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通过数字图书馆让更多海外民众走近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0-05-15浏览次数:69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中心数字图书馆建设,通过互联网、数字化的方式,提供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图书和全文数据库,实现不间断在线服务、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据悉,数字图书馆的资源超过18000种,贴近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主要职能和服务群体,全方位反映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当代社会生活。民众可以通过点击网站主页或者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首页的“网上图书馆”访问,注册登录后便可检索、查阅丰富的在线资源,包括图书、期刊、多媒体、公开课、展览等5大类、12子类。网站还提供英文版界面,方便更多海外用户充分浏览网站资源。


在网站的各大资源类别中,图书栏目主要包括经典文库、文津图书奖、中华连环画和田田阅读四个资源库。内容涵盖我国古代优秀典籍图书、国家图书馆每年评选的优秀图书以及当代畅销图书等。期刊栏目包括电子期刊和有声期刊,有文字和语音两种形式。多媒体栏目分为年画、非遗文化、少儿国学、典籍鉴赏和数字音乐五个部分。公开课则提供中文、英文、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的视频课程,让更多海外民众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而在线展览主要包括反映中国非遗、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的展览:既有珍贵馆藏古籍善本如永乐大典、珍贵医药典籍,又有古代印刷工艺如古籍雕版、传拓技艺;既有中国记忆之大漆装饰、年画艺术,又有民间艺术之古琴文化、蚕丝织绣。


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特展。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自1899年被发现以来,至今已出土约15万片,其中35651片存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约占存世总量的四分之一。如今,通过数字图书馆,各国民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甲骨展览的全部内容,领略世界遗产的伟大魅力。


资料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记者 阮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