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柏林,大家或许会被这座城市独特的信号灯小人(Ampelmännchen)吸引。每一个特定的符号背后,都蕴含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这两个小人背后的故事吧~
© 人民网德语视界
柏林信号灯的历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柏林是欧洲的大都会、世界第三大城市;家庭用电普及率从25%上升到75%;超过4000种报纸在柏林售卖(现在只有350种);电影和广播发展迅速。
但与科技进步相伴而生的不只有生活条件的改善,还有混乱的城市交通:无休止的堵车、层出不穷的交通事故。交通如此混乱,靠警察的喇叭指挥交通远远不够。因此,1924年在波茨坦广场,出现了柏林的第一台交通信号灯(塔)。这台绿色的交通信号塔有五面,一直使用到1936年。当时,这座信号塔是柏林瞩目的标志。
© 人民网德语视界
2000年9月,仿照1924年信号灯建造的交通灯塔在波茨坦广场落成。如今,它依然是柏林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与发展。
© 人民网德语视界
1937年,柏林出现了依照信号塔的比例缩小的、为车辆设置的信号灯,它由红灯和绿灯组成。1952年,柏林第一次出现了为行人设计的信号灯,运用了“等待(warten)”和“通行(gehen)两种灯作为信号。”
© 人民网德语视界
Vater der Ampelmännchen——卡尔·彭格劳
随着城市信号灯的发展,很多国家都设计了交通信号灯专用的标识,大多数采用“人形”。但没有其他任何一个“人形设计”能在普适性和效用性上超过柏林的“信号灯小人”。“信号灯小人”的设计者卡尔·彭格劳(Karl Peglau)集交通心理学家,科技插画师和设计师数职于一身,他致力于通过改善交通信号灯的外观来给行人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卡尔·彭格劳和他的作品© 人民网德语视界
卡尔·彭格劳的命运和时代大潮紧密相连:柏林墙的筑起使他被迫终止了自己的博士设计——柏林轻轨交通(S-Bahn)的刹车装置。
1961年,他完成了特别为行人设计的交通信号标志——“信号灯小人”的设计方案。1969年彭格劳设计的Ampelmännchen第一次站在了东柏林最繁忙的弗里德里希大街的路口。1972年,“信号灯小人”在全东德地区普及。
© 人民网德语视界
作为心理学家,卡尔·彭格劳深知符号对于人类情感影响的重要性:“人们最容易相信外表和我们相似或可以唤起我们同感的人。”他笔下的小人有球状的小鼻子、小帽子和微兀的腹部。小人即直观生动而又充满趣味的形象在忙碌紧张的交通路口,可以给人的心情带来片刻的舒缓。小人粗壮醒目的设计也更容易让老人、儿童和残疾人接受。
红灯情况下:小人粗壮的双臂横向伸展表示“停止”
© 人民网德语视界
绿灯情况下:小人双腿前后跨开,大步行走,给人们更加清楚地展示了允许“通行”这一指令。
© 人民网德语视界
冷战结束后的文化符号
两德统一之后,在全盘否定民主德国的热潮中,“信号灯小人”一度也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巨大的社会变革一方面为前东德人带来了精神自由和丰富的物资,另一方面也造成失业率上升和社会不平等加剧。特别是西德人对他们的蔑视激发起东德人对往日生活的怀念。
在强烈的怀旧呼声中,信号灯小人又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彭格劳曾说过,信号灯小人在当时作为“反对非理智全盘否定东德”的标志重返街道。
© 人民网德语视界
然而,此时信号灯小人还是在只原东德地区继续使用,在老联邦州还是保持着原来的信号灯,没有更改。
© 人民网德语视界
从设计的角度讲,相对西德原有的僵化毫无生气的红绿灯人形标识,这对戴着帽子,形象丰满神态可掬的东德红绿灯小人明显更惹人喜爱。
除此之外,东德红绿灯小人也更加醒目,因为它发光面积几乎是西德红绿灯人形标志的两倍。
“救星”设计师海克豪森
海克豪森(Markus Heckhausen)第一次见到信号灯小人在两德统一前,当时他和大学同学一起去东柏林旅游。他一眼就被“这个独特的信号灯标识”深深吸引。
柏林墙倒塌后,柏林的艺术行业迎来了新的春天,东柏林地区就仿佛一张白纸,等待着艺术家们为它书写新的篇章。
“信号灯小人”在追求改变的浪潮中被大量拆除,海克豪森对此感到十分气愤,并决定将这些“无用的信号灯”做成艺术品。
海格豪森和他初期的信号灯作品© 人民网德语视界
海克豪森在公寓楼顶上完成了第一批“信号灯小人”作品——“信号灯小人”灯具。
第一批产品引发了社会关注,有人建议海克豪森应该认识一下信号灯的发明者卡尔·彭格劳。再一次愉快的会面过后,两人展开了密切友好的合作。彭格劳后来一直为Ampelmann公司的发展尽心尽力。2009年,Ampelmann之父彭格劳因病去世。
© 人民网德语视界
2001年在红绿灯小人诞生40年时,海克豪森成立了AMPELMANN GmbH,在柏林开设了第一家红绿灯小人专卖店,销售50余种红绿灯小人系列产品。
2006年,海克豪森被起诉侵权。最终法院将红绿灯小人的所有权判归海克豪森所有。随后海克豪森为红绿灯小人及其系列产品注册了品牌专利权。
今日Der Ampelmann
由于德国注重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商标和专利权保护,Ampelmann如今已成为柏林著名的文化符号之一。
柏林菩提树下大街Ampelmann商店外景
© 人民网德语视界
在柏林,Ampelmann开有多家分店,包括主题设计店,咖啡厅等等,吸引着世界各国游客前来拜访。Ampelmann的纪念品也成为游客在柏林必buy的物品之一。
看了红绿灯小人的发展历程,小编不禁惊叹红绿灯小人这个文化符号背后曲折的历史故事。或许它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的文化符号保护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资料来源:人民网德语视界,2017年8月8日
http://mp.weixin.qq.com/s/XBLMvBqvKlqWB0MMfAIEQg?scene=25#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