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影像 | 白丝带(Das weiße Band)

发布时间:2020-04-30浏览次数:175

编者按

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于2017年5月成立,并确立了媒体作为机制内涵建设首要合作的五大领域之一。近年来,中德人文交流不断深入,中德两国在电影电视纪录片等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通过电影节,纪录片展映,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两国均希望通过电影文化影展的形式让输出国观众更好的了解本国的人与事,并在了解中增加互信和合作。“中德人文交流”微信公号特邀香港著名影评人、纪录片导演何威开设专栏【中德影像】,每个月为大家解读一部电影,从内行人的角度看中德电影。



© 豆瓣


故事发生在一战前夕德国北方一个传统但毫不特别的乡村里。医生傍晚骑马回家时,在家门前忽然马失前蹄被摔下而伤了手臂,被送去城里的医院治疗。原来马是被悄然设下的电线绊倒的,但这是谁干的呢?没有人承认看到什么。

© 豆瓣


乡村里有一群年纪大小不等的孩子。大多数孩子在家庭里都有严厉的家长,乡村牧师更是严厉,自己的孩子若是犯了错,除了挨打、挨饿外,还要佩戴上一条白色的丝带(提醒保持纯洁和拒绝罪孽的宗教含意),直至牧师认为孩子改正了错误才能取下。村里还有几位颇有身份的人,除了牧师还有男爵、医生、管家等等。但谁又能想到,在那么传统、那么崇尚宗教信仰的社区里却是一点也不平静。替男爵种田的农户因工伤去世,农户的儿子便迁怒雇主以破坏他家的农作物为泄愤、男爵唯一的独子被人绑架并被狠毒教训、新出生的婴儿差点被冻死、木场坊被纵火、弱智的小男孩被毒打…。似乎所有这些令人咋舌的暴力行为都与村里那班孩子们撇不了干系,然而最令人吃惊的是所有的孩子尽管都屈服在强大的父权之下,但伴随屈辱而来的,是孩子们学会了仇恨、阴险、野蛮且善于掩藏。



© 豆瓣


这是一部由导演麦可·汉内克编剧及导演,奥地利/德国/法国2009年合拍的影片。影片带给我们的是远不止一阵子的恐惧感觉。让人不寒而栗之处更在于:在饱受压迫和虚伪之下成就的是纯洁和拒绝罪孽的反面。虽然大多数的解读都是这部影片是在影射纳粹德国及纳粹思想产生的缘由。但正如导演所言:这部电影其实是关于每一种类型的恐怖主义起源,无论是政治性的或宗教性的。假如这已经成为我们今天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今天这个社会会是多么的可怕!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么可怕的结果?在道貌岸然的身份掩饰下的虚伪肯定是,但在牧师的管教下,为何孩子们仍然如此?为何惩罚式教育下唤醒的不是人性中的善反而是恶?这是因为本该处处存在的“爱”被所谓的“责任”所替代。当教师将发现的真相告诉牧师的时候,牧师并不是像他往常教训孩子那般,对罪孽的深恶痛绝,而是令人诧异的痛斥教师不怀好意的诋毁,要不惜一切的维护教区的名誉。这个牧师口中的所谓“责任”其实就是借社会、道德甚至上帝之名的那个“自我”的代名词。为了这个潜意识的自我膨胀,一切说辞都只是表面的装饰存在。这是西方文化中暗藏的最为隐秘的一个黑暗特质。



影片获第62届坎城国际影展金棕榈奖。



栏作者

何威,香港著名影评人、纪录片导演,香港影评人协会荣誉会长,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影视委员会执行主席,香港国际创意与科技总会副会长,中国港台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学术顾问,澳门特区政府文化产业基金项目评审。

联合编剧及演出《明媚时光》;

导演及摄影《猪扒包搭咖啡》,获澳门国际电影及录影节最佳纪录片金奖,《音乐天地/Music from Heaven and Earth》,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纪录片金奖,《迴响/Music Tour in Austria, Europe》,入围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纪录片; 

旅游宣传短片《Only you, is my love》,获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短片金奖;

潜水广告短片《flying Blue》;

CCTV9纪录片《跨境儿童》(摄影);

剧情短片《一念上下》(执行製片及编剧),《瑶瑶的阳光》(监製);

创意香港《创意智优计划/CSI》(评审委员会成员),《首部剧情片》评审委员会成员,《创+作 音乐篇》(短片评审委员会成员);

《东方财经》杂志和《紫荆论坛》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