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和主题

中德着力推进“德国能力”与“中国能力”建设

发布时间:2018-05-18浏览次数:399

中德建交45年来,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深化,交流渠道日益多样。,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向全党发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号召。面对这一新的使命,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广开渠道,深化理解,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德国各界认识到强化对华交往与合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而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是未来德中两国在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诸多领域开展广泛合作的基本前提。

德国教研部国务秘书格奥尔格·许特© BMBF


2018年5月7日,德国联邦教研部、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与德国外交部召开专题会议,并联合表态,联邦政府将与各州政府及其他机构携手推进德国“中国能力”的建设。德国教研部国务秘书格奥尔格·许特在会议上强调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性,鼓励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共同协作,努力创造积极的框架条件。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主席、图林根州教育、青年与体育部部长赫尔穆特·霍尔特认为,应积极利用好中德双方现有的良好合作基础,促成双方往来,强化德国各界的“中国能力”,消除偏见,建立互信。

“掌握中国知识 运用中国能力”专题研究报告©MERICS


在当天举行的专题会议上,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发布了“掌握中国知识 运用中国能力”专题研究报告。报告以德国政界、经济界及社会的具体需求为导向,对现阶段德国在中小学校及高校传播中国知识、推广汉语教学、开展科研合作等“中国能力”建设关键性举措的落实进行梳理,针对上述方面仍存在的问题与短板提出实践指导。该报告是继2015年德国联邦教研部发布《中国战略(2015-2020)——与中国研究、科学、教育合作的战略框架》之后,第一份对德国各界中国能力现状进行全面梳理的调研报告。

《中国战略(2015-2020)》©BMBF


据悉,德国联邦教研部、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以及外交部已分别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着手落实“中国能力”建设相关举措。作为对《中国战略(2015-2020)》中落实“在德国形成更广泛的中国能力”这一行动领域的重要支撑,德国联邦教研部于2016年末推出一项计划持续至2022年的资助方案,为以高校为主体的各类机构开展“中国能力”建设的创新项目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其中包括霍恩海姆大学“霍恩海姆的中国能力”建设项目(CHIKOH)。该项目以提升同中国在经济与科技等领域开展交流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期为高校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该项目框架内的重点活动——“霍恩海姆中国对话(2018)”于今年4月9日举行,活动围绕“中国的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跨国并购过程中的机遇与风险”、“中国惠农政策与农业市场准入”等议题展开。此外,项目还举办“在中国做科研”工作坊、中国访学等系列活动,为师生及科研人员与中国高校及人员开展互访与交流创造有利条件。

“德国的中国能力与中国的德国能力” 国际研讨会


在日益频繁与密切的国际交往中,针对特定对象国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学界、政界和经济界的普遍关注。2017年12月,“德国的中国能力与中国的德国能力”国际研讨会(添加当日新闻稿链接)在上海同济大学中德大楼举行。会议由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主办,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系、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孔子学院协办。来自中德两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共计60余名专家学者前来参会,会议围绕“作为话语的中国”、“德国的中国能力”及“中国的德国能力”等议题展开,从不同学科视角结合实际深入探讨中国性、现代性、中国认同等核心概念的内涵、外延,结合中德国情及双方各领域、各层面交往的具体实践,以现实诉求和问题为导向,着眼于“中国能力、德国能力”的建设与培养。

据悉,本次研讨会将出版会议论文集,这将是相关领域内第一部专业论文集,力图结合跨学科理论探究和全方位实践指导,面向我国在新时代、新环境下的战略发展需求,为中德与中外交流实践提供积极参考。


参考资料:

1)https://www.bmbf.de/de/gemeinsame-pressemitteilung-mit-dem-auswaertigen-amt-und-der-kultusministerkonferenz-bund-6160.html

2)https://www.bmbf.de/foerderungen/bekanntmachung-1276.html

3)https://www.merics.org/de/china-monitor/china-kompete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