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成”荫 | 中国设立国家公园:德国人的经验是“让自然成为自然”

发布时间:2018-01-15浏览次数:590

你知道什么是“国家公园”吗?“国家公园”这个词听起来熟悉,到底是什么,中国人还有些陌生。其实在将近一百五十年前,美国便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国家公园——成立于1872年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目前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国家公园,对生态环境实施最严格的保护。

中国的国家公园是什么样?2017年9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出台,为中国国家公园描绘了轮廓。按照方案设计,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

到目前,我国已设立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分别是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湖北神农架、福建武夷山、浙江钱江源、湖南南山、北京长城和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其实,中国从来不缺少各式各样的保护区和公园。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729处,此外还建立了国家地质公园24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2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779个、国家湿地公园429个,分属林业、环保、国土、农业、水利、海洋等部门。中央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就是想以建立国家公园为推手,完善我国保护区体系,解决目前的地域分割和部门分治的难题。

美国常常被作为中国学习国家公园的榜样,因为美国的国家公园发展最早,广阔的国土面积和多样的地形结构也与中国比较类似。美国的国家公园由联邦政府层面直接管理,基本不受地方政府的制约。由于地广人稀,自然保护面临人类干扰相对较少。相比于美国,德国国家公园则反映出更多地方自治和协调人与自然互动的特点。中央政府只负责立法、政策等宏观事务,国家公园的权属、经营及经费支撑都由地方政府负责。德国是欧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高,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改变大,国家公园需要在自然保护和区域发展中找到平衡。

国家公园在德国的历史不长,1970年才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公园,即巴伐利亚森林国家公园。现在,德国共有16个国家公园,最小的亚斯蒙德国家公园只有约30平方公里,最大的北海浅滩约4500平方公里,平均面积约700平方公里。

德国的16个国家公园分布图  © 维基百科

德国的国家公园各具特色,但是对于中国游客而言,最熟悉的一定是以国王湖而闻名的贝希特斯加登国家公园。

位于贝希特斯加登国家公园的国王湖 © berchtesgaden.de

1977年,德国实施了《联邦自然保护和景观管理法》,为国家公园的管理打下了法律基础。德国把国家公园的经营目标定位在以生态社会效益为主,因此国家公园的经营开支纳入国家公共财政统一安排,经营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州政府投入。从2013年起,德国联邦政府每年还拿出5亿欧元用于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除了联邦和州政府的财政投入外,国家公园还可通过接受一些社会捐赠和公园资源利用所带来的收入获取资金。

分析德国的国家公园体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德国人提倡“让自然成为自然(德语:Natur Natur sein lassen,英语:leave nature to nature)”的理念。国家公园应当保护自然本身的样子,保证自然过程和自然动态不受人为干扰,尤其是公园的道路和设施不应该改变自然景观,人类活动不应该改变生态系统。在这一前提下才去考虑发展自然旅游、进行环境监测和推广自然教育等。德国人有时甚至有点偏执,即使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国家公园的管理部门也必须“袖手旁观”,让自然自己逐步修复。

艾弗尔国家公园内的宣传海报,标题就是“让自然成为自然” © BemerkensWelt

第二,德国人采用“近自然林业”的生态修复措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造林运动中,德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林被改变为针叶树种人工林,致使天然林几乎全部消失。后来德国开始逐渐恢复天然林,全面采用“近自然林业”的技术措施,保持生物多样性。

亚斯蒙德国家公园的榉木林 © germany.travel

第三,积极处理好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国家公园管理上的关系。国家公园由各联邦州的州政府管辖,各州设立了国家公园管理局,还设立了国家公园顾问委员会和国家公园地方政府委员会,旨在通过这2个委员会,实现与相关部门以及与地方政府的协调。

第四,国家公园强调公众的参与。虽然国家公园内部的常住居民很少,但是德国人非常热爱自然,前往国家公园体验原始森林是许多德国人假期的选择。国家公园作为全德国人所共有的财产,不对任何游客收费。在自然教育的目标下,德国人还建立了很多展板、体验馆、博物馆,源源不断的游客促进了当地周边经济的发展。但是,如何发展国家公园的旅游业,又如何保护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一直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在多年自然教育的努力下,德国人形成了一套保护公家公园的行为准则,比如不去破坏植物、带走自己产生的垃圾、不随意搭建露营帐篷等等。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中国游客开始走出国门,惊叹于外国的美丽自然。很多来过德国的旅客更是深深的爱上了国王湖、黑森林等德国国家公园。其实,中国地大物博,有很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遗憾的是,很多自然景观要么是被过度开发,要么是难以接近。中国要建立国家公园,可以吸取德国国家公园建设中相对成功的经验,在保护好纯正大自然的同时,让更多人欣赏祖国的大好山河,在更多人心里种下热爱自然的种子。


专栏介绍   
德国有高度发达的工业、景色迷人的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同时还有世界领先的环保产业和不断创新的生态理念。环境问题被视为德国国内除了就业外的第二大问题,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环境政策面面俱到,环保措施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也影响着每一个德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专栏绿树“成”荫将通过作者的亲身体会和实地观察,介绍德国的环境政策、生态理念和一些趣闻,带读者感知一个绿色的德国、自然的德国、有机的德国。


专栏作者


陈成,德国莱布尼茨农业景观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德中环境与能源促进中心副理事长。从事生态经济和德国环境政策研究,专注于中德环境合作,推广环保和生态理念,发表了多篇SCI学术论文,并在财新网、澎湃新闻、新华网等媒体发表过十余篇关于德国政治经济和环境政策的评论文章。

绿树“成”荫专栏文章列表

绿树“成”荫|从德国经验看“美丽中国”目标
绿树“成”荫 | 有机品质,有机生活
绿树“成”荫 | 气候大会在波恩召开,德国有挑战,中国有担当

绿树“成”荫 |“买买买”,快递垃圾成“山”,看德国人怎么办

绿树“成”荫 |德国人和圣诞树:不得不说的故事

绿树“成”荫 | 这么多圣诞树,过完节都会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