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克“乐思”| 德国武松”的打虎奇遇

发布时间:2017-11-09浏览次数:414

剧场的灯逐渐暗了下来,观众的目光随着追光的光束锁定在了舞台中央,我深吸了一口气,带着些许的忐忑,走入了目光和灯光的聚焦点。随着左手一挥,右手一舞,大板小板竞相亮相。清脆的竹板声不仅叫醒了剧场,也击散了我心头的那团忐忑。渐渐地,一种似曾相识的激动和欢喜油然而生,此刻的我仿佛已不再是我,而是当年的那个“骨健筋强”“心雄胆大”的武松武二郎。板速俏皮之时,我在和“酒保”调侃;板速微缓之际,我在享受酒后的快意;板速开始密集如雨,我和那吊睛白额的老虎你来我往打得酣畅淋漓......

作者倪克表演快板书选段《武松打虎》  © 吴国峰 


一段快板书不仅将我带入了打虎的故事,也给了我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动力。为了练习这段快板书,我除了观看张志宽先生的快板书表演视频以外,还读了《水浒传》这一章节的白话版,为了丰富表演,我专门看了两版电视剧中武松打虎的桥段。由此,我了解到了梁山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名著的文学魅力。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不禁已经开始计划:下回应该可以演杨志,再下回可以演鲁达。

一段快板书既让我学习到中国的历史文化,更给了我深入了解中国曲艺的契机。这次随中国曲艺家协会代表团在德国演出,让我有幸能够认识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老师。姜老师谈吐之间包袱不断,字里行间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和姜昆老师的交流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解中国曲艺的路还有很长,学习中国文化更是永无止境。


作者倪克和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老师合影   © Yue Pan


以前的我所知道的曲艺形式非常局限,仅限于相声,快板书,山东快书,大鼓等形式,而通过这次德国中国曲艺周的演出,我不仅认识了活跃在内蒙山西的二人台,苏州评弹,四川谐剧和山西大同数来宝,更是亲身感受到了它们的感染力。它们或优美,或灵动,或活泼,或诙谐,能令人如身临其境而凄凄然,亦能让人情不自禁而哈哈大笑。它们所呈现的,是曲艺的多样性,是中国艺术和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很多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多的外国人会认为中国文化是“一件事儿”,我相信,如果他们有机会以曲艺作为出发点来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一定会像我一样,为其丰富多元所震撼,因其博大精深而折服。

图1: 王占新老师表演二人台《王婆观灯》
图2: 陆嘉玮和解燕老师表演苏州弹词《白蛇•赏中秋》
图3: 柴京云和柴京海老师表演的山西大同数来宝《婆媳之间》
图4: 叮当(张旭东)老师表演的谐剧《麻将人生》© Yue Pan


许多德国人受到一些当地大众传媒的影响,对中国的了解相对比较片面,甚至有时候比较负面。而我认为,文化交流正是消除误解增进了解的一个很好的方式。而曲艺,这些来自于民间,反应广大群众生活的接地气的艺术形式,更是能够让不了解中国的外国人看到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感受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度。虽然语言上可能有障碍,但是人类真实的情感是相通的,婉转悠扬的旋律和发自肺腑的笑声是可以超越语言超越民族和文化的。

姜昆老师和戴志诚老师表演相声《乐在其中》© Yue Pan


这次表演快板书《武松打虎》让我过了一把英雄瘾,演了一段山中奇遇;也给我上了一堂曲艺课,让我在曲艺中畅游中国。哦,对了,除了打虎,那十八碗白干儿好酒,味道也是相当不错!


专栏作者



Niklas Donath(倪克),籍贯德国图林根州,现就职于墨卡托基金会。李派快板书第四代传人,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第二届“武清 · 李润杰杯”快板书大赛非职业组二等奖获得者。

潘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经济史专业博士在读,认证跨文化培训师。

专栏倪克“乐思”旨在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发现中德文化交流中的有趣话题,扩宽视野,促进沟通,增进理解。


倪克“乐思”专栏文章列表
倪克“乐思”| 德国人居然也会“抖包袱”!
倪克“乐思”| 逐渐被遗忘的德国“感恩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