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3次缔约方大会(COP23)于2017年11月6日起在位于德国波恩的公约秘书处总部举行。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为全球减排行动蒙上阴影,波恩联合国气候大会能取得什么成果,备受关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3次缔约方大会标志 © COP23
本年度的联合国气候会议的名义举办国是斐济。斐济位于南太平洋,由三百多个小岛组成,气候变化对斐济人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重大议题。但是斐济并不具备举办峰会的基础设施,因此本次气候会议定于在公约秘书处总部所在地波恩举行。
位于德国波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总部 © UNFCCC
本次波恩气候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如何贯彻2015年签订的《巴黎气候协定》。该协定旨在限制因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全球温度上升,签约国承诺致力于让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不超过2摄氏度,并且朝着不超过1.5摄氏度的目标努力。虽然确定了全球共同追求的“硬指标”,但是各方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采取“自主贡献”的方式,并没有强制履约机制,因此如何实现减排依然任重道远。为此,本次气候会议的主要目标,首先是各国需要形成《巴黎气候协定》实施细则案文草案,尤其是需要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其次,各国就202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和行动做出报告,对各国的行动进行检查,督促其兑现承诺。
2015年12月14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与会领导人一同欢庆 © CFP
去年11月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时,正值美国大选尘埃落定。2017年6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其前任奥巴马在气候保护方面做出的承诺不再有效。由于美国退出导致的真空,气候问题急需建立新的领导联盟。11月6日,各国环境部长或政府首脑将相聚波恩,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总理默克尔以及法国总统马科龙都将发表演说。
德国一向以气候问题领导者、生态环境保护者示人。在巴黎气候峰会上,德国政府主张签约国应坚决实施气候保护措施,尤其是发达国家负有明确的义务。以《巴黎气候协定》为背景,德国联邦政府在2016 年 11 月通过《气候保护规划 2050》,提出了在 2050 年以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 80%至 95%(与1990 年相比)的目标。在上一轮G20峰会,作为轮值主席国,德国还将气候问题列为G20的首要任务之一。
另一方面,在落实改革政策上,德国政府的行动与其国际气候声誉还不够匹配。德国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欧盟平均水平,更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德国政府制定了与1990年相比,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减少40%的目标,但实际上过去几年的减排进展十分缓慢。2016年,德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为9.0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与2009年的9.07亿吨相比几乎没有减少,较1990年的12.5亿吨只减少大约27.6%。如今距离2020年仅剩3年时间,若想实现目标,德国每年需减排4000万吨,而这个任务几乎不可能完成。
德国从1990年到2016年的二氧化碳排放,近十年下降缓慢 © Umwelt Bundesamt
尽管德国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但弃核之后德国能源供应缺口很大,煤电成为保证德国电力稳定供应的重要保障。然而煤电会给环境带来许多污染,因此德国制定在2050年淘汰燃煤发电的目标,然而近两年煤炭用量的持续增长却成为其绿色环保形象上的一个污点。2016年,德国有超过140座燃煤电站在运营,供应了所有电力生产中的近40%,比2015年增长了1.5%,其中褐煤发电占德国总发电量的23%,硬煤则为17%。
德国2015年和2016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具体构成,煤炭依然是核心 © Umwelt Bundesamt
德国联邦议院环境委员会主席贝贝尔·赫恩批评说,无法完成自己设定的减排目标是德国政府气候政策的失败。放弃煤电在德国面临很大的阻力,上万人可能失去工作,电价可能上升,高压输电线也可能面临安全隐患。
与德国减排困局相对应的是,中国在气候问题上的领导力不断提升。在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后,中国率先承诺减排目标和行动不会改变,被视作《巴黎气候协定》得以实现的基石。德国环境部长芭芭拉·亨德里克斯在上一轮G20峰会的上曾并表示:“欧盟和中国必须站出来弥补空缺。”
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体现出了一种大国担当精神。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过去5年中,中国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10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7年度报告》,其中介绍了中国2016年以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进展和主要成就,分7个部分展示了中国各部门、各地方、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及成效。出席发布会的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介绍,近10年间,中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了41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做到了气候行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了双赢。
10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7年度报告》© 新华社
中国除了在国内推进可持续发展上的努力引人注目,在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上更是可圈可点。特别是在《巴黎气候协定》达成、签署、生效的过程中,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埃斯皮诺萨认为,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领袖,中国的参与对气候大会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埃斯皮诺萨说:“我们期待中国能够在此次气候大会上充分发挥领导力,中国在此次大会上的表现将备受关注。”面对世界的关注,解振华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将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中国方案。现在谈判当中有很多分歧,在处理这些分歧过程中,中国提出‘搭桥方案“’。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德国和中国在气候问题保持着共同的立场,且两国都有意承担各自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责任。如果中德能够率先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加强宏观层面的协调一致,在波恩气候大会共同推动这一进程,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起到积极作用。无论如何,气候变化都正在发生。要紧的是,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专栏介绍
德国有高度发达的工业、景色迷人的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同时还有世界领先的环保产业和不断创新的生态理念。环境问题被视为德国国内除了就业外的第二大问题,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环境政策面面俱到,环保措施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也影响着每一个德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专栏绿树“成”荫将通过作者的亲身体会和实地观察,介绍德国的环境政策、生态理念和一些趣闻,带读者感知一个绿色的德国、自然的德国、有机的德国。
专栏作者
陈成,德国莱布尼茨农业景观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德中环境与能源促进中心副理事长。从事生态经济和德国环境政策研究,专注于中德环境合作,推广环保和生态理念,发表了多篇SCI学术论文,并在财新网、澎湃新闻、新华网等媒体发表过十余篇关于德国政治经济和环境政策的评论文章。
绿树“成”荫专栏文章列表
绿树成荫|从德国经验看“美丽中国”目标
绿树“成”荫 | 有机品质,有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