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影像 | 少年沙沙的烦恼(Sascha)

发布时间:2019-11-30浏览次数:135

编者按
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于2017年5月成立,并确立了媒体作为机制内涵建设首要合作的五大领域之一。近年来,中德人文交流不断深入,中德两国在电影电视纪录片等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通过电影节,纪录片展映,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两国均希望通过电影文化影展的形式让输出国观众更好的了解本国的人与事,并在了解中增加互信和合作。“中德人文交流”微信公号特邀香港著名影评人、纪录片导演何威开设专栏【中德影像】,每个月为大家解读一部电影,从内行人的角度看中德电影。本文专栏的第二十一篇,为你解读蒂姆· 博格曼(Tim Bergmann) 的影片:少年沙沙的烦恼(Sascha)。


《少年沙沙的烦恼》(Sascha)

©豆瓣

青春期总有很多的烦恼,沙沙不是维特[1],但他遇到的烦恼不比维特少。眼下他最大的烦恼也是情感上的烦恼……不止呢,还有家长期望带来的烦恼。

©豆瓣

沙沙年满十九了,开始发现对同性有兴趣。但他生长在一个保守的东欧移民家庭,且父母关系紧张。母亲一心期盼沙沙能圆了自己曾经想成为钢琴家的梦想,若能那样的话,即使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哪怕是苦难也都认了。然而偏偏沙沙爱的不是钢琴而是钢琴老师!更糟糕的是这位老师还是一位大众情人。然而沙沙并不完全肯定他自己是同性恋者,因为老天(也许只是导演)还安排了一位中国女友给沙沙。除了肯定不是同性恋之外,她和沙沙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相像。她也来自父母离异的移民家庭,做餐厅生意的父亲一心要女儿成为小提琴家。可偏偏女儿爱的不是音乐,而是沙沙。她天真,美丽,热情……像绿蒂[2]吸引维特一样,这也是沙沙也爱她的重要原因。

©豆瓣

两个孩子都蛮坚定的追逐着自己的梦想,结果自然是两家父母的满腔希望都落了空。影片虽然以同性恋为招揽元素,但其实却并没有显示任何针对同性恋主题的立场,倒是在父母和子女间各自的期望与妥协有着很多的着墨。因此这其实是一部以温馨幽默手法反映少年如何面对来自家庭、朋友和恋人烦恼与冲突困境的影片。

©豆瓣

影片没有任何说教,也不设置对错选项。毕竟人生如何去选似乎大都是错的,只因大多数的人生并不让人满意,当然我们也永远不知道另个被放弃的选项是否才是对的。命运没有比较便也无所谓好坏了,单纯或许就是实实在在的幸福。就像歌德笔下的维特所悟:“要是人不那么孜孜不倦地驰骋自己的想像力,追忆以往的不幸,而是漠然地看待眼前的境遇,他们的痛苦就会减少。”

面对社会巨大的竞争和不确定性,我们把压力直接转嫁给了我们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是当年歌德笔下所痛斥的违背自然的理性现象。因此,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除了多些宽容,也许应让他们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人。


注:
[1] 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笔下的人物
[2] 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笔下的人物


专栏作者

何威(笔名:小浪/啸朗),香港影评人协会荣誉会长,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影视委员会执行主席,香港国际创意与科技总会副会长,中国港台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学术顾问。

出任澳门文化产业基金会的项目评审委员会的专家评审
联合编剧及演出【明媚时光】
导演及摄影【猪扒包搭咖啡】获澳门国际电影及录影节最佳纪录片金奖;【音乐天地/Music from Heaven and Earth】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纪录片金奖;【回响/Music Tour in Austria, Europe】入围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纪录片
旅游宣传短片【Only you, is my love】获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短片金奖
短片【澳门芭蕾之夜/The night of ballet】获澳门国际微电影节星火奖
潜水广告短片【flying Blue】
CCTV9纪录片【跨境儿童】(摄影)
RTHK纪录片【跋涉者萧红】(摄影、剧本顾问)
剧情短片【一念上下】执行制片及编剧;【瑶瑶的阳光】监制
创意香港【创意智优计画/CSI】评审委员会成员;【首部剧情片】评审委员会成员;【创+作 音乐篇】短片评审委员会成员
【东方财经】杂志特约撰稿人
【紫荆论坛】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