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和主题

印象上海 – 中德传媒职教学子展风采

发布时间:2018-05-02浏览次数:376

VR全景视频制作、iPhone手持摄影、“印象上海/江南”纪实片展示……在近日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中德学生交流活动中,该校数字媒体(数字出版)专业的学生与十几位来自德国汉诺威多媒体学校的交流生,分别呈现了带着任务来“交流”而完成的“作品”,展现了中德两国职业学子的风采。

带着任务游玩学习,中德学生收获颇丰

在接待德国汉诺威多媒体学校交流团时,主办方新闻出版学校既没有选择普通的游玩,也没有仅仅只停留在学习交流层面,而是采用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方法:带着任务“游玩”和学习。

在德国学生到中国后的第一天开始,新闻出版学校便将课程中的“工作任务”做成了任务卡,上面写明了学生们接下来在中国十天的行程和“任务”——中德学生组成小组,完成“VR全景视频拍摄”制作;完成“印象上海/江南”纪实片制作。

本次课程的设计者,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数字媒体专业(数字出版)带头人龚丹介绍,因为这次中、德两国学生都是新媒体专业背景,掌握娴熟的多媒体剪辑与拍摄技术,甚至前沿的VR全景视频制作,是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必备技能。因此,这样的任务设计实际上是为了巩固和实践这个专业《多媒体技术》学过的知识点和技术点。

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一年级学生高嘉霖、二年级学生胡一心分享了他们在这次VR全景视频中学习到的几个关键技术,以及遇到的难点。比如,如何组装相机,选择拍摄全景照的地点,动态与静态画面的处理等,并例举了小组在拍摄东方明珠全景视频时候遇到的困难与学习经过。

“这样的一次经历,对于我来说非常难忘,收获很大。这种收获不仅来自于对VR全景视频拍摄、数字音频剪辑、多媒体技术的掌握,更多的也来自于团队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的提升。为了完成任务,我必须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与小组协商,采用最佳的办法去剪辑与拍摄,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要想如何与德国伙伴一起沟通,要第一时间想怎么解决。我觉得我一下就成长了起来。”来自数字媒体(数字出版)专业的三年级学生刘嘉城说。

而在德国学生Felix Andreas Blase看来,这是一次最有意思的中国之旅。他学习了中国的课程,品尝了中国的食物,了解了中国的文化,认识了中国的小伙伴,并成为小组成员,在一起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交流,这段经历会让他回国后也难以忘怀。

据悉,在这次活动开始的第一天,作为一所有着世界技能大赛基地的学校,德国汉诺威媒体学校的代表,还专门为上海新闻出版学校的师生进行了别开生面的世界技能大赛专题讲座,这一场讲座对于中国师生来说也是收获满满。

“做中学”,发挥学生学习内驱力

记者了解到,在两国学生出发之前,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数字媒体(数字出版)专业的老师们便对这次的学习交流制定了相当完善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实施方案。实际上,从学生们呈现的效果来看,这次短短10天的交流活动不仅达到了原先课程设置的教学目的,更有了质的超越。

在副校长钟勇看来,如何围绕多媒体专业建设,做更好的落地课程设置对于中职生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是普通的交流与学习,对学生们来说意义并不大,只有在这样一种“做中学”的项目制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也是对专业建设和内涵提升的一种促进。

在示范交流展示课现场,来自贵州省遵义市中职校的几名“影子校长”学员现场感受了这场别开生面的学习后,更是感叹道:“没想到,一名普通的中职生还能有如此大的内在能量和潜力去挖掘。就短短一周多的时间,学生们要把学到的技术用到实际的任务中,最重要的这还不是单打独斗,需要团队协作,这就更难了。对于我们‘影子校长’学员来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经历。”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出版与传播系系主任张文忠说认为,“与以往大家只是走马观花,仅仅把交流停留在参观层面不同,这次的中、德学生交流,在任务中学习技能,课程设置也完全贯穿’做中学的理念。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其实孩子们已经不知不觉收获了很大的专业成长、人生成长。”

本次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对学校日后课程体系的建立更是有着内在的帮助。“这样的国际化交流和学习形式,这种真正落实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国际化深度交流,对促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促进上海职教对接国际化深度交流,促进职业教育领域人才发展,有着创造性意义。” 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校长黄彬说。


资料来源:

上海教育新闻网,2018年4月30日

原标题:带着任务来“交流”,新闻出版学校中德学生交流活动收获满满

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zonghe/2018/04/28/2093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