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和主题

德国“职业教育4.0”的特点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18浏览次数:347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西方发达国家都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拥有强大的、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文章以德国为例,重点探讨德国“职业教育4.0”的出台背景、内容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于2014年组织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洲国家以及美、日、印等国都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拥有强大的、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


出台背景

自德国联邦职教所 2013年首次提出“职业教育4.0”概念以来,德国积极应对社会发展需求,谋划职业教育发展。2014年,德国联邦政府科学咨询委员会(Wissenschaftlicher Beirat)首次在汉诺威工业展上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自此,“工业4.0”成为德国企业和经济界的热门话题,而且风行全球。实施“工业4.0”需要与之配套的专业技术人才保障,这是其能否成功实施的最重要智力要素。为此,德国联邦教研部、德国联邦职教所于2016年4月联合提出了“职业教育4.0”的倡议。两家机构试图以此为实施德国联邦政府提出的“数字议程”(Digitale Agenda)作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该倡议把两家机构已经开始实施的职业教育项目和活动与目前准备实施的项目捆绑到一起,形成了一个总揽式的适应“工业4.0”的专业人才培训框架。从倡议本身而言,“职业教育4.0”是“工业4.0时代的职业教育”的简称,其核心内容是德国职业教育领域对“工业4.0”的人才培养创新和应对措施,重点是“变”。也就是说,德国的“职业教育4.0”是职业教育在面对“工业4.0”新形势下做出的培养模式的改变,以适应德国工业和经济界未来对职业人员的新需求为导向。

“职业教育4.0”与职业教育1.0、2.0和3.0的区别在于:“‘职业教育1.0’强调面向生活职业的传统职业品质,‘职业教育2.0’强调以专业领域专门化和基本教育为基础的专门化职业品质,‘职业教育3.0’强调在过程中独立负责的行动过程导向的职业品质,‘职业教育4.0’强调在数字化工作世界的经验导向和科学导向的拓展职业品质。”


内容

德国联邦职教所和特恩斯市场研究咨询公司(TNS)的相关调查表明,德国职业教育培训领域还是以传统媒介形式为主,数字化学习方式和新媒介运用较少。对此,联邦教研部部长婉卡强调:“我们需要一个‘职业教育4.0’计划,以促进职教的数字化发展。教研部将把此计划列为重点工作并给予资助。”

“职业教育4.0”的核心内容是“职业教育中的数字化建设与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发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如灵活的学习与工作场所、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开放的教育资源;二是提升职教培训中学徒的数字化技能水平;三是支持企业参与数字化学习网络的构建,比如共同开发和利用数字化基础设施与技术资源。围绕核心内容,德国联邦教研部、联邦职教所等部门启动实施一系列具体项目和措施,以推进“职业教育4.0”建设,并给予大量经费支持。例如,面向未来“数字世界”的专业人才的资格与能力培训,该项目将于2016-2018年投入275万欧元,用于分析数字化对职业资格要求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影响,从而更好预测未来资格需求,并为开发新专业及教学规范标准提供依据。再如,“促进跨企业培训机构及能力中心数字化”特别资助计划,2016-2019年,总投入将达1400万欧元,旨在支持跨企业培训机构改善装备条件,开展教学改革创新,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数字化。还有,“职业教育中的数字化媒体”项目,计划实施时间为2012-2019年,投入将达1180万欧元,目标是推进数字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提升现代化装备水平。


特点

(一)鼓励开发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数字化是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通过软硬件的开发,实现教学管理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精心化、一体化。特别是伴随着“工业4.0”的发展,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的出现,使职业院校毕业生不再是繁重体力劳动者,技术技能人才也不再仅仅负责操作,而是成为生产过程监控员。在3D打印技术、虚拟技术广泛使用的智能工厂中,需要更多的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学习场所和工作场所更加灵活,知识转化与共享能力更加便捷,职教人才可以主动利用开放的教育资源、大数据,提出多种多样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二)提高学徒的数字化技能
德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导致年轻技术群体逐渐缩小,加之德国青年一代上大学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强烈,这使德国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面临巨大挑战。“工业4.0”要求的诸如熟悉操控软件、掌握电脑编程知识和扩大系统生产知识的能力都对新一代就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工厂不再需要大量重复从事单一工作的简单劳动力,而是需要更多具有独立工作能力、抽象思考能力、自我组织和自主决策能力的高级“脑力型”专业人才。因此,从德国目前已出现的双元制私立高校蓬勃发展这一情况看,“职业教育4.0”一方面将会加大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数字化素质培训。联邦教研部对“职业教育4.0”的资助也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中的数字化媒体”项目中,其中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增强学徒们的数字技能。联邦职教所表示:“经济发展4.0需要教育4.0,我们需要加强数字化媒介的教与学,也需要加强培训人员和培训对象的数字化媒体能力和技术”。

 (三)重视职教师资培训
“职业教育4.0”下的师资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凭借掌握了一门教课的本领或一门技术就可以一劳永逸。信息时代和数字化生产的特点是更新换代速度更快,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的排除需要比以往更多的综合知识。因此,职教师资必须与时俱进,具有解决现实生产问题的能力,如果“头脑老化”,必然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需求。为此,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提出了《数字时代的教育》战略指导文件,将师资培训和进修作为核心工作。“职业教育4.0”需要培训机构和参训企业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应变性,传统职教模式下的教学大纲需要不断更新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块也需要不断变化,因此对师资培训的调整和优化需随时进行。目前,德国职教系统和参训企业已经在德国联邦教研部、联邦职教所的指导和资助下动态调整及优化教学内容,同时加强对职教教师的再培训。

(四)支持企业参与数字化学习网络的构建
校企合作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虽然根据《2017年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数据统计,实际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企业比例微降,从2014年的20.3%降到2015年的20%,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整体积极性仍然较高。除微型企业外,中小型及大型企业参与率均有所提高。例如,博世公司计划结合数字化议题组织开展更多的培训活动,对员工进行有关平板电脑、网络、外线电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员工不仅要学习应用技术,还要掌握相应的管理技术。以往那种钳工、焊工、车工等细小分类逐渐变得与“工业4.0”的生产不相适应,比如机电一体化的钳工已远远超过了普通钳工的含义,车辆技术从业者实际上是软件操作高手。按照“职业教育4.0”的愿景,未来的职业分类和定义将发生重大变化,信息技术运用、数字化操作将成为关键能力,对某一类职业的定义也会更加模糊。


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且职业教育体系无法很好满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德国职业教育多年的发展及“职业教育4.0”理念的提出,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速数字化与信息化进程
推进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将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同时,加强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具备多媒体互动教学功能的教学场所,构建理实一体的数字化实训环境。整合已有信息平台资源,加大职业教育慕课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将“互联网+”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以争取在大数据开放、虚拟技术应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加强面向数字社会的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应围绕“中国制造2025”与智能制造领域密切相关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培养大批具有前沿专业知识、数字化操控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人机协同发展。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术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总体上,中国的“生产制造”正在向“生产智造”迈进,这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的内容。譬如,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以及3D打印在接下来也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流,这几项技术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人员要懂得机器人工作原理及流程、人机交互、3D建模等技术。

(三)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加紧用信息技术改造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信息技术素养,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提高慕课的建设水平,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所有专业,推动建设面向全社会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形成开放型的学习文化。使人才既能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学习信息化技能,又能在共享开放的信息社会中更主动地提供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世界教育信息微信公众号 世界教育信息杂志2017年第16期     

http://mp.weixin.qq.com/s/55wb9NwSaIydrkUnmHVr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