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德国8丨《记忆的痕迹——德国当代绘画杰作》

发布时间:2017-10-12浏览次数:266

《记忆的痕迹——德国当代绘画杰作》展览,太庙艺术馆正在进行中。

“德国8”之《记忆的痕迹——德国当代绘画杰作》
Traces of Memory—Masterworks of Contemporary German Painting
展览地点:太庙艺术馆(北京市东城区天安门东侧,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内,周一至周日9:00--17:00)
展览时间:2017.9.18—10.20


参展艺术家
乔治·巴塞利玆(Georg Baselitz)、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昆特·福尔格(Günther Förg)、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马库斯·吕佩尔茨(Markus Lüpertz)、A.R.彭克(A.R. Penck)、西格玛·波尔克(Sigmar Polke)、尼奥·劳赫(Neo Rauch)、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昆特·约克(Günther Uecker)


展览主题 & 参展作品
太庙是古代皇家祠堂,主体建筑可追溯到明清时期,现为劳动人民文化宫。以此次“德国8”项目为契机,1950年代以来的德国代表性艺术家第一次在这里集中展示他们的作品:乔治·巴塞利兹让他的家人通过其经典的倒置肖像系列与公众见面,安塞姆·基弗的大幅作品可以同时从历史和当代的角度切入解读,西格玛·波尔克将社会历史题材的绘画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大众艺术,此外,还有约瑟夫·博伊斯、格哈德·里希特、马库斯·吕佩尔茨、昆特·福尔格、A.R.彭克、尼奥·劳赫和昆特·约克这几位享誉世界的德国艺术家的作品。

Georg Baselitz 乔治·巴塞利玆
Bruder Günther klassisch (Brother Günther Classic)经典的兄弟君特
oilon canvas 布面油彩
290x 205 cm
1996
Museum Küppersmühle, Duisburg, Ströher Collection MKM库帕斯米尔勒美术馆,杜伊斯堡,施特约尔收藏

Günther Förg昆特·福尔格
Ohne Titel(Untitled)无题
acrylicon canvas 布面丙烯
195cm x 210 cm x3
2010
Estate Günther Förg / Suisse; Galerie Bärbel Grässlin,Germany
Estate Günther Förg, Suisse Foto: Bernhard Strauss, Freiburg君特·福尔格地产/ 瑞士;贝尔博·格拉斯林画廊,德国

阿尔布雷特·丢勒和汉斯·贺尔拜因在世时就是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大约500年之后,这些在太庙艺术馆展出的艺术家们,同样是在世时就备受瞩目的艺术大师。博伊斯、里希特、基弗、吕佩尔茨、波尔克和巴塞利兹被公认为是德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他们是世界关注德国艺术的重要理由,他们的作品标志着1950年代之后德国艺术新的觉醒。而行至1960、70年代,他们的实践探索更成为锐意创新的象征和标志,经历也带动着不断的变化和革新。

约瑟夫·博伊斯是本次展览中的一位重要艺术家。毫无疑问,博伊斯是当代世界艺术史上最重要、最具国际影响力,也是创作最多样化的德国艺术家之一。他的表达似乎从不受任何限制,素描、水彩、大地艺术、总体艺术、电影等等,体现了他的“广义艺术”的概念;受到人性化的社会公共视角启发,博伊斯也一直尝试用丰富多彩的作品努力促进各种感官的互动,以达到整体感知。此次展览对其作品的展示侧重绘画,因为无论从人类学、艺术史还是科学的视角,绘画都是研究博伊斯核心艺术态度的主要载体。另一方面,要将博伊斯创作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出来是不可能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边界的跨越者,也是国际跨文化对话的开拓者之一。


Joseph Beuys 约瑟夫·博伊斯
Ohne Titel (Untitled) 无题
coloron b/w photography 照片着色
15.7x 23.5 cm
1974
Vieh of Collection – formerly Speck Collection费霍夫收藏,前斯派克收藏
© VG Bild-Kunst, Bonn 2017 VG图像艺术,波恩2017
Photo: Egbert Trogemann摄影:艾格博特·特洛格曼


昆特·约克也是跨界的“先驱”。上世纪60年代早期,空间、光、肢体的动作等都是约克作品中的基本元素,而钉子成了他的标志。在约克的作品中,钉子象征着不同的层次——它提示了一种身体被伤害的感觉,而几乎总是成序列存在的方式则体现了数学的原则。

Günther Uecker 昆特·约克
Momento Mori 谨记死亡
phtography,nail and color on chipboard刨花板,照片,钉子,油彩
70x100x4.5cm
2003
Private collection 私人收藏
© VG Bild-Kunst, Bonn 2017
Photo:Herbert Koller胡伯特·科勒

Günther Uecker 昆特·约克
Wind I 风之一
nail and color on chipboard 刨花板,钉子,油彩
200 x 180 x 20 cm
1999
Würth Collection伍尔特收藏
© VG Bild-Kunst, Bonn 2017 VG图像艺术,波恩2017


与他们相比,格哈德·里希特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对形象接近照相写实的描绘被故意模糊化的处理带入了观念的层面;几乎不对形象提供解释或者语境,以及绘画上的完成感与不具备艺术(史)价值的形象之间的矛盾,让他的作品与一般意义上的“写实绘画”相去甚远。用里希特的话来说:“绘画是绘画的唯一主题”,此次展览作品的选择,也意在充分体现他的这项原则。与此相反,西格玛·波尔克习惯采用存在主义的视角。波尔克自认为是个“快乐的外行”,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是神圣的——这是个总带着讽刺语气的艺术家。波尔克毫不掩饰地从艺术史宝库中挪用形象,他对“肤浅的”技术创新没有兴趣,但对绘画过程的主题化、以及造成的现实与“图像现实”的相互转换兴趣浓厚。无论主体形象是“爱人”还是“骗子艺术家”,批判和讽刺都是作品真正的主角,潜藏在精妙的绘画手法之下。

Gerhard Richter 格哈德·里希特
Sekretärin (Secretary) 女秘书
oil on canvas 布面油彩
150 x 100 cm
1963
Leihgabe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 Sammlung Zeitgenössische Kunst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当代艺术收藏
© Gerhard Richter格哈德·里希特
Photo:Foto Sachsse, Bonn 摄影:萨克赛摄影,波恩

Gerhard Richter 格哈德·里希特
AlpenII Alps II 阿尔卑斯山之二
oilon canvas 布面油彩
200x 150 cm x 3
1968
Museum Küppersmühle, Duisburg, Ströher Collection MKM库帕斯米尔勒美术馆,杜伊斯堡,施特约尔收藏

Sigmar Polke 西格玛·波尔克
Tischrücken (Moving Tables)推桌子
dispersion and bedrucktem stoff 印制织物混合油彩
180 x 220 cm
1981
Speck Collection斯派克收藏

Sigmar Polke 西格玛·波尔克
Hütchenspieler (Thimble-Rigger) 帽子玩家
oil, synthetic resin on polyester fabric 聚酯织物上油彩和合成树脂
117 x 137 cm
1996
Speck Collection斯派克收藏


安塞姆·基弗对德国的过去和现在同样关注。在他的作品《金龟子飞!》中,他描绘了大面积的黑色焦土,用孩童的笔迹写下德国历史上不祥的名字和预兆。作品名取自一首带有政治内容的德国童谣的第一行。基弗无意于用艺术的或者情绪化的方式重新评价近代德国历史——尽管他经常被指责对这段历史中的一些标志符号使用不当。基弗是一个同时走向两个方向的艺术家:踏进过去,迈向未来,他此次展出的作品能够明显地展示这一点。与大部分艺术家不同的是,基弗对主题的关注无碍于他进行媒介实验,他成功地用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方式建立了材料与色彩的共生关系,换句话说,他的作品是在对社会问题、人民及其历史以及神话等长期关注的基础上,不间断地进行艺术本体探索的结果。

Anselm Kiefer 安塞姆·基弗
Maikäferflieg! (Cockchafer Fly!)金龟子飞
Öl,Emulsion und Acryl auf Rupfen 粗麻布面油彩、乳胶和丙烯
220x 300 cm
1974
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 Nationalgalerie, Marx Collection Nationalgalerie 柏林市里博物馆,国家美术馆,马尔克斯收藏
Copyright Anselm Kiefer版权属于安塞姆·基弗
Photo:Atelier Anselm Kiefer 摄影:安塞姆·基弗工作室


Anselm Kiefer安塞姆·基弗
Hortus Philosophorum霍顿哲学
Acrylic,emulsion, oil, shellac,plaster, gold leaf, metal, salt and sediment ofelectrolysis on photograph mounted on canvas 布面丙烯、乳胶、油彩、虫胶、石膏、金叶、金属和盐
330x 570 x 65 cm
2014
私人收藏Private collection
CharlesDuprat / © Anselm Kiefer 查尔斯·度普特/© 安塞姆·基弗


Anselm Kiefer 安塞姆·基弗
FürPaul Celan : Halme der Nacht (For Paul Celan: Stalks of the Night) 给保罗·策兰:夜的秸秆
acrylic,emulsion, oil, shellac,polystyrene, silver leaf, cardboard,and plants on canvas布面丙烯、乳胶、油彩、虫胶、银叶、硬纸板和植物
330x 570 cm
1998-2013
私人收藏Private collection
CharlesDuprat  / © Anselm Kiefer查尔斯·度普特/© 安塞姆·基弗


文化史语境下的神话形象是马库斯·吕佩尔茨绘画作品的核心主题。作为一名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他释放并追随着自己的艺术热情,创造了许多朝向未来的艺术作品,也引领了新的艺术方向。在今天,很少有艺术家能像他那样不受艺术潮流干扰地创造——高举艺术的大旗,执着于创造富于表现力的雕塑,并且有能力让绘画和雕塑共生。无论在绘画还是在雕塑创作中,吕佩尔茨都有意识地运用抽象和具象的相互关系,他说,“我努力创造一种能代表我意识的抽象性的形象,也就是一种抽象的代表性观念”。此次太庙艺术馆展示的《乌洛诺斯》就是这种艺术信念的证明,同时,也很好地展现了他糅合绘画和雕塑的实践路径:“我的任务是绘画,同时,作为一名画家,我也要去创造雕塑,完成这种连接就是我的追求。”

Markus Lüpertz 马库斯·吕佩尔茨
Arkadien- Amor droht(Arcadia – Cupid threatens)阿卡迪亚州--爱神丘比特的威胁
mixed technique on canvas 布面混合媒介
200x 162 cm
2013
Galerie Michael Werner, Märkisch Wilmersdorf, Köln und New York
MarkusLüpertz, Courtesy Galerie Michael Werner Märkisch Wilmersdorf, London, New York米歇尔·维尔纳画廊,麦尔克什韦尔默斯多夫,科隆和纽约
©Markus Lüpertz, VG Bild-Kunst 2017马库斯·吕佩尔茨,VG图像艺术,波恩2017
Photo: Jochen Littkemann 摄影:约亨·里特科曼

Markus Lüpertz 马库斯·吕佩尔茨
OhneTitel (Seelower Höhen) [Untitled (Seelower Heights)] 无题(斯洛尔高地)
acrylicon canvas 布面丙烯
57x 41 cm
2009
Würth Collection伍尔特收藏
© VG Bild-Kunst, Bonn 2017  VG图像艺术,波恩2017

Markus Lüpertz 马库斯·吕佩尔茨
Uranus 乌洛诺斯
bronze, painted 青铜着色
350 x 97 x 87 cm
1982
Galerie Michael Werner, Märkisch Wilmersdorf, Köln und New York米歇尔·维尔纳画廊,麦尔克什韦尔默斯多夫,科隆和纽约
© VG Bild-Kunst, Bonn2017 VG图像艺术,波恩2017


A.R.彭克提供了透过图像探究历史的新路径。运用不同的文字系统和图像符号,组成类似洞穴壁画和象形图风格的图像,彭克的作品让人联想起各种文化与时代。由于对冰河世纪的洞穴绘画的兴趣,彭克受莱比锡的冰河时期研究者阿尔布雷希特·彭克很大启发,于是在1969年为自己取了A.R.彭克这个名字。与同时代大多数德国艺术家不同,彭克是生活和工作在两德的艺术家,由于他大部分时间留在东德,他时常在“象形图”绘画中表达对西德自由的向往。在来自东德的波尔克和里希特之外,彭克也是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绘画发展的见证者,特别因为这个原因,他被认为是1980年代的新表现主义之父。

A.R.PenckA.R.彭克
Polnischer Reiter 1(Polish Rider 1)波兰骑士之一
Dispersion/Leinwand(Dispersion /canvas)布面混合色彩
200x 280 cm
1983
Privatsammlung über Neues Museum Nürnberg纽伦堡新美术馆私人收藏
Photo: Joachim Fliegner,Bremen 摄影:约阿希姆·福林格尼
©VG Bild-Kunst, Bonn 2017 VG图像艺术,波恩2017


柏林墙拆除之后,当代艺术中对德国东西分裂状态的表现几近消失,德国艺术的领军者也换成了更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其中最重要就包括尼奥·劳赫。劳赫将自己的绘画方式称为“超现实的写实主义”,他把自己的形象世界与互相取代、渗透、重叠的梦境进行比较,他借鉴艺术史、漫画、波普艺术,并从生活的各个领域汲取主题和灵感,因此,也被认为是风格主义拼贴艺术的接班人。在作品中,他巧妙地用不同的故事情节引导观者,尽管这些情节往往有着复杂却紧密的联系,但它们却没有一个具体的叙述模式,也不导向一个固定结局。

此次展览呈现了艺术的两极性:既有沉默的退隐又有强烈的入世意图,既有对色彩法则的坚守又有自发的情感吐露。至于两极性的划分,则要依据艺术创作的行为和目标——这也是将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区分到不同的层面和类别进行阐释的基础。艺术是表达人类希望的最伟大的形式,德国艺术展览在太庙艺术馆的举办,本身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Georg Baselitz 乔治·巴塞利玆
Mutter Lieselotte 1930 (Mother Lieselotte 1930)母亲莉莎洛特,1930
oil on canvas 布面油彩
290 x 205 cm
1996
Museum Küppersmühle, Duisburg, Ströher Collection MKM 库帕斯米尔勒美术馆,杜伊斯堡,施特约尔收藏

Georg Baselitz 乔治·巴塞利玆
KnabenIII (Boys III) 男孩们3号
oilon canvas 布面油彩
200x 162 cm
1998
Würth Collection伍尔特收藏

Günther Förg 昆特·福尔格
Villa Malaparte (243/90) 玛拉帕特别墅(243/90)
colorphoto, in wooden frame, glazed 木框光面彩色摄影
282x 191 x 6 cm
1990
Museum Küppersmühle, Duisburg, Ströher Collection MKM库帕斯米尔勒美术馆,杜伊斯堡,施特约尔收藏
Photo:Friedrich Rosenstiel, Köln摄影:弗雷德里希·罗森斯蒂尔,科隆


太庙艺术馆

太庙艺术馆位于有着600年历史的古代中国最高等级建筑——紫禁城太庙,是以明清皇家祖庙建筑为基础,展示新时代高端、精品艺术文化的殿堂。

太庙艺术馆于2015年正式对外开放,以9座古建为主体展览场所,总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艺术馆以“承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特色品牌”为目标,以“展示首都职工风采、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为已任,致力于成为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定位相称的特色艺术馆。

太庙艺术馆由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联合中央美术学院共同管理运营,具备展览、收藏、研究、公众教育、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等多项职能。艺术馆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坚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通过职工文化艺术展览等形式,更好地发挥首都职工文化阵地作用,现已日益成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中西文化艺术的优质平台。


资料来源:中央美术学院,2017年10月10日

http://mp.weixin.qq.com/s/JxpNAJ-PDPv43xAA-Je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