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成"张" | 我们的合唱团可以唱出五个调

发布时间:2018-04-20浏览次数:197

2014年7月,埃森伯乐中学师生代表赴华参加了夏令营和中德语言年闭幕式,其中郎瑞同学用日记和手绘的形式全程实时记录了这次中国行,从一个德国中学生的角度全方位地解读了这样一个令许多年轻人终生难忘的经历。

第十一天    2014年7月12日,星期六

在酒店丰盛的早餐(今天有超赞的酸奶!)之后,大家都上了车。今天我们要参观北大和故宫。光是从酒店大堂到大巴车的这段距离就已经让人难耐了,温度计显示的是44度。

我们来到大学所在的海淀区的时候,马上就被带进了教学楼。魏老师还专门学了几个汉语的词语,这时她正在对着一个无辜的中国小孩在练习。


教学楼里有间很大的教室,在那里将要进行一个介绍北大的讲座。由于大家已经适应了这类讲座,所以每个人都找了个位子,坐得舒舒服服的,准备接受这场两个小时的演讲的挑战。可是15分钟后,讲座居然就结束了,大家又要出到外面去了,不过这次是带我们参观北大校园:这里非常之大,分有教学区、住宿区和一片绿地,还有一个学校自带的湖,叫未名湖。



这个时候,我们碰到了一群学生,正在和他们的音乐老师(当然是无巧不成书了)排练,我们也想和他们一起唱歌。一开始,他们为我们(用三个声部)唱了一首歌。事后,我听说,施老师曾说过,我们的合唱团可以唱出五个调,当然绝对不是故意唱的(注:跑调的原因)。在这些大学生们唱完以后,就到我们唱了。之后就是魏老师开始她的表演的时候了(德国学生们纷纷发出无奈的叹息声)。


在大家共同唱了中国歌曲《茉莉花》以后,我们的队伍就来到了湖边。在那里大家一起聚在湖岸边,因为没有人有兴趣在这么热的天继续往前走。但是老师们似乎对此不太敏感:他们和组织方的老师们一起站在炎炎烈日下,在说着什么。有意思的是,正如贝淑雅和张老师之间的一段信息量很大的对话证明了的一样,这些快被晒化了的学生被漠视了。

半个小时以后,大家才出发回到大巴车上。穆洪涛“勇于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魏老师肯定以他为荣):他把一些中国学生送给他的茶叶放进了矿泉水瓶子里,然后放在太阳下暴晒。结果,他确实得到了满满一瓶子的绿茶,不过,穆洪涛把这些茶全倒了,因为这么热的天,根本不可能喝任何热的东西。(穆洪涛现在正在中国留学,因为他太爱中国了。祝他一切顺利。)(注:穆洪涛2014/2015学年去上海交流了一年。)

大巴车把我们带到了北大附近的一家餐馆。那里有很丰富的自助餐——还有薯条。每个人都拼命地抢薯条,就好像毛毛虫一样粘着那盆薯条不肯放手了。我相信那绝对是这次旅行里的第一次我们把盘子都舔光了(而且还又添加了四盘薯条)。另外还有那种和果冻差不多的小方块状的东东,是甜的米糕之类的。我们听说这是当年慈禧太后喜欢的点心(注:豌豆黄)。我不知道这个老太婆脑子里怎么想的,但是我敢肯定的是,她绝对没有品味。


午饭后,我们就出发前往故宫了。车来到故宫附近时,我们看见了进故宫的正门——天安门旁边的天安门广场。


下车以后,我们还得走一段距离才到,但是天气也没有稍微凉一点儿。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以前皇帝居住的地方了。当Fei导一边奔走一边给大家讲解这72公顷土地上的建筑物时,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们能休息一下吗”、“我渴死了”和“这些建筑好漂亮啊,让我们赶紧出去吧”。

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地方有阴凉,大家都快累爬下了。所以,这时在第三个还是在第四个故宫庭院里卖水的人出现得恰到好处,他卖的水只要一元,而且里面有大大的冰块。我觉得好像没有哪个学生没有买他的水的。



(敬请关注下集“秀水扫货”)

专栏作者

张云刚,德国埃森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教师,教授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曾就读于不莱梅大学,主修英美研究和普通语言学。毕业后在德国私立学校教授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班汉语,并担任IB国际课程项目协调员。之后进入公立学校并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现为联邦州高级公务员、教育参议。2013年起,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洪堡大学攻读语言教育学博士学位。专栏“下笔成张”主要以一个局内人的角度和老留德华的视野向大家介绍平时不容易接触到的德国社会和教育方面的现象,特别是德国中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及看法,有时也会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以及一些正在发生的历史,以此来折射大环境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