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张"西望|​​追寻马丁·路德足迹之瓦尔特堡

发布时间:2017-11-07浏览次数:388

艾森纳赫是座外观平凡、规模不大的小城,紧邻图林根森林。但这座不起眼的城市却与德国两大重量级人物息息相关: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马丁·路德。

晚于马丁·路德一个世纪的最伟大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巴赫就出生在艾森纳赫一个贫寒之家。而学生时代的马丁·路德曾于1498年之后的三年时间在此求学、生活,所以城市内有巴赫故居和马丁·路德故居。


晨曦中的艾森纳赫

而耸立于艾森纳赫西郊山巅的瓦尔特堡对马丁·路德、对德意志民族有着非凡的意义。

提到德国中世纪的城堡及其历史意义,瓦尔特城堡可谓是城堡之母。据说,施普林加伯爵于1067年来到这里,对周围的随从说:“等等(Wart),我要我的城堡(Burg)建造在这座山上!”于是便有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城堡。瓦尔特堡建造的初衷是为了维护领地,因此原本应是军事堡垒。


瓦尔特堡全景

耸立于山巅之上的瓦尔特堡


军事堡垒的功能

1206年,欧洲最出色的艺人进行了中世纪版的“超级偶像”歌曲竞赛,理查德·瓦格纳为此编写的歌剧《唐怀瑟》中,关于瓦尔特堡的描述,让这里成为永恒的经典。

瓦尔特堡与马丁·路德有着莫大的关系。1520年,路德与罗马教皇之间的矛盾白热化,路德一连发表了三篇重要论著,第一篇是《致德意志基督徒贵族的公开信》,第二篇是《教会被囚巴比伦》,第三篇是《基督徒的自由》。在前两篇文章中,他呼吁德国的诸侯们共同起来反抗罗马教廷的暴虐,重振基督教的纯洁信仰和质朴道德;他指出罗马教会现已经掌握在一些伪基督的人手里,教皇和那些红衣主教们都是非信徒而是魔鬼,教会已经沦为“巴比伦之囚”。第三篇文章讨论基督徒的自由应该体现在信仰中,人只有放下自己的虚荣,彻底地降卑、虚空自己,才能够通过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而实现罪与义之间的转化,在上帝面前成为一个义人。这里面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开创了德国近代思辩哲学的先河。

这三篇文章发表以后,路德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了。于是罗马教皇就宣布革除马丁·路德的教籍;而马丁·路德则针锋相对,予以回击并当众焚烧了教皇的上谕。在这种情况下,教皇只好求助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是站在罗马教皇一边的,他就要求路德到沃尔姆斯的帝国会议上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这当然是个陷阱,具体会议情况等我们到了沃尔姆斯再细说。 沃尔姆斯帝国会议之后,马丁·路德就遭到帝国皇帝对他下达的通缉令,要将他绳之以法。

当时萨克森的选帝“智者”腓特烈三世同情和支持路德的观点,所以他派了一些人扮成盗匪,在马丁·路德回来的路上“劫持”了他,然后把他以商人化名安置在瓦尔特堡保护起来了。

今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500周年,瓦尔特堡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地点举办一个重要的展览,我们见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油画原作、资料,还有路德当年使用过的器物。但是非常可惜,城堡内拒绝一切的室内拍摄。


城堡内活动海报

城堡内活动海报

马丁·路德在此大约隐居十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同时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那就是把《圣经》从拉丁语翻译为德语,成为新教《圣经》的德语标准版。

这件事的重要性在于当时德国人可以读到的书籍极少,其中最主要的构成西方人文化教养根基的《圣经》是用拉丁文写的,老百姓完全读不懂;二来中世纪的罗马教会为了把《圣经》的解释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明文规定平信徒不得擅自阅读《圣经》,否则即视为异端。而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为德文,这无异是很伟大的事,德国老百姓可以直接阅读《圣经》,他们就不再需要那些懂得拉丁文的罗马教皇和神父来作为他们与上帝之间的中介了,他们自己就可以凭着信仰和德文版的《圣经》直接与上帝相交流、相沟通。

另一个意义在于当时德国处于严重分裂状态,还没有统一标准的德语,并且大家都觉得德语是一种野蛮人的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蛮语。现在马丁·路德把被视为野蛮语言的德语提升为一种文明、神圣的语言, 奠定了现代德语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国人民因此而经历了一次伟大的精神启蒙。后来海涅评价说: “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 ”

马丁·路德在瓦尔特堡翻译《圣经》时的工作室

当然,马丁·路德翻译《圣经》有很多传说故事,说某一天夜里,当路德在翻译的时候,有魔鬼前来干扰,于是路德很生气,把墨水瓶砸到墙上赶走了魔鬼。我们很好奇,想看这个传说中活灵活现的墨水瓶痕迹,结果当然是传说,工作室墙壁上并没有任何痕迹, 城堡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并没有这件事。


传说中的砸墨水瓶油画还在城堡内展览

马丁·路德思想的不足之处当然也很明显,如他仇视犹太教,这也为日后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暴行提供了依据。

当马丁·路德离开瓦尔特堡,帝国的信仰空间已经因为他挑起的神学争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此,路德的言行,不再仅仅是他私人生活的一部分,而成为一个跨越学术领域的公共话题,甚至演化为超越帝国疆域的欧洲政治事件。

必须说明,神圣罗马帝国对路德的通缉令始终没有解除,所以马丁·路德的后半生就主要在瓦尔特堡等地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同时通过他的助手们指导着宗教改革运动。


专栏作者

张松

资深旅行达人
《阅读与行走在世界文明·系列书籍》作者
同济大学校董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理事
复旦国学同学会会长
上海『友朋会』会长


东张西望文章专栏列表
东张西望|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
东张西望|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2)
东张西望|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3)
东张西望|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4)
东张西望|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5)
东张西望|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6)

东张西望|追寻马丁·路德足迹之维滕贝格

东张西望|追寻马丁·路德足迹之莱比锡

东张西望|追寻马丁·路德足迹之艾斯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