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成”荫 | 该怎么扔垃圾?这个学问不简单

发布时间:2018-03-24浏览次数:511

严谨的德国人非常重视垃圾分类,并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如果在德国生活,没按规定扔垃圾,可得小心摊上大事。德国“朝阳大妈”常常主动监督周围的人,在这种氛围下不少留学生或多或少地碰到过“被教育”的尴尬。更严重的是,乱扔垃圾可能接受市政部门的罚款,可能被房屋管理部门涨房租,还有可能会被邻居毫不留情地厉声斥责,甚至可能被房东扫地出门。

德国早在1904年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德国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就颁布了《包装条例》和《循环经济法》,以立法形式来解决垃圾分类处理问题。德国总共有16个联邦州,每个州的垃圾分类有所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分别是有机垃圾、轻型包装、纸类、玻璃制品以及其他生活垃圾,为了相互区别垃圾桶分别用一种颜色代表。看起来很简单清晰,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判读某种垃圾应该扔入哪一种垃圾桶却常常是个难题。笔者就来盘点一下垃圾到底应该怎么扔,有什么“坑”值得小心,扔了的垃圾最后又去到哪里。

笔者家楼下的垃圾桶,从右到左,分别是轻型包装、有机垃圾、纸类、彩色玻璃、白色玻璃以及两个其他生活垃圾 © 陈成

有机垃圾(Bioabfall):棕色桶

主要是可分解的生物垃圾和厨余垃圾,比如各种食材、剩菜、剩饭、咖啡渣、茶包、蛋壳,还有花草树叶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把普通塑料袋连同有机垃圾扔入垃圾桶,你可就得小心了。必须须把袋内垃圾倒入桶里,然后再把垃圾袋扔进其他垃圾里。一般超市是有卖有机垃圾专门的可降解垃圾袋,笔者第一次买吓一跳,居然是玉米淀粉做的。

归宿 :生物降解、生物燃料


柏林BSR垃圾回收公司关于有机垃圾转变为生物燃料的宣传广告 © BSR

轻型包装(Verpackung):黄色桶/袋子

所有带有“绿点循环标识--DER GRUNE PUNKT”的可循环回收包装物,比如饮料瓶、牛奶盒、鸡蛋纸壳、披萨纸壳、有回收标志包装袋等。

在柏林,黄色桶和橙色桶又叫“有价值材料(Wertstoff)”垃圾桶,可以放入金属和塑料包装物,比如罐头、塑料泡沫、锡纸。但并不是所有金属制品或塑料制品用完后都可以放进去,笔者也是最近才知道牙刷就不能放进去。

归宿 :回收

DER GRUNE PUNKT绿点标志和黄色垃圾桶 © NABU


柏林BSR垃圾回收公司关于有价值材料的宣传广告 © BSR

纸类(Papier):蓝色桶

报纸、杂志、纸类宣传品、书籍、废纸板、纸类包装都可丢进蓝桶。但是有些纸类包装时外包塑料薄膜或是有金属、塑料装饰,这样的纸类包装应该取下非纸类装饰品后再丢进蓝桶。

归宿 :回收

玻璃(Glas):绿色或者白色桶

有专门的回收瓶子的垃圾点,分为白色玻璃(WeißGlas),绿色玻璃(GrünGlas),棕色玻璃(BraunGlas),注意要把瓶盖或其他非玻璃包装配件取下。因为丢弃玻璃制品会发出噪音,所以用于装玻璃的垃圾桶通常都统一安放在一个专门的回收区,有的还注明在周日和法定假日不许丢弃玻璃垃圾,避免噪音扰民。

归宿 :回收


柏林街头的玻璃回收箱,从左到右分为白色玻璃(WeißGlas),绿色玻璃(GrünGlas),棕色玻璃(BraunGlas) © BSR

其他垃圾(Restmull):黑色桶

主要是无法回收的垃圾,如污垢物、吸尘器袋、电灯泡、瓷质陶制的东西,猫狗的粪便,点了的蜡烛,口香糖,化妆棉,牙刷,都可以归属这一类。

需要注意的有毒有害物质,比如药品、化学试剂、颜料等要单独回收,几乎每个城市或地区都有处理特殊垃圾的地方,居民应把此类物品送到指定地点。

归宿 :焚烧


科隆的其他垃圾焚烧站 © ksta.de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那电器、家具怎么扔呢?电子垃圾(Elektronikgeraeteschrott),金属垃圾(Metallschrott),大件垃圾(Sperrmuell),木头(Holz)是不能随便丢掉,必须要么查看垃圾日历(Abfallkalender),在固定的时间放在门前,等市政垃圾公司上门收取;或者自己把垃圾送到相应的回收站。

垃圾日历(Abfallkalender)© Lahr.de

具体而言,电子垃圾(Elektronikgeraeteschrott)主要包括各种电器,比如电吹风,电动刮胡刀等。金属垃圾(Metallschrott)主要是金属制品,比如锅,金属管道,水龙头,金属电线等。大件垃圾(Sperrmüll)包括家具,地毯,床垫,转椅,沙发儿童汽车座椅,婴儿车等。需要注意的是木头家具,比如木头桌子,椅子,箱子,柜子等属于木头(Holz)。

对于这些垃圾的主人,扔垃圾一定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市政上门回收的时间一般一年只有仅有的几次,自己运送到垃圾回收站费时费力。最后的办法就是以二手的形式出售,既可以小赚一笔,又省去烦劳,还能促进废物利用,何乐而不为。由此还促成了不少地方的二手大件垃圾回收,有人专门收集然后再转手出售。还有一种流行的方式就是送人,相信不少留学生都有过在德国“捡垃圾”的经历,偶然之间在自家楼下捡回几个“宝贝”。事实上,常常有德国家庭回把自己不用的东西堆在门口,再贴上一种表明是赠品的纸条,谁愿意谁拿走,甚至催生了不少淘宝族。

德国还是整个欧洲唯一一个实行塑料瓶回收押金制度的国家。为了保证能尽快回收塑料瓶,就在民众购买水或者饮料的同时,提前征收0.25欧元的瓶子押金(Pfand),大型超市都有专门的机器回收这些塑料瓶,等消费者喝完饮料并将塑料瓶丢进回收机器之后,就可以得到之前支付的押金了。

可以将空瓶子放入回收机器,拿回之前支付的押金 © Picture Alliance

在德国,垃圾分类真的不简单,人人都是垃圾分类的“参与者”,又是垃圾分类的“监督员”。想要在德国生活,最开始适应的,可能不是语言、食物、气候,而是垃圾分类这个日常生活习惯和爱护环境的理念。

中国的垃圾分类历史虽然很短暂,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等地就被确定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18年过后,中国垃圾分类的效果仍不尽人意,无需为自己留下的垃圾负责依然是许多人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如何让中国人尽快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也许不是口号叫得多么响亮,而是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专栏介绍 
德国有高度发达的工业、景色迷人的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同时还有世界领先的环保产业和不断创新的生态理念。环境问题被视为德国国内除了就业外的第二大问题,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环境政策面面俱到,环保措施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也影响着每一个德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专栏绿树“成”荫将通过作者的亲身体会和实地观察,介绍德国的环境政策、生态理念和一些趣闻,带读者感知一个绿色的德国、自然的德国、有机的德国。

专栏作者



陈成,德国莱布尼茨农业景观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德中环境与能源促进中心副理事长。从事生态经济和德国环境政策研究,专注于中德环境合作,推广环保和生态理念,发表了多篇SCI学术论文,并在财新网、澎湃新闻、新华网等媒体发表过十余篇关于德国政治经济和环境政策的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