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前欧洲宗教政治简介 (下)
经历了250年的苦难历程,基督教终于修成正果,被罗马统治者承认为合法宗教。公元313 年,通过武力再次统一罗马帝国势力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米兰签署了《米兰敕令》,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承认基督教为合法宗教。从此以后,基督教可以在罗马帝国公开地传播了。君士坦丁皇帝还归还了原来被国家没收的教会财产,鼓励修建教堂, 对基督教的各项事业也予以政策上的支持。
这些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罗马帝国已逐渐衰弱,无力再镇压基督教;另一方面也由于基督教会已经羽毛丰满,信徒已经从奴隶、无产者扩散到军队和贵族之中,君士坦丁皇帝的母亲也成为一名基督徒(君士坦丁皇帝在晚年也皈依了基督教)。还有一点,面对着罗马人日益堕落的道德状况,君士坦丁皇帝希望借助基督教的信仰来重新振作罗马帝国。
为了稳定帝国东部,君士坦丁皇帝把帝国首都从罗马迁到了东部新建的城市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公元325年,在他的主持下,全罗马帝国境内的基督教会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的一个小镇尼西亚召开了第一次大公会议,也就是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全会。会议的成果是统一了教义(如三位一体)并确立了教会的统一组织管理等对基督教发展至关重要的方向。
君士坦丁皇帝雕像
好景不长,虽然经过尼西亚会议,还有公元 381 年君士坦丁堡会议、431 年以弗所会议、451 年查尔西顿会议这四次大公会议统一思想,确立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但却没有能够真正统一教会的组织。当时罗马帝国境内的教会基本上分为两大派,一派是以君士坦丁堡教会为首的东派教会,另一派是以罗马教会为首的西派教会。当时东派的教会以希腊语传教,西派教会以拉丁语传教。君士坦丁皇帝死后,他两个儿子又把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两个帝国,首都分别为君士坦丁堡和罗马城,希腊语和拉丁语也分别成为两个帝国的官方语言。于是这种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分裂进一步加深了东西两大教派之间的沟壑。随着权力之争愈演愈烈,到公元 5 世纪西罗马帝国崩溃时,东西教会已经形成了一种两军对垒的局面。这也是基督教第一次分裂,东部教会坚持自己是正统的,于是便称之为“希腊正教”,因为在东方,也称之为“东正教”;西部教会坚持自己普世的价值,便称之为“罗马大公教”,中国人称之为“天主教”。
公元 476 年,日耳曼蛮族入侵罗马城,西罗马宣告灭亡(东罗马继续延续一千年,直到1453年被土耳其奥斯曼摧毁)。但罗马帝国的浩劫对于基督教会来说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当面对着摧毁了罗马帝国的日耳曼蛮族时,教会俨然成为一个文明的教化者。公元496年,当最强大的蛮族首领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时,其他蛮族纷纷模仿。这些没有文化的日耳曼蛮族对于基督教非常虔诚,正因为如此, 罗马教会可以轻而易举地把蛮族玩弄于股掌之间,真正获得了扬眉吐气的机会。
在分裂的欧洲,蛮族统治者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在名义上获得合法性,便需要与教会勾结在一起,第一件事就是“丕平赠土”。公元751年,加洛林家族的丕平篡位登基法兰克国王,为了使自己的行为具有合法性,他就邀请当时的罗马教皇为他加冕。从丕平开始,从此以后欧洲的国王都必须由教皇来加冕。这样做就表明教皇代表上帝把权力赋予国王,世俗的君权来自于上帝,而教会代表上帝,因此当罗马教皇把王冠戴在国王的头上,把权杖交给他,这就意味着他从上帝那里获得了进行世俗统治的合法权力。这个“君权神授”的传统在西欧社会深深地埋下了根,一直延续到近代,就连拿破仑这样狂妄的历史巨人,最后也需要得到罗马教皇的加冕。
为了报答教皇对自己篡位行为的支持,丕平把意大利拉文纳地区赠送给教皇,从此教皇有了自己世俗的管辖领地,称之为“教皇国”。以前教皇只统治精神王国,自从“丕平赠土”之后,便有了世俗领土传承至今,如今天的梵蒂冈。
世俗的罗马帝国四分五裂,而罗马教会却借鉴罗马帝国的管理架构,在各地派遣主教,对不合作的地方割据势力,不管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还是法兰西的腓力四世,均采取“绝罚”(就是开除教籍)手段迫使对手服输。虽然也有“阿维农之囚”教会处于下风的时候,但总体罗马教会的势力在稳步上升。从西罗马帝国崩溃一直到文艺复兴大约一千年时期,我们按照传统意义上称之为“中世纪”,这个时期,欧洲所有的民族都皈依了正统的罗马天主教会。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督教成为所有人的统一的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而且,随着教会的权力越来越大,教会本身也由早期的宽容变得越来越专制。这种专制所导致的后果就是,欧洲只准有基督教一个宗教,一个教会,一种信仰。这个教会就是像蜘蛛网一样遍布于整个欧洲大地上的罗马天主教会,这种信仰当然只能是基督教信仰。于是,大一统的罗马帝国没有了,但大一统的罗马教会却牢牢地统治了欧洲。
随着基督教成为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权力宗教,权力不受限制的罗马教会开始腐化堕落,基督徒的信仰和道德就不可能再像早期基督徒们那样纯洁和虔诚,教会需要运用一些威胁手段来吓唬人。大家都已成为上帝的羔羊,死后进入天国还是地狱掌握在教会手中。我们知道罗马教会是以圣彼得为第一任教皇,历代教皇均是圣彼得的继承者。今天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门口的圣彼得雕像,圣彼得手中握有两把钥匙,分别是开启天国和地狱之门的。并且当时的《圣经》是由拉丁文书写的,而那些虔诚而缺乏教养的日耳曼人听不懂拉丁语,被排斥在教会之外,他们听不懂上帝高雅的语言(拉丁语),上帝也听不懂他们的蛮族语言(日耳曼语),他们与上帝的联系必须通过那些信仰虚假、道德沦丧的拉丁主教神父们的中介。正是这种尴尬的状况,最终引发了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使日耳曼人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即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教信仰。
梵蒂冈圣彼得像
富丽奢华、金碧辉煌的梵蒂冈教堂
富丽奢华、金碧辉煌的梵蒂冈教堂
专栏作者
张松
资深旅行达人
《阅读与行走在世界文明·系列书籍》作者
同济大学校董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理事
复旦国学同学会会长
上海『友朋会』会长
东张西望文章专栏列表
东张西望|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
东张西望|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