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默克尔和舒尔茨:一场不对等的选战

发布时间:2017-09-17浏览次数:219

社民党总理候选人舒尔茨的竞选之路开局热火朝天,如今却陷入困境,在与默克尔的对决中,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双方力量和民意的此消彼长?

今年3月,距离舒尔茨正式宣布参选仅仅过了1个半月的时间,但却是他政治生涯最为癫狂的40多天。在布鲁塞尔担任欧洲议会议员多年,舒尔茨在德国本土政坛的存在感并不强,但突然之间,他却扮演起了拯救社民党的角色,去挑战默克尔连续12年的执政神话。但舒尔茨也突然意识到,选民们看中的许多特质,有些他并不具备。

© Pixabay/dimschu

德国政治就像过山车。今年年初,选民们似乎对默克尔非常挑剔。民调显示,总理府的权力有可能发生转移。默克尔在连续3个任期之后,无法重现科尔16年任期的统治神话。仅仅过了几个月,社民党内部已经有人在讨论没有舒尔茨掌舵的未来该如何发展。

大选尚未到最后关头,两位候选人在周末也才刚刚进行了唯一一场电视辩论,舒尔茨说不定还能绝地反击。但问题是,舒尔茨怎么在民意调查中如此迅速地从巅峰跌到了谷底?默克尔又是如何得以从1月份的奄奄一息中枯木逢春般地东山再起?


两个世界

7月的汉堡G20峰会让默克尔收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民众的热情让默克尔俨然成为了像甘地,或英国女王一般的人物。即使会场外的抗议示威者烧毁路障,但默克尔的人气也没有受到影响。

但舒尔茨却连续几周运气不佳,他的社民党在萨尔州、石荷州和北威州的州议会选举中接连受挫。汉堡市长、社民党人舍尔茨(Olaf Scholz)曾信誓旦旦地说,汉堡在G20峰会期间将固若金汤,营造出类似年度港口文化节一样欢乐祥和的气氛。但未曾想到G20峰会的抗议骚乱却持续扩大,媒体指责社民党忽视了安全工作。相比而言,默克尔出言谨慎,根本不承诺任何事情。

© Pixabay/stux

社民党内部已经有传言说,只有奇迹才能够拯救舒尔茨。跟随舒尔茨采访大选的记者也不断地感叹,选举结果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舒尔茨不想重蹈施泰因布吕克(Peer Steinbruck)的覆辙。在2013年的选举中,这位社民党候选人在选举投票前就彻底缴械,放弃了希望,甚至被媒体拍到竖中指的不雅动作。

当然,舒尔茨自己仍坚持宣称,选战尚未开始,一半以上的选民还未拿定主意,社民党仍干劲十足。


权力

选情为何会反转得如此迅速?竞选当然是围绕着问题转,但一个人究竟是否真的很在乎这个总理这个位子,也很重要。施罗德一直垂涎于总理宝座,年轻时就怀揣着这个梦想。而舒尔茨的竞选不过是机会的产物。如果社民党的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Steinmeier)当初没有竭力要当德国总统的话,现在将会完全是另一番局面。长期以来,对于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想出任总统的野心,默克尔根本不予理会。但是,当默克尔所在的基民盟内无法找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来出任这一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职位时,默克尔别无选择,只能支持施泰因迈尔。

对于舒尔茨来说,欧洲议会主席的位子已经是他政治生涯的顶峰,年轻的时候,他从未想过自己在政坛上能够走这么远。20多岁的时候,舒尔茨染上了酗酒的恶习,绝望得差点要自杀。他的哥哥埃尔文是一名医生,在他的治疗下,舒尔茨终于戒酒,职业开始走上正轨。31岁,他成为家乡乌尔泽伦(Wurselen)的市长。7年后,舒尔茨成为欧洲议会议员,并在欧洲议会任职20年。

作为一个政治家,舒尔茨很善于协调关系,这部分得益于他在布鲁塞尔独特的政治生态长期熏陶下养成的素质。当然,他在欧洲议会也有敌人,比如,法国极右翼国民阵线,或者英国民粹主义政党UKIP领导人奈杰尔·法拉奇(Nigel Farage)。

舒尔茨在布鲁塞尔的政治圈内还是找到了许多像他一样,不屑于党派政治,而只认同欧盟理念的志同道合的人。保守政治家容克和左翼倾向的舒尔茨是欧盟的两大领导人物,舒尔茨为容克在欧洲议会组建了多数派,作为回报,欧盟执行机构在决策时也经常会听取舒尔茨的意见。在布鲁塞尔,舒尔茨认识到,政治就是不断地你来我往,就是朋友间的相互帮忙。

而默克尔在政治上基本没有朋友,她的成功是靠与所有人都保持一定距离得来的。与舒尔茨不同的是,她的语言往往非常正式,因为她知道,个人色彩浓厚的语言在政治上并不能带来怎样的好处。多年以来,对于基社盟领导人泽霍费尔(Horst Seehofer),默克尔从不直呼其名,而是称呼他的姓,这也丝毫不影响他们时好时坏的关系。

政治友谊?默克尔早已不相信这种神话。她的政治导师:科尔,傲慢;黑森州前州长科赫(Roland Koch),诡计多端;基民盟前资深成员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脾气暴躁。这些人最终都成为默克尔的手下败将。而默克尔自始至终保持着自律,只在极少情况下才会流露出一点幸灾乐祸,放松一下自己。

© Pixabay/hpgruesen

舒尔茨回归柏林政坛后,他在布鲁塞尔熟悉的“你来我往”那一套都不灵了,通往总理府的道路非常艰辛,因而他必须更加强势才行,但强势却并不符合他的个性。舒尔茨之前一直强调,他是总理府的合适人选,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愿意在背后向朋友加布里尔捅刀。他希望下手温柔一点,只要加布里尔同意退出竞选,舒尔茨愿意给他一个部长的肥缺。

但加布里尔却一直拖拖拉拉,犹豫不决,因而两人的关系急剧恶化,在公开场合也已不再说话。去年年底,加布里尔叫助手写了一篇演讲稿,解释为何放弃党内总理候选人提名,但他特意叮嘱助手,不要与任何人讨论演讲稿,尤其是舒尔茨。

舒尔茨和加布里尔之间的不信任影响了社民党的整个大选进程。几周来,占据报纸头条的都是外交部长加布里尔。G20峰会骚乱之后,加布里尔呼吁默克尔下台,以转移外界对社民党在汉堡安保措施不力的批评,他同时也针对土耳其国内一连串的抓捕事件发布了旅行警告。此外,加布里尔还暗示,社民党无意与默克尔的保守政党组建联合政府。

舒尔茨对此非常恼火,如果党内有谁能够做出这些决定,显然应该是党主席。但是,舒尔茨没有公开对加布里尔翻脸,而是私下里与他沟通,劝他不要太出风头。舒尔茨终于体会到之前社民党主席的不容易,但他很少在公开场合谈论这些感觉,社民党内部团结对他来说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坚强

7月中旬,在柏林的一个新书发布会上,舒尔茨说,“当我打开报纸,我知道我的日子并不好过”,他觉得媒体对他不公平。



© Pixabay/fsHH

社民党的民意调查已经跌回到舒尔茨1月份担任党主席的低点,报纸上充斥着对舒尔茨的批评,他被称为“大手大脚花钱的舒尔茨”、“神经病舒尔茨”。舒尔茨说,他对批评的声音并不敏感,但他还是没有想到,批评声居然会如此尖锐刺耳,尤其是媒体指责他的学历不够当总理时,舒尔茨实在难以忍受。他的脸皮太薄,过于在乎媒体对他的报道。舒尔茨承认,每一篇批评文章他都仔细阅读,甚至包括那些尖酸刻薄的报道,“从中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舒尔茨在新书发布会上说。

相比而言,默克尔从来不抱怨媒体的报道,她把报纸上对她的报道当小说看,看过笑过就算了,从来不当真。在她的个性中,不会有丝毫脆弱的感情流露。在默克尔看来,反击这些批评报道的最佳办法就是将报纸扔到一边去。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历练,默克尔已经形成了一套对付媒体和公众舆论的系统方法,这使她得以完全掌握舆论。舒尔茨辛苦地带着媒体记者穿街走巷,陪他们吃饭,回答冗长的问题,而默克尔却很少搭理背后的记者。在总理府,她只信任三四个人,只有她点头同意,这些人才会同媒体接触沟通。

© Pixabay/geralt

此外,默克尔很少曝光她的个人生活。每次大选,默克尔会公开她的一份菜肴或蛋糕配方,比如,她喜欢用土豆汤来招待客人,她喜欢将土豆捣碎了再炖,而不是直接将土豆烧酥烂。但爆料仅限于此。默克尔从来不公开讨论她内心脆弱的一面。


团结

当基民盟攻击汉堡的社民党市长舍尔茨应该为G20骚乱事件负责的时候,舒尔茨非常恼火。在他看来,这完全是默克尔的竞选班子在背后捅刀。舒尔茨在决定参加竞选之前,曾表示要公平竞选,不玩阴的,不搞个人攻击,绝不落井下石,不针对对方弱点穷追猛打,“如果这样会导致我输掉大选,那我也无所谓”,舒尔茨说,“如果我失败,只能证明我这个人太善良,不适合玩政治权术。”

事实上,舒尔茨的竞选战车一直不在轨道上,对此,舒尔茨本人应该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今年3月,当舒尔茨接掌社民党的权力,正式宣布参加竞选的时候,社民党的民意支持率一度蹿升,几乎要和默克尔的基民盟持平。但是,舒尔茨却突然束手束脚,什么也不敢做,生怕他的支持率会突然暴跌。从宣布竞选到5月的两州地方选举,这段时间基本上浪费了,选民除了知道舒尔茨想当德国总理之外,对他的主张依然一无所知。

© Pixabay/RonnyK

舒尔茨说,他之所以出马执掌社民党,原因之一在于他不想看到这个政党彻底烂下去。同默克尔不同的是,舒尔茨对自己的政党非常忠诚,他至今仍记得当年入党的情形。同他这一代人一样,舒尔茨加入社民党是因为崇拜勃兰特(Willy Brandt)。这些年来,社民党的影响力江河日下,这显然也让舒尔茨郁闷不已。

社民党的支持率下跌,直接原因在于时任总理的施罗德在21世纪初推行的福利削减计划。虽然福利支出下降为德国经济的重振立下汗马功劳,但却极大地动摇了社民党的民意基础。舒尔茨虽然支持削减福利,但他认为施罗德的办法过于激进。

舒尔茨出任社民党主席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团结党内各方力量。他分析了施罗德和加布里尔曾经犯下的错误,得出结论:他必须让社民党重新团结在自己周围。

舒尔茨放弃了从上至下的威权领导模式,谋求在党内取得最大共识,他不靠命令或威吓,而是希望党内能够以共同的信念跟他共同行动。舒尔茨不像施罗德那样,或者像默克尔对待基民盟那样,他从来没有把社民党当做自己在政坛上往上爬的工具。施罗德和默克尔的重心永远是他们自己,他们的努力换来个人的巨大成功,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削弱了他们自身政党的光芒。

舒尔茨与社民党的关系是旧式的,他永远不会背叛维利·勃兰特所打造的社民党,他宁愿与社民党共患难。


未来


大选中,竞选纲领无疑是关键的,但没有人能够确切地说清楚默克尔未来四年究竟准备做些什么事情。默克尔是候选人,仿佛仅凭这一点就足够了。默克尔的想法一直在改变。例如,她多年来一直反对向布鲁塞尔让渡更大的权力,但现在她却与法国总统马克龙达成协议,同意欧盟需要任命一位财政部长。

最近,默克尔宣称,未来可能禁止燃油动力汽车上路。这一决定让她的姊妹党基社盟领导人泽霍费尔大为不满,泽霍费尔同时也是德国汽车制造中心巴伐利亚州的州长。随后默克尔又改变了立场,在接受德国电视二台(ZDF)采访时称,燃油车禁令最早也要等到本世纪末才会实施。

© PEXELS/Megapixelstock

而舒尔茨则竭尽全力地与社民党领导层展开没完没了的讨论。在今年6月份社民党代表大会之前,社民党收到了1605条修正建议。选民现在知道,社民党的竞选纲领中将养老金设立为薪水的48%,最高税率为45%,非常具体。但凭借这些具体的纲领就一定能打败默克尔吗?

舒尔茨的竞选纲领具有温和的社民党特性,没有任何足以让选民眼前一亮的东西。比如,他提出加大投资力度,实行统一的健康保险,以替代现有的保险体系,打破公共保险和私人保险分裂的现状;加强教育;扩大招募警察。

尽管这些措施有些乏味,缺乏新意,但都很有意义。但是,这些纲领能够让舒尔茨同默克尔展开竞争吗?过去12年的执政经历中,默克尔的许多理念和措施实际上与社民党的纲领并没有太大差异,她基本上已经抛弃了保守主义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在去年6月讨论同性恋婚姻法案的时候,默克尔让保守派议员不要困囿于自己的党派纲领,从而为同性恋婚姻扫平了障碍。此外,默克尔也很善于利用某一议题的中左观点,为自己的大选服务。

因此,默克尔的政治光谱中,从右翼到中左,所有的问题默克尔都已经全面覆盖,留给舒尔茨的还能有什么呢?

© PEXELS/Somchai Kongkamsri

譬如,默克尔承诺增加国防预算,这遭到部分德国人反对,舒尔茨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吗?竞选初期,舒尔茨提出对施罗德的福利体系进行微调,但很快又放弃了这一主张,因为他被批评为左翼民粹主义者。

默克尔的命门是难民政策,但舒尔茨只能从右翼的角度去攻击她。加布里尔之前已多次在这个问题上向默克尔发难,但舒尔茨对此没有太大兴趣,他其实一直支持默克尔的难民政策,他不想让选民指责自己背弃原则。

因此,这一届的德国大选,实际上变成了右倾的社民党挑战左倾的保守主义当权派,不管谁当选,德国人都不会担心。两位候选人都很小心,不要太左,也不能太右。德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温和,两位候选人就越成功。

无论是默克尔,还是舒尔茨,他们都认为民主只能在一个相对狭窄的政治通道里进行,因此,他们都很反感偏激的政治理念和口号,因此这场大选注定是乏味和无趣的。

©Pixabay/geralt

毫无疑问,默克尔将赢得这场大选,但她也尽量掩饰这种板上钉钉的确定性,因为过于自信是危险的。

舒尔茨在他的发言里也几乎不再说“当我当上总理之后……”,因为他知道这句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已经变得越来越滑稽,他不会玩自欺欺人的游戏,尽管在政治选举中,有时候的确需要自欺欺人的精神。

从本质上说,舒尔茨其实是默克尔的铁粉。十几年前,默克尔告诉舒尔茨,她曾在《明镜》上看过他的故事,舒尔茨很得意,因为堂堂的默克尔总理居然注意到他了。

今年年初,现实一度对舒尔茨有利。德国人渐渐对执政12年的默克尔感到厌倦,全国上下都有一种改变现状的期望,但舒尔茨并未从这种大势中捞到太多的好处,因为他和默克尔有太多的共同点。他们年龄差不多,政治理念非常接近。

而今,德国选民需要做出选择:要么是有着多年成功治理经验但却极度自负的默克尔,要么是对总理府并没有太多权力欲望的舒尔茨。


资料来源:
微信公众号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2017年9月15日

https://mp.weixin.qq.com/s/d5v9PQayAxP3RoFIi61-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