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圣诞老人,大家想必都不陌生。那个有着圆滚滚的肚子,身着红衣头顶红帽的白胡子老爷爷,每年十二月都会频繁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尤其是孩子们,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圣诞老人背在身上的那个神奇的袋子,期待着他从袋子里魔法般地拿出各式各样精美礼物。可是当被问起圣诞老人姓甚名谁,家住何方,与基督教又有何种关联,却鲜有人能够给出完整的答案。
- 圣诞老人的前世– 一位乐善好施的主教
圣凯瑟林教堂中圣·尼古拉画像(公元十三世纪)
其实,圣诞老人是有历史原型的。他名叫圣·尼古拉,相传生活于公元三世纪末和四世纪初的米拉城(今土耳其境内)。他乐善好施,年轻时就积极投身教会事业就积极投身教会,投身慈善和社会公益,后来升任为米拉城的主教,死后被封为圣徒。虽然关于他的生平文字记载不多,但关于他为穷人们雪中送炭慷慨解囊的事迹却广为流传。相传有一位穷苦的单亲父亲由于没钱为三个适龄待嫁的女儿置办嫁妆而苦闷非常, 圣·尼古拉得知此事便将三袋金币掷入了他们的家中,帮他们走出了困境。相传这三袋金币恰巧落入了女儿们壁炉前晾着的长袜里,今天人们悬挂圣诞长袜等待礼物的习俗就是由此而来。圣·尼古拉于公元326年(又说345年、361年或365年)去世,为了纪念他,12月6日后来被定为圣·尼古拉日(又称圣·尼古拉节)。今天的圣·尼古拉日,在许多国家虽不是法定假日,但是人们保留了互赠礼物的传统,以纪念圣·尼古拉的乐善好施和慷慨仁慈。
- 圣诞老人的今生– 其实并没有那么“老”
政治漫画家托马斯·纳斯特笔下的圣诞老人形象
虽然圣诞老人的历史原型要追溯到遥远的公元三世纪,但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圣诞老人并没有那么“老”,在形象上也和历史原型中的圣徒圣·尼古拉没有直接联系。据称,圣·尼古拉的传说和习俗由荷兰人传入美国, 并在美国独立战争后随着荷兰习俗的大热而受到关注。1810年,对圣·尼古拉传说十分感兴趣的纽约历史学会创始人John Pintard,举办了第一次圣·尼古拉纪念晚宴,并委托画家Alexander Anderson为此作画。Anderson的画中出现的是一个具有宗教色彩人物,画中描绘出了他向孩子们的长袜中放礼物的场景。1824年,圣诞老人的形象在一首据称是Clement Clarke Moore所作的The Night Before Christmas(《圣诞前夜》)的小诗中出现,他不再具有强烈的宗教特色,而变成了一个骑着驯鹿,驾着雪橇,小小胖胖的,有着圆圆的肚子的快乐精灵。几十年后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圣诞老人的形象在政治漫画家Thomas Nast的系列漫画中又发生了变化,他身穿棉袄,腰系皮带,从遥远的北极驾着雪橇驰骋而来,和今天的圣诞老人更加接近了。
可口可乐广告中Haddon Sundblom所绘的圣诞老人形象
©http://www.stnicholascenter.org/pages/origin-of-santa/
真正让圣诞老人形象深入人心并使其广为流传的当属上世纪三十年代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了。为了提高可口可乐在冬日里的销量,可口可乐公司专门请了插画家Haddon Sundblom绘制广告,广告中身着可口可乐公司标志性红色棉衣,头戴红色棉帽的圣诞老人形象慈祥可爱,从此一炮而红,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一直流传至今。
转眼间已是十二月,迎接圣诞节的蜡烛已经点燃。小伙伴们,你们晾在壁炉旁的长袜都就位了吗?让我们共同期待圣诞老人的到来吧!
专栏作者
Niklas Donath(倪克),籍贯德国图林根州,现就职于墨卡托基金会。李派快板书第四代传人,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第二届“武清 · 李润杰杯”快板书大赛非职业组二等奖获得者。
潘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经济史专业博士在读,认证跨文化培训师。
专栏倪克“乐思”旨在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发现中德文化交流中的有趣话题,扩宽视野,促进沟通,增进理解。
倪克“乐思”专栏文章列表
德国人居然也会“抖包袱”!
逐渐被遗忘的德国“感恩节”
德国武松的打虎奇遇
这些“圣诞特饮”,你都尝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