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德国外交部(AA)、德国联邦教研部(BMBF)和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发表联合声明,将共同促进 “中国能力”在德国的提升与发展。当日,墨卡托基金会中国研究中心(MERICS)在三方联合召集的专业会议上正式推出其研究报告《掌握中国知识,运用中国能力:在德国拓展中国能力的出发点》(„China kennen, China können. Ausgangspunkte für den Ausbau von China-Kompetenz in Deutschland“)。中国能力不仅包括语言技能,还包括国家知识和跨文化能力,所有这些技能最佳的获取方式是去中国待一段时间。墨卡托基金会中国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一方面显示了德国近年来在提升中国能力方面取得的进展,另一方面也显示在很多方面还有努力追赶的必要。例如,德国学习汉学的人数较少,对中国相关研究感兴趣并在该国逗留时间较长的德国学生也不够多。
© www.merics.org
“我们国家必须有足够的人掌握中国知识、懂得运用中国能力,这非常重要。在掌握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后,我们才能自信地倡导自己的立场和理解对方。如果你在中国学习、工作或生活过;如果你能说中文,保持与中国的联系和交往,那么你就可以获得这种知识和经验”。联邦教研部国务秘书格奥尔格·许特(Georg Schütte)表示,“我们需要在各个领域提升中国能力。这只能通过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并肩努力才能得以完成。”
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主席图林根州教育、青年和体育部长赫尔穆特·霍尔特(Helmut Holter)则表示,“我们无需人人都成为中国的专家。但重新认识中国,并向这个庞大的国家靠拢,这对德国有益。借助相关教育机构的帮助,我们可以做到这点。同时,工商业协会和企业也需要参与其中。许多国家已经开始这么做,并与中国在不同层面保持着良好合作的关系。大中学生、教师和学者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无论是出于什么动机和兴趣,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的交流,都为彼此创造更多理解、建立信任、减少偏见。未来几年,中国能力应在德国大力加强。”
KMK主席图林根州教育、青年和体育部长赫尔穆特·霍尔特 © www.kmk.org
联邦外交部文化和传播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格尔根(Andreas Görgen)认为,“明智的德国外交政策需要拥有针对各国的能力。亚洲是德国和欧洲未来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在这里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因此,与各州和其他重要行为者共同努力,一起在中小学、大学、职业教育和经济界促进中国能力,就非常重要。”
过去几年,德国外交部、德国联邦教研部和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实施了大量计划,用于提升在德的中国能力。2016年,这些机构和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其他合作伙伴一起主办了中德青少年交流年。联邦教研部持续资助创新方案,在德国高校提升中国能力建设,四年内计划投入数百万欧元。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则在过去几年与中国教育部签署了多项声明,进一步加强中德教育合作,包括职业培训和师生交流。许多联邦州如今就已与中国的合作机构保持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经验交流还可以推动更多联邦州的参与。学术与文化交流、高校合作和语言推广是德国对外文化与教育政策的核心任务。外交部通过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促进中德高校合作,成功的案例包括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在海外设立的最大项目——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此外,外交部还大力支持PASCH项目的网络建设,中国是参与该项目学校最多的国家。
德国外交部、德国联邦教研部和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还表达了共同准备和实施联合项目的愿望,未来将进一步量身定制合适的项目,并协同实施项目。
作者:冯一平
参考资料:
Gemeinsame Pressemitteilung mit dem Auswärtigen Amt und der Kultusministerkonferenz - Bund und Länder wollen die China-Kompetenz fördern, Pressemitteilung 037/2018, www.bmbf.de, 07.05.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