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和主题

金玉“梁”言 | 德语词典里的涉华词条(上)

发布时间:2017-08-05浏览次数:189

专栏作者
梁锡江,1978年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麻山矿,血型O,处女座,但从未发现自己身上的处女座特质,也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竟然学了德语,还成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教授。喜欢读书,不求甚解,喜欢听人吹牛,然后默默转化为自己的段子。生平服膺钱钟书与朱光潜两位先生,以他们为目标,如果以后达不到,那就算了。育有一女,狡猾可喜。闲时翻译,总感觉漏洞百出,但心胸又不开阔,爱听鼓励话,重视名利,宠辱皆惊。


德语词典里的涉华词条(上)


这篇文章的缘起来自于我的一次字典阅读经历。当时我正在使用杜登词典的PC-Bibliothek,在杜登第11卷Redewendungen里查找有关Fuß的惯用语,结果在[festen] Fuß fassen这个词条里看到了这样一句话:

China ist es gelungen, auch in Afrika politisch Fuß zu fassen. (同时中国也在政治方面在非洲站稳了脚跟。)

© www.presseportal.de

看到这段文字,相信很多熟悉国际政治的读者都会会心一笑。西方媒体针对中国在非洲的报道已经有很多年了,其主流话语的建构可谓非常成功,就连德国最权威的词典里面也出现了这样的句子,不能不让人感慨。

感慨之余,我也不由地有了一个疑问。这些年来,在日耳曼学界,研究中国在德国媒体中的形象的文章或专著可谓多矣,而这也给我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即是否也可以从字典例句的角度来看一下,德国字典中的中国形象问题,或者说直白地讲,德国的语文词典里都拿中国造了哪些句子?

幸运的是,我使用的是电子辞典,其优点就是可以对全文进行搜索。于是我花了一些时间,查找了一下德国权威的语文词典(主要是杜登系列辞典以及朗氏德语词典)中的关键词:China。其结果如下:

1.在Langenscheidt的Deutsch als Fremdsprache辞典里面,一共有13个词条里面出现了China这个关键词。

其中,涉及地理位置的主要是asiatisch与Osten两个词条,即中国是亚洲国家,位于远东地区。

讲到Bevölkerungsexplosion(人口爆炸)的1条,里面拿中国和印度说事儿,看来是全世界的共识。

讲到社会制度的2条,一条是Sozialismus(社会主义),一条是“Volksrepublik”(人民共和国),里面说“人民共和国”一词一般是社会主义国家才用,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讲到西方人对中国的旧称1条,即“Reich der Mitte”(中央帝国)。

讲到中国特色的事物3条,分别是Panda(大熊猫),Stäbchen(筷子)和Teehaus(茶馆),而讲到筷子和茶馆的时候,都将中国和日本并举。

另外,仅仅是以中国作为一个遥远的国度来看待的例子有3个,分别是Landsmann(同胞):句子意思是他在中国旅行时遇到了两个本国同胞;Seeweg(海路):句子意思是他们走海路去中国;vorziehen(把...提前):句子意思是我们要将天气预报提前,稍后带来关于中国的报道。

最后,还有1个词条就是“chinesisch”(中国的),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 de.langenscheidt.com/deutsch-chinesisch/

2.而收录词条更多更全的Duden-Universalwörterbuch,其中当然关于中国的词条与例句也更多。一共有43个。

涉及地理位置的主要是7个。其中一条是Zentralasien(中亚),里面说这个词的意思主要指亚洲腹地,尤其是中国和蒙古等地的高原地带。还有一条是Jangtse与Jangtsekiang(扬子江或长江),这是唯一出现的中国河流名。而提到的中国省份及城市主要是Peking(北京),Nanking(南京),Schanghai(上海,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注意它的写法),西藏(Tibet):里面说这个词有两个含义,分别是中国的自治区和亚洲腹地的高原,还有Schansi(应该指山西,词条解释为中国的省份。具体为何山西上榜,其原因不明,难道和华国锋有关系?)

提到货币的1条,即Yuan(元)。

提到现代中国有3条,其中rot(红色的),里面用的例句讲到了“红色的(共产主义)的中国”。另外2个则是历史词汇,分别是Barfußarzt(赤脚医生)与Volkskommune(人民公社),但是德文的词条释义并没有提示说这两者乃是历史词汇,而是使用了一般现在时。

提到传统中国的词条明显更多,有7个。分别是Akupunktur(针灸),Konfuzianismus(儒教),Kotau(叩头),Kung-Fu(功夫),Reich(和朗氏词条一样,提到了Reich der Mitte,不过杜登词典进一步解释说,这个词是依照旧中国的中国中心主义世界观),在词条Sohn(儿子)中提到了“Sohn des Himmels”(天子,其解释说是从前对中国皇帝的称呼),以及Teezeremonie(茶艺,解释说尤其是在中国及日本)。

Das Reich der Mitte © avxhm.se/comics/das_reich_der_mitte

而提到世界大国的1条,即Weltmacht(世界强国),里面的例句用的就是中国。

而在动词aufschließen(赶上、超过)里用的例句说,中国要想赶上西方工业国家,就必须进一步进行改革。

还有2个涉及经济与贸易的词条。一个是Einfuhr(进口),提到了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一个是Vertretung(代表处),例句讲到了在中国设立一个代表处。

提到海外华人的1条,即Triade(三合会),词条解释说,这是在中国之外由中国人成立的主要从事毒品贸易等犯罪活动的秘密社团。

另外还有古人类学词汇1条,Sinanthropus(北京猿人)。

更多的词汇还是主要涉及中国的动物与植被。例如Chow-Chow(松狮犬),Ginkgo(银杏),Goldfasan(锦鸡),Goldfisch(金鱼),Hickory(山胡桃树),Kakibaum(柿子树),Kampferbaum(樟树),Mandelbaum(巴旦木),Trepang(海参,释义为中国人食用的晒干的海参)。

更有趣的则是很多词汇背后隐藏的中西交流史。有些词条释义或例句中并没有出现China字样,但是在该词汇的语源学解释中,提到了这个词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例如Apfelsine(橙子,原意为来自中国的苹果),Chinin(奎宁,词条显示该词源于China一词),来自丝绸方面的词汇有Crêpe de Chine(双绉,词条显示该词源于法文,即产自中国的丝绉),Satin(缎子,词条显示该词来源于某个被阿拉伯人成为Zaitun的中国港口,德语写作Tseutung。马可波罗游记曾经提到过这座城市,但到了19世纪初,欧洲学术界却在为“ Zaitun ”到底在何处而争论不休。直到1915-1918年日本学者桑原骘藏的《蒲寿庚考》问世后,史学界才一致认定那个充满传奇故事的“ Zaitun ”就是中国福建省的泉州。),Drachen(风筝,词条介绍说,中国最早使用的风筝有多个部分组成,其中最大的部分外形类似龙头,因此与德文中的龙Drache一词接近),Pfirsich(桃子,原意为来自波斯的苹果,词条解释说,该水果由中国经由波斯传入欧洲),而动词stammen(来自)则直接用了例句,说“猕猴桃原产中国”。

当然,涉及其本身的词汇还有3个,即China词条本身, Chinese(中国人), chinesisch(中国的),其中chinesisch有一个专门的谚语,即chinesisch für jemanden sein,其原意是这对于某人来说很中国,引申义就是某事根本无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