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文艺实验室 | 德国出版社实习见闻(3)—— 托尔金的话还没说完呢

发布时间:2018-02-12浏览次数:225

2015年11月-2016年2月,德国斯图加特,克莱特-柯塔出版社(Klett-Cotta Verlag)。回顾上期: 30年和2天 + 出版社的工作(1);余华的电子邮件(2)

   4. 托尔金的话还没说完呢  

所有实习生在进入克莱特-柯塔的同时,也得到了在各个部门上一堂培训课的机会。说是培训课其实不准确,部门的负责人除了会向你介绍他们的工作内容,也会聊起自己入行的经历以及工作中的趣事。

让我印象最深的,大概是在生产部(Herstellungsabteilung)的那节课了。德国出版社的生产部主要负责一本书从数字文件变成实体的过程,设计装帧(有些出版社也会另设设计部门)、选纸选材、联系印厂等。生产部和我所在的版权部是邻居,所以我每天都能见到生产部的女主管。主管女士身材敦实,总是穿一件绿色的呢子大衣。她声音沙哑,常常冷着一张脸,微笑着与她问好也得不到什么热情的回应,这使我总怯怯地联想到一头绿色的悍龙,认为她是个不好惹的狠角色。进到她的办公室,最先看到的就是矮桌上成堆的书,其中不少被撕开了封面,可怜兮兮地露出了书脊(啧啧,狠角色)。她兴许是发现我们注意到了那些被撕开的书,解释说这是她的职业病。“作为专业的制书人(Buchbinder),看到装帧漂亮的书,就想拆开看看是怎么实现的。”话语间满是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

16世纪木版画中的制书工坊,wikipedia.org

的确,制书人——将散页装订制作成书的人,这在欧洲是一个充满传统的古老职业,德国人中甚至还有姓“制书人”(Buchbinder)的。早在13世纪,制书就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手工行业:如果说中世纪那些最初的制书人,是为贵族和神职人员装帧产量稀少的手工图书,靠双手和简单工具制作出充满艺术性的孤品——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那现在,工业化的批量生产,恐怕就要被想成是“下里巴人”了,但我看到的是,“下里巴人”的通俗并没有抹煞其中蕴藏的匠心。

德国邮政1987年发行的邮票:制书业的昨天与今天,wikipedia.org

主管女士还为我们几个实习生讲述了发生在2012年的一次出版事故:

Klett-Cotta出版社旗下有一个专门出版奇幻文学的副牌霍比特出版(Hobbit Press),由1970年代出版德语版《指环王》开始,除托尔金的小说之外,也出版其他奇幻作家的作品。2012年,该副牌推出了首个德语评注版《大霍比特全书》(Das große Hobbit-Buch)。硬面精装,正文使用黑色字,评注则是与封面相呼应的青色字,还加入大量细致描摹的插图,在排版装帧上下了很大一番功夫。然而,热闹上市之后,却有《指环王》的忠实读者在论坛上指出,这个版本的282页和283页之间,由于排版失误,缺少了一段重要的文字!失望的不仅仅是读者,还有在前期工作中付出诸多努力的工作人员们——这样的问题恰恰出现在这样一本“精品书”中,是让人沮丧的。

两个星期之后,该书责任编辑在“指环王”爱好者聚集的论坛上表明了出版社的态度:已经购买该书的读者可以邮件登记,出版社会寄出一张特别设计的增补页;该增补页也会夹入该批尚未售出的图书中;之后的批次将不会再有缺少段落的问题。

《大霍比特全书》(Das große Hobbit-Buch)封面及内页, hobbitpresse.de

出版社以这样的方式,让托尔金“把话说完”了。主管女士感叹,图书这样一种媒介,一旦成书便是一锤定音,再也没有更改的余地、撤销的机会了。(也许有人会问,如果销毁这些缺少章节的图书,为每位顾客更换新的图书不是更有诚意吗?但我个人却认为Klett-Cotta出版社的做法已经很好了。抛开成本不说,从环保角度,也要考虑一下被砍掉的树们的感受啊!)这就更加要求每个做书人都怀着审慎的态度,始终悬着一颗心来完成自己的工作。我想,图书同时还是这样一种媒介,其中的文字、插图正确无误是理所当然的事,为之付出的努力是隐形的,而其间夹杂的错误却是极其扎眼的,给读者留下的负面印象可能回立即抹煞其它的努力。作为读者的我,更加感到出版社各个部门工作的珍贵,“完美”的书来之不易;而作为出版行业新人的我,也更明白自己要积累和学习的还有太多。

培训结束之后,主管女士向每个实习生手里塞了一本口袋书版的《指环王》,说:“你们不要看这本书普普通通。像这样一本超过1500页的书要印在一本书中,书不能太重太厚——重了不方便携带;纸张不能太薄——那会使后一页的字映上来,造成阅读时的不适,也给人廉价的感觉;字也不能太小——口袋书是让人带在路上看的,太小了无法在车厢里阅读;还要控制成本——口袋书版必须比精装版便宜一半以上……”做书的人脑中想着的全是看书的人:为了让一本书能被某个人手捧在手中,他们考虑到了每个小细节。

在那次培训之后,虽然穿着一身绿皮的“悍龙”女士看起来还是一样的严厉,对我的“早上好!”还是“爱理不理”,但我对她的感觉变了,我相信她是个善良而细致的人,就像每个做书的人一样。


专栏作者
邱瑞晶,同济大学德语系毕业后远走德国,在纽伦堡-埃尔朗根大学图书学专业取得硕士学位,现于纽伦堡-埃尔朗根孔子学院任图书出版项目助理。攻读硕士期间,分别成为斯图加特克莱特-柯塔出版社(Klett-Cotta Verlag)和维尔茨堡艾瑞纳出版社(Arena Verlag)的第一名中国实习生。既是常常光顾莱比锡、法兰克福及上海书展的出版新人,又是积极围观德国大众电影、电视、纪录片的字幕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