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出彩中德人 | 王柯雯:在文化的碰撞中成长

发布时间:2017-09-11浏览次数:116

今天我们的主角是中德工程学院14级的学生王柯雯。在同济的三年里,她在各方面锐意进取,表现优异,今年还获得了FC Bayern的奖学金。



“有人说大学 不过是生活的延续
 而我想把它过成一个梦”
——王柯雯

9月4日,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 Allgemeine)以“闻鸡起舞”为题报道了王柯雯同学。


兴趣使然


“一位年轻的中国女性德语说得如此流利!”能给德国媒体留下这样的印象,王同学的语言水平一定非常优秀。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她对德国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呢?

王柯雯在采访中提到,一共有两个原因使她与德国越走越近。一是她的父亲是德国足球的铁杆球迷。“如果是德国国家队的比赛,无论到几点我们全家都会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第二个原因就是,在中学的一次英语竞赛上,要求学生做一次关于德国历史和文化的演讲。虽然最后没能得到第一名,但是德国从此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闻鸡起舞

文中还提到:“王柯雯现在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该学院属于两国合作教育项目,学生在学习中国高校知识的同时还要兼顾德式工科的教育元素。而21岁的她刚刚学了两年的德语……”我校中德工程学院的课时安排很充实,而王柯雯同学可以在紧张的课业中保持优异的成绩,还能练就一口流利的德语足以表现她卓越的学习能力与调整能力。


“许多外国人认为中文是最难学的语言之一,王同学对此非常理解。‘我们的句子构造其实第一眼看来非常随意,所以我们经常会使用一些成语’。柯雯最喜欢的成语是‘闻鸡起舞’,意思是人应该每天有目的地开始,并且勤奋练习。”而王柯雯的大学生活更可以用闻鸡起舞来形容 ,她超强的毅力与坚持不懈的奋斗,为她赢得了人生中这段辉煌。“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评价她是全中国最好的学生之一”

憧憬未来

“不久之后,柯雯将第一次踏上一方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德国。她所在的学院体系中,计划第四年赴德国进行一学期的学习并完成一学期的实习。柯雯表示非常希望能够去慕尼黑,慕尼黑工大在中国也很有名气,而拜仁也会在这这座城市中比赛。但几乎所有她的同学都想去慕尼黑,所以她不得不选择了纽伦堡。


“‘其实离慕尼黑也不远’柯雯这样说。她还听说过纽伦堡的Adidas和Puma,和许多关于当地的圣诞集市的事。提到在德国的未来生活,她眼前出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画面:一方俨然洁净的土地,充满着自然的气息。柯雯还说‘德国人都非常好’。她对于未来的德国生活十分期待,但唯独对饮食上有所担忧。对于一位年轻的中国女性来说,太多的肉食令她不能习惯。她很喜欢拜仁,但巴伐利亚猪脚真的不能接受。”

把握机遇

“当卡尔-海因茨·鲁梅尼格先生下午最后到达同济大学的时候,他来到了一个小桌子旁,坐到了王柯雯同学的对面。这位前职业足球运动员说,他很高兴能认识这位奖学金得主。鲁梅尼格先生解释道:‘我们想借助奖学金建立中德两国之间持久的联系,并同时促进学生知识、社会能力、和人格品质的培养。’

“王柯雯同学向他解释了在她在上海学习的这段时间遇到的关于语言的障碍,并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建立起与德国的联系的过程。‘这也正是我们奖学金想要鼓励的’鲁梅尼格先生说并且补充道:‘如果我们能不论以哪种方式继续帮助到您,请您告知我们。’王柯雯同学说“好”,然后紧接着提了一个问题‘我能在回国后在你们的公司工作吗?’在德国也有这样一句俗语,王柯雯同学也将很快学到: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我认为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优秀的、追求卓越的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认真勤奋、创新进取等品质,还需要有更广阔、更国际化的视野,能够博采众长,包容接纳其他文化。”在参与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奖学金答辩时,王柯雯向现场的老师和同学道出了这样的心声。作为一名中德工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王柯雯充分利用学校和学院搭建的中德合作办学这一平台,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怀揣梦想,踏实前行。

笃学敏思 名列前茅

学习上,她勤思善问,孜孜以求。从大一的夯实基础到大三的深化知识,她不断调整自学习方法和计划来应对逐渐加深的课程。她不满足于考试要求的知识内容,希望能够理解课程知识点的每一个细节,因此常在课间追问老师,攫取迸发出的灵感火花。几乎所有任课老师都对她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她的认真与勤勉也得到了各科老师以及德国教授的肯定与赞许。


凭着学习上的悟性、韧劲和执着,她各科成绩突出,总绩点和综合测评成绩一直在年级段中名列前茅,获得了2015-2016学年拜仁慕尼黑奖学金、2015-2016年度同济大学优秀学生标兵、2014-2015年度同济大学优秀学生等各种荣誉。


合作创新 勇于实践

她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项目与学生竞赛,致力于用创新推动科技,改变生活。她曾参与工业4.0智能工厂增强现实技术运用上创项目,基于对学院独有的工业4.0-智能工厂试验室现场环境的分析,了解智能工厂的主要构成,模拟并优化出一条智能生产流水线,实现物理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贯通,在工业4.0的时代潮流中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


同时,她也是学院Greenpower车队底盘组的成员,通过与车队其他成员的努力协作,争取设计、制造出一辆小型电动赛车并完成相关调试。通过动手操作,真正将之前习得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加深专业认知的深度。


工作负责 综合发展

尽管课业较为繁忙,她依然渴望锻炼并提升自己的能力。她曾担任学院团学联资源管理部部长,主要负责团学联的活动宣传与策划、公共物资清点与换届选举等工作。她和部门成员一起将学院的微信公众平台不断完善壮大,创建了同济大学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学院官方电台——Radio CDHAW电台。她利用中学校园广播台经验,提出了线上电台这一新媒体形式,并和伙伴们将其付诸行动。

成立伊始,她既担任播音,又撰写文稿,一期二十分钟的节目背后往往是两三个小时的现场录制。节目播出后,大家的鼓励和支持让她走得越来越坚定:继续通过电台为更多人带去轻松的心情,让更多的人了解德国文化,了解中德工程学院。经过两年的努力,电台作为学院对外宣传的窗口,受众面不断拓广,影响力也明显提高,现已推出了两季共38期节目,总收听量近两万次。她通过新媒体平台为学院发声,也为自己的青春发声。


善于表达 敢于尝试

同济大学有着悠久的与德国合作的历史,在进入中德工程学院之前,王柯雯就明白自己将要邂逅两种风格的大学生活。而在即将开始的秋季学期,她将去往德国,完成大四的学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她认为学院安排的外教课是对于现有知识的巩固、提升和深化,因此很喜欢德国外教带来的这些“德系知识”。她也参与过对外教进行的采访,并撰写成微信推送,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感受德国的学术氛围。她一直与一些外教保持联系,沟通交流并请教问题,不断进步。


热爱生活 彰显不凡

在学术之外,她乐于从方方面面感受德国文化。去年她获得了首届拜仁慕尼黑奖学金,同时获得了拜仁球星诺伊尔的签名球衣。拜仁慕尼黑是她最喜欢的球队,能够获得来自偶像球队的奖励对她来说是一个惊喜,更是一份肯定。之后她一直与拜仁慕尼黑俱乐部保持联系,还作为志愿者参与了2017年拜仁夏季行活动中。她欣赏拜仁进取向上和不服输的精神,不同文化虽有差异,但是其中积极进取的部分是何其相似。


开阔视野 迎接挑战

她也一直渴望与德式思维方式和理念进行交流碰撞。在大众集团举办的2016“自动驾驶与生活区”学生创新设计大赛中,她与德国留学生一起完成项目,交流合作,探讨创新方案,畅想未来技术,设计用户案例。

其间经历了计划的不断修改甚至全盘推翻,但是最终获得了工程师的肯定。她还参与了德企交流会活动,通过与德企高管的对话,了解了德企文化和组织构架,也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她来到世界领先的德国咨询公司罗兰贝格进行了实习,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看待工程行业,更全面地了解汽车市场。


虽然这仅是她在同济生活、学习的第三年,但在生活的磨砺中,在文化的碰撞中,她的思想愈臻成熟,有了更完善、全面的思维方式,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清晰的奋斗目标。相信她可以不忘初心,愈发努力,济人济事终济天下。



资料来源:
微信公众号CDHAWer,2017年09月08日;原文来自法兰克福汇报 (Frankfurt Allgemeine),2017年09月04日

https://mp.weixin.qq.com/s/JYq-bRB9izf1eeXM4t_yzw?scene=25#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