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成"张" | 打包,回程!

发布时间:2018-05-01浏览次数:215

2014年7月,埃森伯乐中学师生代表赴华参加了夏令营和中德语言年闭幕式,其中郎瑞同学用日记和手绘的形式全程实时记录了这次中国行,从一个德国中学生的角度全方位地解读了这样一个令许多年轻人终生难忘的经历。


在合理分配的购物时间内,大家一通扫货,最后拖着疲惫的步伐,拎着塞得满满的袋子回到了大巴车。很多人买了Beats的耳机,很多人的Beats耳机没两下就坏了,很多人因此受到了穆洪涛深深的鄙视。因为天色已晚,大家明天还要赶路,所以大巴车径直奔回了酒店。到了酒店以后就得打包了。最关键的是上海曹杨二中送给我们每个学生的那个友谊杯,得小心翼翼地包起来。这时,李芊雅居然在房间内的大镜子后面发现了一个大衣柜。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是把每天换下来的脏衣服堆在房间内唯一的一把椅子上。

然后,我们决定去看看隔壁的万碧淑和濮欣怡打包打得怎么样了。她们把一路下来买到的所有东西摊开来放在床上,瞬间没有心情打包了。这堆东西里还有她们买的已经坏了的Beats耳机,最搞笑的是,她们买的一个耳机比穆洪涛、杨婉仪和我买的加起来都要贵。

在短暂地拜访完她们以后,我们又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李芊雅没有兴趣继续打她的包,我也没有兴趣继续打我的包,最后我们还是把东西一古脑地塞进了箱子,然后放到秤上去秤(大衣柜里有一个秤,平时什么都发现不了,最后一天倒什么都能发现)。我们买的纪念品比想象中的要重很多,刚好命悬一线,没有超过限重:


之后,魏老师来到我们房间,她把她在乐器行替李芊雅买的笛子拿了过来,还给我们每人一张DVD光碟,这是摄制组一路随团帮我们拍摄的。最后,我们又检查了一遍,是否把所有东西都打进行李箱了。这样,我们在中国的最后一天正式结束。



第十二天  2014年7月13日,星期日


大家七点准时退了房,大堂里行李堆得到处都是。我们向随团的陪同和工作人员再一次道别,然后就上了大巴车,终点站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到了机场后,先是一个坏消息,本来说是可以让父母来阿姆斯特丹接学生的,但是航空公司告诉我们不能中断行程,必须在阿姆斯特丹等候,然后再飞杜塞尔多夫。大家的心情可想而知了,因为这样的话大家会错过德国队的世界杯决赛。而我们只有一次这样的机会成为世界冠军(实际上德国队已经有很多次是世界冠军了,但是我依然很生气),可是现在却要禁锢在阿姆斯特丹,不能看比赛。我们怨声载道地躲着脚来到了值机柜台。

魏安雅老师的行李太多了,她得把一大堆东西放到张老师的行李里,因为张老师可以带两件行李。柯耀则很幸运,他居然升舱到了舒适经济舱,好像是座椅之间的间隔更宽一些。在大家过安检之前,有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我在机场还了买了点儿东西,不过我也不记得是什么了,求大神帮我翻译一下:

大家把口袋里剩下的最后一点人民币全部贡献给了星巴克以后,就来到了安检。我只祈求海关不会发现,40个德国学生中有30个人的脖子上都挂着Beats的耳机。安检的队伍太长了,看不到头了。罗剑飞和我找到了一个口,可以往前插队进去,这样轻轻松松地省了我们半个小时的排队时间。登机前我看到了我的座位号,后来我坐在两个中国人的旁边,他们一路都在睡觉,幸好没有造次,不撕我的登机牌。这样,我们就正式地离开中国了。飞行途中,大家还起来活动了一下脚,站在机枪前面聊天,互相说着最喜欢这次行程的什么(大部分人都是喜欢这次行程的一切)。

比想象中要快,我们降落在了阿姆斯特丹,不过我的右耳由于受到机舱气压的影响快失聪了,这可不是什么值得纪念的。现在,我们得和另外一组的同学分别了,他们可以马上转机飞回德国,我们却还得等。分别时,杨婉仪特别友好:

(敬请关注大结局“德国队赢了!”)

专栏作者

张云刚,德国埃森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教师,教授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曾就读于不莱梅大学,主修英美研究和普通语言学。毕业后在德国私立学校教授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班汉语,并担任IB国际课程项目协调员。之后进入公立学校并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现为联邦州高级公务员、教育参议。2013年起,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洪堡大学攻读语言教育学博士学位。专栏“下笔成张”主要以一个局内人的角度和老留德华的视野向大家介绍平时不容易接触到的德国社会和教育方面的现象,特别是德国中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及看法,有时也会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以及一些正在发生的历史,以此来折射大环境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