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德国人,在中国偏远山区的15年,让他带上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比如谦逊、低调。他的故事,对有些读者来说或已不是新闻。今天依旧想写他的故事,新闻是有时效的,而有意义的人和事却永远不关乎时效。
1 中国人喜欢称他为“白求恩”
他的中文名字叫夏爱克
德语本名是Eckehard Scharfschwerdt
学过德语的朋友会觉得有趣
名字里的Ecke是角、尖角
姓氏里scharf形容锋利的
Schwerdt与Schwert同音,意为剑
“坚硬之利剑”
德国人霸气侧漏的名字。
第一眼见到夏爱克
从他穿着白色麻布衫
看起来有些单薄的身躯里
你或许感受不到那股坚毅的力量。
他说话有些慢
并不是他的中文不够流利
即便他用德语同你交谈
他的语气还是不疾不徐
轻缓之间带着些温柔。
“云南的、中国的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怎么评价你?”
“德国的白求恩。”
“在德国你是否也成了名人?”
“德国……大家不觉得有什么,没什么特别的。”
2 借羊还羊
2001至2016年间
夏爱克带着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孩子
在中国云南鹤庆、建水和红河行医。
为了能与中国人交流
他在新加坡大学学了两年中文。
不仅出诊、打麻药、做手术
还为当地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培训
协助扩建医院
参与深入当地的扶贫项目。
中国人称赞他
15年时间为云南、为中德两国友谊做了巨大的贡献。
夏爱克腼腆地笑了
“这是中国的看法。
有一件小事
我的孩子离开鹤庆当地小学的时候
校长送给了孩子一面中国国旗
和一面德国国旗
这份小礼物至今还放在家里
我真不知道我好在哪里。”
2003至2007年
夏爱克在鹤庆白依族的村子里
开展“借羊还羊”的项目
148头羊,借给28户困难家庭
4年后归还同等数量的羊
期间所生小羊归这些家庭所有。
村民们缺水缺气
2009至2013年
夏爱克在MSI国际公益组织支持下
为村民修建了48个沼气池,挖了58个水窑。
2013年,在建水县
他为县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
进行医护人员培训。
在更加偏远的红河
他为医生护士培训急救和接生。
3 有些变了,有的坚持了
在云南医院的环境
“条件很差,医院设备很简陋
整个医院只有一台心电图机
直到2008年
政府在医疗教育方面投入大笔资金
医院才引进不少先进设备”
在云南的生活
“我们一家刚开始还是德国人的习惯
自己烤面包
那么多年过去
我们和当地人一样。
孩子和当地小朋友吃饭
就比比看谁加的辣椒多;
回到德国
我儿子现在早上不喜欢吃面包
他说更想吃米线”
在云南的15年
“当地人接纳、欢迎我们
刚到村里的时候
没想到几乎全村村民都到村口迎接。
他们耐心听我们不熟练的中文
当地村民朋友过得很清贫
却经常请我去作客吃饭
给我送青菜;
当地节庆,邀请我们参加
甚至是办丧葬仪式的时候
感觉自己属于他们的一部分”
夏爱克的背后
还有一群德国朋友的支持
他们给夏爱克生活上的资助
常给他写信
鼓励他们一家
“这让我有克服困难的毅力”
4
意外的收获和落后的习俗
他的孩子上午读当地幼儿园
下午在家和妈妈学德语
中文说得很好
直到小学毕业
才去了泰国的国际学校。
孩子跟夏爱克说
“在中国的课堂
学会了尊重老师
回德国后发现
课堂从来都是吵吵闹闹的
大家都没有听老师说话”
夏爱克笑着说
“现在在德国
两个孩子的数学一直很好
是因为在中国打下了好基础”
夏爱克很喜欢云南当地的民族文化
不仅是各种节庆习俗
还有各类手工艺品
“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
我一次去抢救一个婴儿
发现枕头下有一把刀子
他们说每个妈妈、奶奶都这么做
是给孩子驱邪。”
“还有一次
一男的带老婆来看病
他们有三个孩子
最小才三个月
那个女的走不动路
完全没力气
因为当地的习俗
女人生完孩子
一年内不能吃肉、蔬菜和水果
只吃米饭
导致血钾过低”
当人们感动于夏爱克的无私
他说
“我是基督徒
觉得上帝给我的爱很多
我可以分享出去
在云南
身边的人就常常让我深受感动”
资料来源:探索新丝路,2017年8月10日
http://mp.weixin.qq.com/s/EnE-8iJI8pT-VyAW_QQ0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