片【跨境儿童】(摄影)
RTHK纪录片【跋涉者萧红】(摄影、剧本顾问)
剧情短片【一念上下】执行制片及编剧;【瑶瑶的阳光】监制
创意香港【创意智优计画/CSI】评审委员会成员;【首部剧情片】评审委员会成员;【创+作 音乐篇】短片评审委员会成员
【东方财经】杂志特约撰稿人
【紫荆论坛】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