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6年6月,一个雷雨交加的夜里,5名青年男女被困在日内瓦湖畔的一座别墅里。既然不能外出,这几个平日就爱吟诗写作的文艺青年决定不辜负天公的好意,应着大雨闪电营造的恐怖气氛读起了鬼故事。待手边的鬼故事都读完,似乎还不尽兴,于是,其中一位男子倡议,五人返家后各自再撰写一篇恐怖故事。
其他三人很快就把这个提议抛在了脑后,提出倡议的男子也只是写出了些不完整的段落,只有一人写出了完整的故事,顺便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拜伦在日内瓦湖畔的别墅, 爱德华·芬登1832年仿威廉·普瑟尔所作的铜版画 ©Shelley’s Ghost
这个人就是玛丽·戈德温,也就是后来为人熟知的“科幻小说之母”玛丽·雪莱(1797-1851)。那篇恐怖故事后来出版成书,题为《弗兰肯斯坦:现代的普罗米修斯》,又译《科学怪人》。那位提出倡议的男子是拜伦勋爵,而其他几位客人则是拜伦的私人医生波利多利、当时尚未成为玛丽丈夫的珀西·雪莱,以及玛丽的继妹克莱尔·克莱尔蒙特。
在玛丽·雪莱的故事里,主人公维克多·弗兰肯斯坦(Victor Frankenstein)出生于瑞士,在德国的英格尔施塔特大学求学,他想要盗取生命之火,就如同“新的普罗米修斯”:他试图拼凑尸块,再通过电击赋予其生命。
弗兰肯斯坦的实验成功了!然而,他创造出的“怪物”太过丑陋,当他看到怪物睁开那双黄色的眼睛时,他惊恐不已,避之不及。弗兰肯斯坦没有给怪物取名,放任他游荡在森林中。被视作异类、得不到爱的“怪物”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和未婚妻……而弗兰肯斯坦则在追踪怪物的过程中死在了北极。
左:玛丽·雪莱(1797-1851)画像;右:1831年版《弗兰肯斯坦》扉页:维克多妄图扮演“神”的角色创造生命,看到苏醒的“怪物”时却惊恐地逃走了 ©公有领域
即使没有读过玛丽·雪莱原作的人,也至少对流行文化中的改编略有耳闻。索尼的动画电影《精灵旅社》去年已经出了第三部,科学怪人弗兰克是主人公德古拉的挚友,常用可以随时拆卸的身体搞笑;日剧里“弗兰肯斯坦的怪物”一身蒸汽朋克打扮,见到喜欢的姑娘,脖子上螺栓就会长出珍稀的蘑菇(心情不好就长毒蘑菇);剧情电影《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则同时展现了19世纪初期,醉心解剖实验的科学家与笃信的宗教徒之间的博弈(饰演哈利·波特的雷德克里夫成了疯狂科学家的助手)。类似的改编和借用还有许多,这里不再赘述。
左:电影《精灵旅社》(2012)
中:日剧《弗兰肯斯坦之恋》(2017年)
右:电影《维克多·弗兰肯斯坦》(2016年)
那么,玛丽·雪莱是如何想到这个故事的呢?
有一种说法是,格林兄弟在搜集民间故事时,曾到过比尔巴赫山谷(Beerbacher Tal)。他们从当地的神父那里听到了一个可怕的故事:山上的城堡里住过一个研究炼金术、神学和医术的男人,名叫约翰·康拉德·狄普尔(Johann Konrad Dippel)。他受黑森方伯爵委托,在城堡里炼金,时常传出爆炸的声响。更奇怪的是,此人还时常与盗墓人勾结,盗窃教堂墓地或医院里的尸体用于实验,据说,他试图用尸块、处女血和秘术创造出新的生命……他的幽灵至今仍在山林中徘徊游荡。
约翰·康拉德·狄普尔(1673-1734)画像 ©公有领域
故事中的神秘炼金术师狄普尔,居住的正是弗兰肯斯坦城堡(Frankenstein Burg),而格林家两兄弟作品的英文译者恰恰是玛丽·雪莱的继母——玛丽·珍·克莱尔蒙特(Mary Jane Clairmont,1766-1841)。继母在与格林兄弟的通信中知道了这个故事,而玛丽·雪莱很可能又通过继母有所耳闻。到了1814年,她与丈夫珀西·雪莱到德国莱茵河流域旅行,说不定他们在那期间也拜访过莱茵平原上的弗兰肯斯坦城堡?!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两年后的1816年,她写出《科学怪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1935年电影《弗兰肯斯坦的新娘》中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创造出的怪物
来源:Universal Studios, NBC Universal - Dr. Macro,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558176
这座弗兰肯斯坦城堡位于德国黑森州的达姆施塔特(Darmstadt)以南,建在一座约400米高的山上。曾有美国摄制组到那里拍摄过“捉鬼队”类的节目;附近的伊尔贝斯山(Ilbes-Berg)上还有块天然磁石,能让行人的指南针晕头转向;在黑暗的中世纪,这里被视为德国第二的巫师聚集场所(仅次于哈尔茨山区)……现在,弗兰肯斯坦城堡及旁边的餐厅已经成了年轻人参加万圣节派对的热门地点,还不时有“吸血鬼德古拉”、“开膛手杰克”之类的小型话剧或音乐剧上演。
截图自德国电视二台的纪录片《弗兰肯斯坦之谜》(Mythos Frankenstein 2017)中再现了拜伦、雪莱等人在日内瓦湖畔别墅里聚会的场景。
既然这神秘的城堡就在德国,既然雪莱、拜伦、格林兄弟这些大人物都一一登场,那么,“文科生之魂”也不允许我无动于衷了,借着周末去法兰克福访友恰饭的荫头,就去寻找故事背后的故事,去“圣地巡礼”吧!
未完待续……
弗兰肯斯坦城堡究竟是什么模样?敬请期待下篇。
作者简介
邱瑞晶,中德“印”迹专栏作者,从“圈里人”的角度为大家讲述出版与印刷界的中德趣闻轶事。同济大学德语系毕业后远走德国,在纽伦堡-埃尔朗根大学图书学专业取得硕士学位,现于纽伦堡-埃尔朗根孔子学院任图书出版项目助理。攻读硕士期间,分别成为斯图加特克莱特-柯塔出版社(Klett-Cotta Verlag)和维尔茨堡艾瑞纳出版社(Arena Verlag)的第一名中国实习生。既是常常光顾莱比锡、法兰克福及上海书展的出版新人,又是积极围观德国大众电影、电视、纪录片的字幕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