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德意志丨德国人怎样过周末——在庆典中享受生活好时光

发布时间:2017-12-24浏览次数:162

华夏出版社《收集德国好时光》(连载一)

如果在你的想象中,现代化的工业强国德国应该是高楼林立、立交桥纵横,街上车水马龙、商业繁华,那德国可就让你失望了。德国是个生活理念非常“循规蹈矩”的国度。在其他国家,周日和节假日是商业街最热闹的时段,而在德国却最冷清,所有大小商店全闭门休息,着实有点让刚来德国的外国人寂寞惆怅。记得我刚到德国那天正好是周日,从机场进城的一路上几乎是只见田园和房屋不见人,刚从人潮涌动的中国出来的我颇有些惶恐不安,仿佛一下子掉进了“无人区”。


尽管后来在商界的诉求下,政府一点点放宽了关于周六商业营业时间的法规,但周日和节假日的相关法规依然禁止商户开门营业,理由是商业职员在周日和节假日也要进教堂礼拜,也要与家人在一起团聚。德国社会不提倡加班加点工作,在他们的观念里,充分的放松休息是工作高效率的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家庭生活温馨,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所以德国人的周日和节假日,是家人进教堂寻求心灵安宁日,是远足郊游、品味美餐日,是看歌剧、看电影、参观博物馆享受文化生活日,或者就是在家慵懒日。

当然,德国社会的如此现状,是因为德国的高福利及社会保障制度给了人民足够的安全感。他们不需要千方百计去赚钱,他们不担心孩子上不起学,不愁生病没钱治,不怕老无所养。即便是很普通的工薪阶层,也可以潇洒地生活,而不必羡慕嫉妒有钱阶层。但是,德国人民并不因此而感激政府,因为社会财富是人民创造的,用之于民是理所应当的。

如果你对德国熟悉,又有兴趣深入德国民间,你会发现,其实安静的节假日远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冷清,只要你愿意,有各种方法可以投身到花样百出的热闹中。透过这些热闹,你还会发现,原来被人定义为世界上最“严肃、呆板、无聊”的德国人,其实生活很有情趣,且喜欢挖掘生活的乐趣。对于他们来说,八小时内认真工作,八小时外享受生活,同等重要。

德国每个城市每年都会定期举办各类主题和名义的节庆,比如城市节、狂欢节、博物馆节、美食节、啤酒节、古集市节等等。至于那些乡村古镇的传统节庆更是五花八门,古堡节、中世纪节、秋收节、葡萄酒节、森林节、女巫节、土豆节……几乎排满了一年四季的所有节假日和周末。这些节庆活动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当地固有的文化传统,有些甚至传承了几百年。德国人对文化民俗的热爱和传承,不会因时代变迁、政府更换而改变或消失。当然,除了极权专制的纳粹时代,在希特勒政府时期,很多文化机构和协会都被禁止或取消。

这些民间节庆活动的信息均登载在每个城镇官方网页的全年活动信息专栏里。如果周末没什么安排,天气又好,我们会上网查查哪个城镇在举办活动。我们很乐意凑这些热闹,参加这些民间节庆活动,既可了解很多德国历史和民俗文化,大长见识,又让我们的周末生活丰富多彩。


德国人把严谨认真的民族特质也带进了组织节庆活动的事务中,各种细节考虑全面,安全措施安排周到。比如在各种大型庆典活动上你都能看到,救护车、消防车已在旁边悄然待命,救护通道已事先进行了明显标识。

(本文节选自《收集德国好时光 - 小镇生活风物记》)

作者介绍

洪莉,女,祖籍湖南,生长于辽宁。1982年辽宁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任教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1991年旅居德国,后嫁与德国人,入德国国籍。

1998年,她搬入德国北威州下莱茵地区莎蒲森小镇居住,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热情天性,与德国街坊邻居深入接触,密切来往,加入当地协会,参与社会活动。她不断悉心融入,感悟思考,喜欢随身携带相机,随时记录生活中的难忘瞬间和小镇四季风情。

2007年,她开始在德国《华商报》开设专栏“德国古堡的故事”,后成为德国《华商报》记者﹑编辑,笔名红柳。此后,以报道德国新闻﹑华人社会﹑采写中德交流﹑德国政治经济及文化为己任。业余生活喜欢探究德国民俗,酷爱乡村旅游,撰写游记,拍摄田园古镇和自然风光。同时,应约为中国《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及其他多家国内媒体报刊撰写过很多介绍德国教育﹑阅读﹑育儿及社会方面的文章,其中“德国宪法没有禁止学前教育”“德国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和“德国注重推动青少年阅读”等多篇文章,被新浪等国内多家著名大型网站及《人民教育》﹑《读者》等媒体和《北京家长汇》等中国及德国多家微信公众号转载。合作出版有《在德国我们这样上中学》﹑《小镇德国》﹑《北威州的华人世界》等书籍。


资料来源:微信公众号发现德国,2017年5月19日

http://mp.weixin.qq.com/s/al5_bvOE-g5JREp7X9KYCw?scene=25#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