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张"西望|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5)

发布时间:2017-10-30浏览次数:313

在中世纪后期,因整个罗马天主教会出现的严重问题而产生的深刻矛盾,到了14、15世纪时已经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但毕竟基督教有着一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可以通过自我变革和更新来克服弊端。所以在15、16世纪,在罗马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西欧社会内部,就产生了两场重要的文化变革运动,这就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运动主要是在南欧拉丁文化圈里发生的一场伸张人性的文化运动,它的意义就在于倡导人应该热爱人间生活,满足人性欲望,以公开的、感性的解放来突破中世纪罗马教会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所以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这场活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感性领域,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缺乏理性的批判精神。

与南部的文艺复兴运动相对应,北方日耳曼人发起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早在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以前,在英国和捷克就已经有一些先驱者进行了不成功的宗教改革尝试。14世纪英国有位威克里夫,第一次把《圣经》翻译成了英文,而且提出了一些宗教改革的思想。 但罗马教会势力强大,所以威克里夫死后被教皇斥为异端,然后掘墓焚尸,死了也不放过。 后来他的学生,捷克布拉格大学校长胡斯(现被称为捷克民族英雄)也提出一些改革思想。 胡斯第一次用波希米亚语传道,让他的民族能够听懂上帝的语言。他强调《圣经》的权威,认为教会的首领是基督耶稣而非教皇,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的做法和各种腐败堕落行为。胡斯的观点激怒了罗马教皇,胡斯被勒令到康斯坦茨教会会议上为自己的观点作证。结局当然被宣布为异端,然后被活活地烧死了。胡斯死后,激起了捷克人民的起义,引发了捷克历史上著名的胡斯战争。

在胡斯宗教改革失败100年以后,德国的马丁·路德改革开始了。

马丁·路德1483年出生在德国艾斯莱本的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亲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他的父亲很快靠经营黄铜矿而发家致富。路德从小接受了极为严格的教育,还常常受到父母的体罚。1501年,路德进入爱尔福特大学学习。爱尔福特大学与海德堡大学一样,是当时德国最好的大学之一。1505年大学毕业,本来准备继续深造法学学位,但这年夏天他因遭遇雷电袭击而改变了心意,决心终生侍奉上帝,到修道院里成为一名修道士。同时,路德也在维腾贝格大学获得了神学博士学位,并在那里从事教学工作。

路德从圣经的《罗马书》中受到了深刻的启示,当他看到圣·保罗的“义人必因信得生”这句话时,感觉到豁然贯通,终于寻找到了一条消除罪孽和得救的道路。从此以后他一直坚持认为,使人消除罪孽并在上帝面前成为义人的,并不是靠外在的善功,而是靠内心的信仰, 他由此确立了“因信称义”的基本理论。路德神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因信称义”这几个字,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是凭着信仰才能在上帝面前成为义人的。

1514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世把德国境内的美因茨地区大主教的职位卖给了德国勃兰登堡的选帝侯阿尔贝特,后者为了偿还这笔钱,就与教皇相勾结,以修建圣彼得大教堂为由, 公开发行一种赎罪券,在德国境内销售。当时推销的多米尼克修道士在兜售赎罪券时,公然宣称:“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落入钱箱中‘叮当’一响,炼狱中的灵魂就立即飞升到天堂。”在路德看来,这种做法完全亵渎了基督教的真正精神,把基督教信仰变成了金钱与灵魂之间的一场肮脏交易。因此,路德愤然拍案而起,于1517年10月31日在维腾贝格教堂门口贴出了“欢迎辨论”的《九十五条论纲》,由此揭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九十五条论纲》一颁布,马上就在德国引起了轩然大波,马丁·路德的名字在两个礼拜之内就传遍了全德国,路德很快就从一个小修道士成为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家喻户晓的人物,德国大多数民众都对路德的改革持赞成态度,路德因此成为德国的民族英雄。

这场500年前的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我们慢慢讲,2017年10月31日,我与赵林教授将会在维腾贝格教堂门口,与大家分享我们对500年前风暴开启的现场感受。


专栏作者

张松

资深旅行达人
《阅读与行走在世界文明·系列书籍》作者
同济大学校董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理事
复旦国学同学会会长
上海『友朋会』会长


东张西望文章专栏列表
东张西望|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
东张西望|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2)
东张西望|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3)

东张西望|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