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埃森伯乐中学师生代表赴华参加了夏令营和中德语言年闭幕式,其中郎瑞同学用日记和手绘的形式全程实时记录了这次中国行,从一个德国中学生的角度全方位地解读了这样一个令许多年轻人终生难忘的经历。
之后,我们德国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工作坊,再一次进一步地学习中国的文化。其中有一个武术班、茶艺班和篆刻班。
到每个工作坊场地之前,我们先参观了校园。第一个我们停留的参观点是乒乓球桌区域,在那里我们可以和中国的学生对决。我的对手居然是一个力量型选手,他每击我一次球,我都庆幸自己能及时闪躲:
因为这些球桌正好暴晒在大太阳下,所以我们不一会儿就继续往前参观了,而且是去看学校的游泳馆。这所学校的很多学生居然都参加过奥运会。仔细看过游泳馆之后,我们就进入了主教学楼,不过却首先是去楼里的一个博物馆----居然学校里会有博物馆:
博物馆里有啥,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只记得有一些柜子和瓶瓶罐罐之类的。其实,我一直是和柯耀、万碧淑以及施毕磊老师站在空调下面,但是即使这样,还是很热。从博物馆出来以后我们就去了不同的工作坊。
在篆刻班,我和葛永强、邰闻霄以及顾明达坐在一张桌子前。我们四个人已经被这所高科技学校深深地震撼到了,因为这节篆刻课不是由一个高雅的亨瑞希在前面示范,而是全程通过教室前面的两个大电视墙来进行演示。
首先,我们要起稿,画出想篆刻的图案,然后把这个图案再誊到印石上,这叫拓款。不过,这一点儿都不容易。教室里时不时传来的呼唤老师的声音就证明了,我不是唯一一个觉得难的人:
难归难,但是最后大家都能或多或少地变出个可以用的章来:
接着,大家把章沾上红色的印泥,然后盖在了一个很大的条幅上。可是,之后洗手就用了一刻钟,因为粘在手上的印泥没有办法洗掉。等大家终于把手洗干净了以后,也到了在食堂吃饭的时间了。
李芊雅和我抬着我们的托盘坐到了穆洪涛和陆鑫的桌子旁。今天的饭菜里有那种很赞的中国酸奶----但是陆鑫却不喝这个酸奶,她居然把它浇到饭上:
可是,酸奶全洒到了托盘上,于是她站起来去拿餐巾纸。柯耀正在找坐的地方,可是所有座位都满了,他就直接抢了陆鑫的座位。等拿了纸巾回来的时候,陆鑫不乐意了,上去就要把柯耀拖开,但是柯耀没有理会她。此时,一旁的穆洪涛正神游在刚才他参加的武术课上。自从我们来了中国以后,他每看到一样中国的东西,就神魂颠倒不已,已然是一个中国迷了。可能是介于陆鑫的威严,柯耀手里的香蕉被吓掉了,说时迟,那时快,陆鑫一个出招,证明了老娘刚才也上过武术课:
陆鑫抢回了自己的座位,柯耀和穆洪涛一起挤在穆洪涛的座位上(尽管这几乎不太容易),直到墙上掉下来一块墙皮,然后爬出来个硕大的蟑螂为止。大家一下子惊呼起来,在恐惧笼罩之下的柯耀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只能:
虽然身体掉了下来,可是小强的头还粘在墙上,不停地扭动着。大家还一直没有回过神来,紧张得不行,直到一个中国学生走过来,淡定地把小强的头从墙上弄掉为止。因为没有人知道小强的身体去哪儿了,所以我们赶紧把托盘放回回收处,来到了食堂外面。不一会儿,所有人都出来集合了,我们就上车准备出发了。
在车上,要求我们一个德国学生和一个中国学生坐在一起。大家都磨磨蹭蹭地不愿意动,于是张老师和亨瑞希就直接点名安排学生坐在一起。我本不想说的,但是坐我旁边的却不是我的菜:
在去颐和园的路上,我对他很友好,可是他一说话就喷吐沫星子,还特别崇拜贾斯汀·比伯。我很庆幸我们一会儿就到了,然后我赶紧去找我的同学们了。
(敬请关注下集“驴友是德国人”)
专栏作者
张云刚,德国埃森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教师,教授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曾就读于不莱梅大学,主修英美研究和普通语言学。毕业后在德国私立学校教授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班汉语,并担任IB国际课程项目协调员。之后进入公立学校并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现为联邦州高级公务员、教育参议。2013年起,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洪堡大学攻读语言教育学博士学位。专栏“下笔成张”主要以一个局内人的角度和老留德华的视野向大家介绍平时不容易接触到的德国社会和教育方面的现象,特别是德国中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及看法,有时也会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以及一些正在发生的历史,以此来折射大环境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