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同济大学出版社参加法兰克福书展,探索“走出去”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7-10-20浏览次数:107

2017年10月11日至15日,全球出版界一年一度的盛事,被誉为出版界“奥斯卡”的第69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如期举办。今年参展商约7000个,来自超过100个国家。

同济大学出版社作为中国展区的一员参展,我社首批独立出版、海外发行的英文版图书首次亮相。书展期间,同济大学出版社与多家建筑设计、土木工程、德语教学等领域的知名国外出版社积极联系,围绕同济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与海外院校的出版机构深入交流。2017年年初,同济大学出版社成立了国际出版部,旨在把同济学者的学术成果推向更广阔的国际平台,本次法兰克福书展正是出版社对“国际组稿,全球发行”的“走出去”战略的初步探索。


打通海外发行渠道,让“走出去”更直接

同济大学出版社积极推动文化输出,依托国际知名出版及发行公司英国ACC出版集团的海外发行合作,将我社独立出版的英文图书直接出口,全面开启国际化战略发展,迈出了“走出去”的重要一步。

▲ 同济大学出版社首批独立出版、海外发行的英文版图书在法兰克福书展亮相

▲ 中国展区的同济出版品牌图书


合作出版学术专著,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

同济大学出版社立足同济大学优势学科和本社精品学术出版物,积极与海外出版社沟通交流,洽谈版权输出及合作出版事项。从今年8月份的北京书展,到这次的法兰克福书展,我社与自然科学领域知名的学术出版机构德古意特出版社(De Gruyter)深入交流,从我社已经出版的自然科学方向的学术专著和土木工程教材着手,探索合作出版新模式,希望把同济学者的研究成果推向世界的学术平台。

▲同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江岱女士在美国Island Press展位上选书


▲同济大学出版社德国与欧洲文化出版中心主任吴凤萍女士与德国柯莱特集团德语教学专家Jennifer M. Swanda会面


▲ 2017法兰克福书展上,同济大学出版社与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进行交流

▲书展期间,出版社城市行走书系——《上海杂货铺》在德国孔子学院的展台举行交流会


首批特色英文图书亮相,即将发行海外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同济大学出版社与海外发行商对海外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选择了几个不同类型的图书品种,对选题合适的中文/双语图书进行重新编审和设计,同时自主策划了若干英文选题,作为打开海外市场的初步尝试。其中包括市场类图书——A Little Bit of Beijing系列3本;学术类专著——Flyover Scanning Cities from the Air、Made in Shanghai;同济学者与海外访问学者合作的学术图书——Digital Fabrication、Computation Design;同济大学与海外院校合作教学的学术研究成果

Flyover Scanning Cities from the Air
李振宇


《空中读城》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的一本城市摄影图集,全书共收录五十五座城市,以五大洲划分章节,共计三百四十五张精选照片。十六年来,作者往来于世界各地,用普通单反相机在普通民航飞机起飞和降落的瞬间俯拍城市。然而,作者的学术背景又使得这一行为变得不普通,本书详细记述了作者的“空中读城”之道。


Made in Shanghai
李翔宁 等

受《东京制造》一书的启发,来自上海的建筑学者李翔宁带领其团队,联合《东京制造》的作者塚本由晴一起编著的有关上海城市、建筑特点、现状的《上海制造》,全书以大量调研素材为基础,选取最能反应上海城市“DNA”特征的近百个建筑或城市样本进行研究分析。

A Little Bit of Beijing Series

李涵、胡妍


《一点儿北京》丛书是关于当代北京最细致优美的城市绘本,获评“中国最美的书”;全书包含三本主题分册和一本虚构文本。作者以建筑师的方式用电脑软件绘制了北京最有趣时髦的三个地方:三里屯,七九八和南锣鼓巷。全景式的轴测图将三里屯,七九八和南锣鼓巷复杂的城市空间一览无余地呈现出来,它们是三维的地图,复杂如同迷宫。连环画部分则讲述了其中30个具体场所空间的故事,配以麻辣点评。

Digital Fabrication

袁烽、阿希姆·门格斯、尼尔·里奇


新的数字制造技术如何改变建筑师正在建造建筑物的方式?本书提供了一系列由领先机构撰写的有针对性的意见。它涉及新的数字制造技术,如3D打印,计算机数控铣削,以及其他机器人控制的制造操作,如激光切割,带锯切割,缝合,编织,成型,弯曲,折叠和堆叠。


Computation Design

尼尔·里奇、袁烽


计算技术如何改变建筑师设计建筑的方式?本书提供了一系列由领先机构撰写的有针对性的意见。它涉及参数和算法设计,以及其他相关主题,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互动设计、视频游戏、建筑信息建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数据可视化。


Walkable Cities in High Density China

王兰 等


中国近三十年来迅速发展面临各种挑战。本书提出可步行性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原则,一个步行城市为所有当地居民提供方便舒适的步行和骑自行车的环境。本书尝试探索设计创新,打造步行城市,并在高密度城市——深圳和上海提出解决方案。选定的案例包括深圳的一个城市以及上海的工人社区,作为不同的空间样本,为宜居、健康和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提出具体策略。


资料来源: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18日

http://mp.weixin.qq.com/s/h3dBEBHI-g--W1rLkyZr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