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柏林电影节专访---“不太爱哭”的贾樟柯

发布时间:2020-02-29浏览次数:66

一直以来,华语电影和柏林电影节就颇有缘分,这里曾是贾樟柯、张艺谋、刁亦男、王全安、李安等华人导演交相闪烁的舞台。值柏林电影节70年之际,曾经凭借处女作《小武》获得第48届柏林电影节两项大奖的贾樟柯导演携纪录片作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再次亮相,入围特别展映单元。


图片源自网络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贾樟柯时隔十年再次创作的纪录片,追忆了已故作家马烽,并通过贾平凹、余华、梁鸿三位作家对个人生活及记忆的讲述,反映了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贾樟柯希望借这部纪录片谈论过去到现在的乡村经验。《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在柏林电影节期间进行了重复场放映,共三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国内外观众都被电影中讲述的中国70年变迁,以及历史洪流中的人事沉浮所感动。


该视频为官方授权使用,使用期限至2020年4月30日

借这次难得的机会,贾樟柯接受了专访,谈到了他对柏林电音节的看法以及自己这20多年的变化。


今年是柏林电影节70岁的生日,与您22年前第一次带着处女作《小武》经历的那时的电影节相比,今天的柏林电影节有什么变化和不变的地方?

贾樟柯:我觉得柏林电影节不变的是观众始终是非常优秀的。这可能和柏林电影节是在一个大城市举办有关。城市大了,本地的观众就比较多。其它有一些电影节,虽然也很热闹,但主要参加的群体是一些产业界人士,就是电影圈里面发行商啊,电影记者啊。但是柏林不一样,你看我们每一场放映都有大学生,教授,一般的市民来观看。所以我在这里能够感受到更广泛的观众对电影的真实回馈。对于导演来说这是特别珍贵的。

比较有自我批判精神的德国人,觉得如今的柏林电影节已经不再有它在冷战开始时期的风采。大众评判的标准包括来柏林的明星越来越少,重量级影片首映越来越少。20年来您多次成为戛纳和威尼斯等其它A类电影节的座上宾,在您看来,柏林电影节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贾樟柯:我觉得柏林电影节非常重要。对于电影届来说,它是每年开年的第一个大展。每个年度最新的影片,率先要在柏林电影节曝光。当然一个电影节办到70年,我觉得它一定有一些要破旧立新的地方。影展和人一样会有惯性。但是这些都不能否定柏林电影节的位置。对于发现多元的电影文化,特别是对非英语电影的推动,它一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而且柏林电影节除了竞赛单元之外,还有论坛。我自己就是从论坛单元出来的。论坛每年都是在找来自全球的处女作,很多导演是都从论坛单元出来的。这些年轻人来到柏林,他们可能不是大牌,不是明星,公众知名度没那么高,但他们能代表电影的未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影展不能光看明星,还要看它对新导演的发掘能力。在这方面,柏林一直做得很好。

那以您对中国电影届的了解,电影人对世界几大A类电影节重要性的排序是怎样的,柏林的排位如何?

贾樟柯:柏林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际三大电影节。对于中国影人来说,三个都很重要,没有谁高谁底。因为特别是中国电影跟柏林的渊源很深。改革开放第10年,也就是1988年,张艺谋的红高粱就获得了金熊奖。那个时候对于国际世界关注中国电影来说,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之后很多导演,包括刁亦男,谢飞导演,王全安导演,他们都在柏林电影节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还有王小帅和顾长卫导演。大量的中国电影是从柏林走向世界的。所以从情感上来说,对于我们电影工作者还是很近的。包括我本人,我也很感谢论坛单元,让我从一个籍籍无名的电影学院的学生,变得让人对我的作品有所了解,也是通过这里来的。

说到在电影学院的学生生活,和20多年前在电影学院图书馆里写剧本写到落泪的贾樟柯相比,今天的贾樟柯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呢?

贾樟柯:人肯定是在变的。那时候单纯是一个导演梦,想从事创作。然后有大把的时间,因为没有其它事情可干。《小武》推出之后,基本上就进入了电影制作的轨道上。每两年,制作一部影片。


这几年,我围绕着电影又多了一些工作。比如说我会做制片人的工作。今年在柏林的论坛单元,也有我担任监制的一部影片叫《平静》,是全球首映。三年前也创办了平遥国际电影展。我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确实积累了一些经验,也积累了一些资源。这些经验和资源也应该反补到电影的行业里面。所以除了创作之外,和过去相比也多了一些工作。

您所擅长的是观察社会底层人口和边缘人群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尊严。在和体制以及商业的不断互动中,您是如保留持对社会底层人口以及边缘人群关注时的真诚和清醒的?

贾樟柯:我觉得不用刻意保留。其实说到底有两方面,一个是个人的情感世界。你的世界是属于哪个阶层的,哪个区域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创作本身。当你千辛万苦拍一部电影的时候,一定要面对一个严肃的主题。这个主题来自你对熟悉的,在意的,能够引起你情感波动的人群的一种持续的观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保持一种自我的坦诚就可以了。

据说您是个比较爱哭的导演……

贾樟柯:我不太爱哭啊!(笑)

是吗?可是您的文字,您以前公开的表达里面经常有您哭的记录?

贾樟柯:也就是写剧本的时候会吧。

平常看电影不哭?

贾樟柯:很少。因为写剧本确实是一种很大的情感波动。

那中国现在发生的哪些事情,能够感动到您,会让您落泪的?

贾樟柯:当然常常会有,就是社会巨大的变动,带给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人们在生存的时候需要克服的那些障碍和困难,这些都会有一种同理心,让人觉得需要去努力改变。包括这次来到柏林的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也都是在讲这几十年,普通的中国人在情感上经历了些什么样的波折。


文章部分内容采编自DW


资料来源:德国印象,2020年2月28日。

https://mp.weixin.qq.com/s/I46s0GMbgC8aRtZm6cyNBg?scene=25#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