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科动态 | 德国重组高校课程认证体系,建立新的统一标准

发布时间:2018-02-27浏览次数:123

2017 年 12 月中旬,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颁布了《高校课程认证条例范本》。2018 年 1 月 1 日起,德国各州州长于 2107 年 6 月共同签署的《德国高等学校教学与学习质量保障共同认证体系组织结构国家协议》(简称《高校课程认证国家协议》)生效。至此,德国高校课程认证体系重组工作基本完成,德国将基于新的统一标准及程序开展高校课程认证工作。

© www.kmk.org

德国此次重组高校课程认证体系基于联邦宪法法院 2016 年 2 月对原认证体系进行宪法审查后所做出的决议。联邦宪法法院强调,高校教学质量须通过认证这一强制性外部质量保障措施予以保障。认证不仅要根据学科及专业性标准进行评价,还应对课程组织结构、学习要求以及学习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宪法法院同时指出,德国高校学位课程认证在法律实施层面上的不足,强调认证相关的根本性决定应由高校立法主体自行做出,认证工作本身在涉及内容、程序及组织结构方面相关要求应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相关行为主体应更加突出学科科学性要求等。宪法法院要求德国与 2018 年 1 月 1 日前修正德国高校课程认证体系和相应工作程序。

为落实联邦宪法法院决议,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于 2016 年12 月上旬提出了《关于德国高校教学与学习质量保障共同认证体系组织结构的国家协议(草案)》。2017 年 3 月 16 日,德国各州州长联席会共同审议通过该国家协议草案,当年 6 月,各州州长正式签署该国家协议。

《高校课程认证国家协议》共 18 条,主要包括德国各州及高校自身在质量保障方面的职责、高校课程形式及专业内容标准主要内容、认证作为质量保障措施的基本程序、课程认证具体规范的授权及要求、认证机构等内容。国家协议强调高校自身对教学质量保障和管理的关键作用的同时,明确各州应共同建立尽可能统一的质量保障与认证体系,确保各校间相应的学习与考试成绩、毕业文凭的同等价值以及高校间转学可能性。该协议规定,由各州颁布相应条例,对高校课程认证的形式以及专业内容方面的标准做出具体规定。

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 2017 年 12 月颁布的《高校课程认证条例范本》(简称《条例》)是落实国家协议要求,建立统一质量保障与认证体系的关键措施,为今后各州在必要情况下出台高校课程认证法规提供了参考框架。《条例》共 7 章 37 条,主要内容包括德国高校教学与学习认证的形式、高校课程的形式及专业内容具体标准要求、认证程序及流程规定包括认证委员会的具体组成与表决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 tagesschau

总的来看,德国此次重组高校课程认证体系,保持了与此前工作的连续性。同时也聚焦问题,对原有体系进行了根本性改革。表现出如下特点:

体现继承性,保持认证工作的连续性。继承和坚持了将认证作为强制性外部保障措施的理念,强调外部保障的重要作用。保留了德国原有工作体系,原有的系统认证和项目认证两种形式,继续将德国认证委员会基金会作为全德共同的对高校和高校课程以及认证评估中介组织的进行认证的机构,同时继续将原有的认证评估中介组织作为具体认证评估机构,从而保持了认证工作实践的连续性。

增强合法性,提高认证结果的权威性。各州共同签署国家协议确认认证委员会基金会作为全德统一认证构,授权基金会代表各州行驶对认证做出决定的职责,同时授权北威州根据相关原则修订关于该基金会的法律,进一步夯实和完善认证工作及认证委员会基金会的法律基础。与此同时,明确认证的形式、标准、程序以及实施机构等基本问题,增强认证委员会的合法性,提高了认证委员会对认证结果的决定的权威性。

突出专业性,提高认证工作的科学性。明确了各认证评估中介组织评估委员会成员的资格要求,突出专业同行间评估评价,增强了评估的专业性。细化认证委员会成员结构,提高学科界代表在认证委员会中表决权重,规定涉及专业内容方面的问题,认证委员会中科学界代表的表决加倍计算,从而使科学界代表在涉及专业内容问题的表决中具有多数票。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了评估及认证工作相关环节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强调规范性,增强认证工作的操作性。将认证工作分为形式审核以及专业内容评估两个方面,明确高校学士及硕士学位课程包括国内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及专业内容标准要求,同时细化认证程序流程以及提交材料的具体要求,认证工作更加规范,增强了认证工作的操作性。

强调开放性,扩大了灵活性。国家协议及条例范本明确了系统性认证及项目认证之外,可采取其他形式认证,扩大了认证工作的灵活性性。与此同时,对于认证以欧洲质量保障机构注册系统注册替代对认证评估中介的认证,简化了认证评估中介机构的准入。


资料来源:
文字来源: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德国教育动态信息》2018年第1期 
作者:刘立新

参考资料:

1. Weiterentwicklung: KMK beschließt neues und einheitliches Fundament für die Akkreditierung von Studiengängen. KMK-Pressemitteilung, www.kmk.org, 11.12.2017.
2. Akkreditierungsstaatsvertrag der KMK sichert größtmögliche Qualität von Studiengängen und Mobilität für Studierende, KMK-Pressemitteilung, www.kmk.org, 09.12.2017
3. Staatsvertrag über die Organisation eines gemeinsamen Akkreditierrungssystems zur Qualitätssicherung in Studium und Lehre an deutschen Hochschulen
(Studienakkreditierungsstaatsvertrag), www.kmk.org, 25.12.2017
4. KMK, Musterrechtsverordnung gemäß Artikel 4 Absätze 1 – 4 Studienakkreditierungsstaatsvertrag (Beschluss der Kultusministerkonferenz vom 7. 12. 2017) , www.kmk.org, 25.12.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