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让大学生“会干活”、“能干活“—— 合肥学院办学理念得到中德两国总理高度赞扬

发布时间:2017-09-01浏览次数:103

现在在中国存在这样一个困境——大学生就业难,大量制造型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因此,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而本科高校转型最成功的学校是哪一所?答曰:合肥学院!

2015年10月30日,李克强总理与默克尔总理一起来到合肥学院考察。李克强总理称赞合肥学院是“中德务实合作的成功典范”,默克尔总理则称赞合肥学院是“中德三十年合作的光辉典范”。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指出,当前中国正在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我们愿借鉴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努力让“崇尚一技之长”、“不仅凭学历,更要靠能力”的理念成为社会风尚。

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向武尔夫主席颁发荣誉教授证书

2017年6月19日,德国前总统、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全球主席武尔夫来到合肥学院。这是武尔夫主席第三次到访该学院。在欢迎仪式上,武尔夫主席发表了主旨演讲,称赞合肥学院是“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合作的领军院校”。随后,举行了特聘武尔夫主席为合肥学院名誉教授的颁证仪式以及“中德青年创业孵化中心”揭牌仪式。这一天,正好是武尔夫主席58岁的生日,学院师生为武尔夫主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庆生仪式。仪式结束后,武尔夫主席与合肥学院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与学院领导一道为他在第一次访问学院时所种下的友谊树浇水。

武尔夫主席为“中德青年创业孵化中心”揭牌

在武尔夫主席及安徽省有关领导的见证下,我代表全球中小企业联盟与合肥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筹建红点设计博物馆、组织工业设计大赛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

曹方秘书长与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签约

合肥,素有“包公故里、三国故地”的美誉,高等学府众多。合肥学院这所不为众人熟知的高校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吸引着中德两国政要纷至沓来?

合肥学院师生为武尔夫主席庆生

合肥学院,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岗村”,其前身为合肥联合大学。1985年,在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与安徽省政府的支持下,走上了办应用科技大学的改革创新之路。

武尔夫主席、合肥学院领导在友谊树前合影

20世纪60年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德国的企业对于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培养既掌握科学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应用科技大学应运而生。不同于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大学,以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应用性科技大学因其经世实用的优势,逐渐发展并占据了德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其中“双元制”教学模式也成为了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典范。

所谓双元制,一元为学校,一元为企业,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办学主体双元制,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还与学校共同参与教学方案的制定和学生毕业设计的考核;二是学生身份的双元,学生不仅在校接受教育,同时也在企业担任学徒接受培训;三是学校教师的双元,教授理论课程的教授和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讲师共同构成了学校的教学班底。


合肥学院学生夹道欢迎武尔夫主席

合肥学院提出了以“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为特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在系统和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下真刀真枪地操练;“地方性”强调对周边几百公里内企业的辐射,强调对周边经济的带动;“国际化”强调具备国际视野的交流合作,强调对国际人才培养经验及要素的吸收和利用。

在多数新建本科院校扎堆向重点大学看齐、定位于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大势下,这样的办学定位看似是一招险棋,但合肥学院利用了自身合作办学的优势逆流而上。学院一改传统“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输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转而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考虑他们的潜能和需要,将人才培养作为教学观的轴心。


合肥学院向武尔夫主席赠送他第一次访问合肥学院时的老照片

在教学上,学院要求每个专业在第一学期都必须开设专业导论课,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传授专业的学习方法并增加对其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同时,除了四年8个学期之外,学院增加了一个设立在大学二年级期间为期10-12周的认知实习学期,以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也能在专业方向的抉择、未来职业的规划上具备更理性的认知。此外,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竞赛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2009-2015年期间,学院学生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类奖246项,其中一等奖和特等奖共计47项。

在评价体系方面,学院一改传统高校“一考定成绩”的做法,采取“N+2”考核制。其中“N”是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次数,可能是小测验,也可能是一篇综述。按规定,学期中的考核总数不能低于3次,共占总成绩的50%,而占总成绩40%的期末考试与占总成绩10%的读书笔记则共同组成了考核中的“2”。

截至目前,合肥学院已与16所德国高校以及43所日韩美英等国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合肥德国应用科学学院、中德环境技术转化中心、合肥环境工程研究院、中德合作物流管理专业、工业设计Workshop等合作项目纷纷在合肥学院落地。

武尔夫主席与合肥学院学生交流

让大学生“会干活”、“能干活”,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合肥学院就培育什么样的人才。从最初依靠政府扶持前行的一所不起眼高校,到安徽省人才培育的中坚力量,合肥学院已成为“中国地方高校第一方阵的排头兵”。


资料来源:全球中小企业联盟,2017年8月30日

https://mp.weixin.qq.com/s/GxvLOdRf1711unSMCMiK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