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和主题

教育,活动

“22+22”的中德交流 十天速融速成的化学反应

发布时间:2018-04-08浏览次数:333

HelloI am in Frankfurt !

331日,随着一条条从德国法兰克福发给广州执信中学高一级部分家长的短信,持续十天的“2018中德友城交流活动(广州站)”完整落幕。

广州与德国法兰克福是友好姐妹城市,多年来两地教育文化交流活动活跃,两地学生的教育交流活动更是得到了两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自2001年起,广州市教育局与法兰克福市教育局每年都进行师生互访活动。2018年,广州市执信中学与安娜·史密特学校教育互访交流活动已进入第18年。

在这次活动中,22个中国广州本土家庭接待了22位德国法兰克福的中学生。除了参加官方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外,最为特别的是居住在中方学生的家庭里。

对于两个生长于完全不同文化、成长于不同环境,之前也完全没有接触且相互陌生的孩子和家庭而言,十天的“速融速成”的交流活动中,他们是如何相处的?又将带来怎样的故事?

  

校方:18年意味着成年和成熟


18年,这是一个意味着成年的数字。我们的交流活动也迈入了成熟的年纪。”321日下午,在广州执信中学奉恩堂里举行的欢迎仪式上,何勇校长致辞时如是形容。

蒲江虹是一位生于广州的女子,她伴随广州与法兰克福两地学生教育交流活动足足18年。是什么样的缘分,让蒲江虹为中德交流坚持了18年?

大约2000年时,在德就读研究生的蒲江虹,巧遇广州市一0九中的青少年交响乐团到汉诺威和法兰克福做访问演出。刚到德国,听闻故乡有人来,自然兴奋快乐不已,蒲江虹一路跟随直到整个演出行程结束。一位校长问她:愿不愿意为广州跟法兰克福两地学生,建立一个双向性的交流活动?

“当时,对于中国一名普通学生来讲,有一次出去的机会还是比较难得的。我立刻答应促成这件事。”蒲江虹告诉记者。

在与广州和法兰克福两个城市的市政府、市外办、市教育局沟通后,2001年时,法兰克福的第一批中学生来到广州,拉开了两个姐妹城市中德交流访问活动的序幕。

那么,如此成熟的项目,究竟是如何安排的呢?什么样的学生或家庭会成为“幸运儿”?

广州执信中学交换生项目负责人之一的钱丽老师告诉记者,由于交换活动主要采取“对接”形式,让学生和学生成为搭档,直接对接,走进彼此的生活,包括家庭和学校。所以,要成为一名交换生,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品学兼优当然会优先考虑,但还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对外交往能力,愿意与人交流,愿意分享。”

  

家长:10天生活重心都在德国娃身上


为了做好接待工作,给德国洋娃娃一个温馨的家,不少广州妈妈们从一个月前起,就开始准备和忙碌起来。

高一5班的蒋韵平妈妈说,“虽然家里已经有一间可以给德国学生独立居住的房子,但还是依据孩子填写的个人爱好以及父母职业特点,专门为其全新购置生活用品。”

王政扬妈妈回忆说,虽然德国娃娃在家里只住十天,可生活重心都在他身上,还闹了一些笑话。“广州人习惯每天冲凉洗澡、更换衣服,可是当我问德国男孩,有没有脏衣服要洗时,他总是摆手说没有。直到七天后,我真的很担心那些被汗浸过的衣服不洗会滋生出什么气味来,再次询问时,他才拿出一件小衣服说:您一定要我洗衣服吗?好吧,就洗它了。”

这十天里,对于蒋韵平妈妈而言,最为难忘的是带德国孩子去看皮肤科医生。

“我们家的洋娃娃名叫Lucy,来广州第四天,脸上出现了不少大大小小的红疹。孩子因为爱美,还用化妆品将其遮盖起来。因为活动之初,学校在用药和食品方面有特别说明和要求,我不敢乱给孩子使用药物,于是马上向德国带队老师报告。德国带队老师立即表示,应赴医院确诊治疗。”

325日晚8时,在确认德国校方认同中山医为可接受门诊医院后,蒋妈妈带着德国老师和Lucy来到该院门诊处。皮肤专科医院判断,Lucy是因环境不适或空气中的花粉过敏而造成皮肤红疹现象的。按照基本处理方法,需要开出面部擦拭药物和饮用抗过敏糖浆。

“整个看病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德国老师特别关注医生所开药物中有没有cordial(兴奋剂)。为了让德国朋友放心,我们拿出两个手机,一个用于翻译,医生讲中文翻成德语,另一个用于查药物属性。整个问诊过程,一丝不苟,正常只需十几分钟,这次却用了三倍左右的时间。”蒋妈妈回忆说:“但这也让我体会到德国人的严谨以及中国医生的认真负责。”

六天后,当Lucy离开广州回国,脸上的红疹有了明显好转,而这一特殊的经历过程,也让两个家庭结下了深厚情谊。

  

学生:他就像往过氧化氢里扔了一块肝脏,立刻爆炸了


年纪相仿,兴趣相投,是中德孩子之间共有的特点。然而,仍然有些小细节,彰显出区别。

来自广州执信高一1班的张小月同学告诉记者,在学习方面,中国和德国小伙伴最大的不同就体现在作业上。“德国孩子的作业,主要侧重于社会实践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我听 Julia 说,她们最近有个作业就是完成一份职业规划,模拟体验各种职业是如何工作的。而我们主要都是以做练习册为主,大部分都是笔头的作业。”

而让张小月流露出羡慕表情的是:德国小伙伴下午一两点钟就放学了,放学之后回家才吃午饭,整个下午都可以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比如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等。

在中国学生眼中,这群来自德国的孩子,聚在一起之后,会玩得比较“疯”。

Anton在家时,特别是在我父母面前,是标准的好青年形象,积极问有没有家务可以帮忙,在外总想帮忙提东西,表现得非常文明有礼貌。但是,一遇到好朋友,就好像往过氧化氢里面扔了一块肝脏,立刻爆炸了,各种放飞自我了。”高一2班的章恪轩别具一格地向记者形容道。

在记者采访中,有一个问题得到了几乎一致的答案,那就是“从德国来的中学生,清一色属于金发碧眼的美女和帅哥型,身材都保持得很好。”

这是为什么呢?高一5班蒋韵平同学说:“我观察,德国中学生在生活作息和习惯方面,和我们有很大差异。她们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早上起床早,晚上也不喜欢熬夜;平常吃东西,不爱吃太油腻的,喜欢吃水果等健康食品。”

  

展望:中国软实力的展示渠道


据了解,这次来广州的22个德国孩子,分别来自医生、律师、教师、法官等家庭。

蒲江虹介绍,与18年前相比,参加活动的学生人数处于增加趋势。从2001年的14名发展到平均每年40多名。当广州和法兰克福创建姐妹城市20周年之际,交流生达到60多名。

记者观察,报名参加中德交流活动的学生年龄有越来越小的趋势。2001年多为高中同学,现在多为初中的同学,甚至大部分为初二同学。

蒲江虹的分析是: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了,德国人也常常在国内看到来自中国的旅游者。“这样直观的现象,让德国孩子会对中国产生更多的好奇和了解的渴望。”

由于长期浸泡在广州与法兰克福的交流活协之中,对比18年的发展,蒲江虹深有感触:“在德国孩子青少年时代,让他们接触中国的文化和高速发展,这本身就是中国软实力展示的最好渠道。而在德国孩子的心灵中,种下的中德友谊之种,也将对其终生产生影响。”

实际上,这样的影响的确已经可以看到。

如今,第一批参加中德交流活动的小伙伴不少已成家立业,经常会在聚会时讲起以前参加活动时的那些趣事,他们不仅在各自的工作领域里对中国留下了良好印象,也曾带上自己的父母一起来到中国走走看看。

“正是因为中德交流会的活动,我在大学里选修了汉学,而我的同学也选修了研究亚洲和中国经济。”2013年中德交流生使墨本在微信中这样说。

无疑,短短的十天,以这样“速融速成”的交流方式,已经将友谊的种子种下。未来的日子,会给这群参与并经历过这不平凡日子的孩子们,带来什么的人生经历?相信,时间会告诉我们结果……


(作者:刘云


资料来源:

金羊网,201842

http://news.ycwb.com/2018-04/02/content_261756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