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起,德国16个州的中小学已经陆陆续续地调整为开学模式了。对于见习教师来说,开学后的这几个月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要么第一次独立接手教学班,要么即将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德国的教师是怎样炼成的。
在德国,要想成为医生、律师或者公立学校的教师都要经过国家考试,而且学习和培训周期非常长,没有七八年是拿不下来的。
© www.schwarzkopf-verlag.net
第一阶段:师范学习 Lehramtstudium
德国专门的师范院校寥寥无几,师范学习都是在普通大学里完成的。在申请大学的时候就要明确所学的专业是否有师范类。有时候虽然是同一个专业,课程也大致相同,但是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的考试大纲却完全不一样。很多学生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并不确定自己以后是否真的想成为老师,所以很多州都规定,在申请师范类专业的时候必须提供四个星期的在中小学里实习过的证明。后来由于可操作性及各方的抱怨,这一规定于2015年取消了,各个州改为大学期间的强制实习,比如北威州就规定在本科阶段必须进行四个星期的中小学实习,在研究生阶段则进行一个学期的中小学实习。
© www.uni-osnabrueck.de
师范类课程除了专业课以外还多加了教育学的内容,同时针对不同的中小学类型,培训模块也不一样。针对小学的师范学习一般分为三个模块:语言教学,数学教学和儿童教育理论。针对中学和职高的师范学习一般也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专业、第二专业以及教育理论。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德国师范生都必须学习两个专业,而且这两个专业都必须是学校里面开设的课程。很多大学为了防止师范生难就业,特别规定,第一专业必须是主科,第二专业可以是主科。换句话说,如果你想学习体育和美术,是不允许的,因为你以后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但是如果你学习英语和美术,或者数学和体育,那么就业机会就大大地增加了,也就能够完美地实现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这个“梦想”了。当然,有时候会出现你所在的大学并不开设你想学的某个专业,这个时候就需要跨学校进行学习了。比如,第一专业和教育学理论在科隆大学学习,但是第二专业则在科隆体育大学学习。
© www.dshs-koeln.de
在欧盟统一大学学位以前,德国的师范生经过五六年的学习,并没有学位,只有第一次国家考试证书,等同于研究生学历。而且各个州有不同的中小学类型,所以当时第一次国家考试证书非常复杂,还专门注明是针对哪种中小学类型的,全德国大概有不下二十种不同类型的第一次国家考试证书。2005年以后,各个大学按欧盟规定,陆续把师范类专业转为三年本科和两年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虽然直到2013年都还有这两种模式并存的情况,不过已经大大地统一和简化了培养的类型,分为小学师范类、主要中学和实科中学师范类、高级文理中学和综合中学师范类、职业学校师范类以及特殊学校师范类。
© www.schwarzkopf-verlag.net
理论上讲,本科学习结束以后就可以就业了,但是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的前提却是教育学硕士学位。笔者有一个德国朋友,在下萨克森州读完本科就进入了一所中学,但是只能教初中,而且是合同制,每十一个月延一次,工资级别比参加过第二次国家考试的教师低两个级别。
虽然我们说,师范学习总共五年,三年本科加两年研究生,但是现实中能五年毕业的却只有学霸才能实现,因为还要考虑到打工等各种生活因素,而且硕士毕业的成绩直接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培训和第二次国家考试的成绩,很多学生不敢贸然去注册考试。
第二阶段:见习培训 Referendariat
在拿到硕士学位以后,如果想在公立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就必须参加见习培训。各个州的教育法里都明确规定了,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的毕业生终生享有一次参加见习培训的机会,而且教育学硕士学位无条件认可为第一次国家考试。也就是说,无论你哪年毕业的,也不管你是否从事过其他的工作,或者多大年纪了,只要你没有参加过见习培训并想参加,都可以向各个联邦州国家考试中心提出申请。
© www.zfsl-bonn.nrw.de
一般来说,你以后想在哪个州工作就必须要在那个州递交申请并在那里培训。如果你的学位是在不同的州获得的,则额外需要当地考试中心的认证。每个州的每一届见习培训都有固定名额,基本上是60%给应届毕业生,30%给往届生,10%给特殊情况。
每个州的联邦国家考试中心都下设不同的教师培训中心,各个州的名字可能有差别,但是职能都是一样的。在大部分州,每一届见习教师培训期现在都是十八个月,只有个别的州,如巴伐利亚州,还保持二十四个月。但是不同的教师培训中心的培训开始日期不同,有的是单数年份五月开始培训,而双数年份十一月开始培训,有的则刚好相反。所以在递交申请的时候要提前做好功课,因为每个申请者可以同时报两个志愿,选择想去的教师培训中心,但前提是所选的培训中心必须是同一时间开始培训。不过,有时候会由于各种原因,确实无法满足所填志愿,比如笔者当年就是在埃森上课,在索林根和波鸿培训,每次开车往返近一百公里,估计这是特例了。
© www.uni-mainz.de
如果说师范学习阶段是接触理论,那么见习阶段就是真枪实弹地进行实际教学操作了。这里以北威州十八个月的培训期为例,每个星期,见习教师在学校上12节课,每个科目分别为6节,其中3节必须在初中,3节在高中。在见习期的头三个月,见习教师主要是旁听课程,后六个月则是自己独立讲课,由辅导老师旁听,最后的九个月则是自己完全独立上课。根据教师培训中心的不同,见习教师每个星期必须有一个全天到教师培训中心参加研讨和学习,其中每个科目分别有90分钟的教学法培训,外加135分钟的教育实践及校园法律的培训。在十八个月的培训期里,教师培训中心的专业课导师会到见习教师所在的学校进行现场听课和讲评,每个科目分别有五次这样的听课,每次之后有60分钟的点评,外加校长的听课以及教育实践培训导师的听课,也就是说在培训期间基本上每三个星期就会有人来旁听并打分,而且每次听课都需要写出详细的备课方案和授课计划,从5页到15页不等,这对于见习教师来说确实是很大的压力。而且,虽然见习教师在十八个月的培训期里拥有联邦州临时公务员身份,但是他们的工资实际上只有正规教师的四分之一。
其实德国学校大多由于没有经费,设施很陈旧,可愁煞了很多德国校长,但是他们引以为豪的正是这样精细的教师培训体系。
专栏作者
张云刚,德国埃森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教师,教授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曾就读于不莱梅大学,主修英美研究和普通语言学。毕业后在德国私立学校教授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班汉语,并担任IB国际课程项目协调员。之后进入公立学校并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现为联邦州高级公务员、教育参议。2013年起,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洪堡大学攻读语言教育学博士学位。专栏“下笔成张”主要以一个局内人的角度和老留德华的视野向大家介绍平时不容易接触到的德国社会和教育方面的现象,特别是德国中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及看法,有时也会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以及一些正在发生的历史,以此来折射大环境的变迁。
下笔成“张”文章专栏列表
热爱大熊猫的德国中学生
下笔成“张”| 说说德国学校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