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成"张" | 走近德国高中毕业会考Abitur(1)

发布时间:2018-05-18浏览次数:383

每年4月到6月中旬都是德国各个联邦州最忙的高中毕业会考季。虽然每个州的毕业会考科目有所差异,计分方式有微小的出入,但是总的框架是不变的。今天我们就以北威州为例,介绍一下这个神秘而复杂的高中毕业会考Abitur。

© dpa

如果大家看不懂下文的话,不要紧,德国人自己也看不懂。所以,高中每个年级都有一个相当于年级组长的老师,专门负责给学生解释这套超级复杂的游戏规则。

资格考试阶段

整个高中毕业会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叫资格考试阶段。这一部分的成绩占最后毕业会考总成绩的三分之二,必须取得最少200分才算合格。

© http://slideplayer.org/slide/9300572/

这一阶段持续大约一年半,也就是高二和高三。在这一年半中,学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被允许进入下一阶段:
·修满至少30个计算学分的基础课和8个进阶课
·必修课成绩必须在1分以上
·在所修的基础课和进阶课中,27到32个基础课和8个进阶课的成绩记入毕业会考总分,也就是说最少有35个课程,最多40个课程的期末考成绩会被累入总分
·这些累入总分的成绩最低必须达到200分,最高不超过600分
·如果有35到37个课程累计入总分的话,最多7个课程(最多含3个进阶课)允许期末考成绩等于或低于5分
·如果有38到40个课程累计入总分的话,最多8个课程(最多含3个进阶课)允许期末考成绩等于或低于5分

© http://slideplayer.org/slide/667923/


以上条件都满足以后,就要计算这一阶段的分数了。

首先,这里所说的一个基础课并不是我们平常说的某一门课程。比如,一门高中汉语课,分为四个可计算学分的基础课,也就是高二上下学期,高三上下学期的四个基础课。而8个进阶课实际上就是四个学期的两门进阶课。

其次,我们所说的每一个课程的期末成绩实际上是由一个学期中的一到两个考试和平时分计算出来的,满分15分。比如高二下学期小明的汉语课,第一个考试得了13分,这一阶段的平时分是12分,第二个考试得了14分,这一阶段的平时分是14分,那么这个学期的汉语课的期末成绩四舍五入以后就是13分。

有的课程分为口头类或者笔头类课程。如果是口头类课程的话,学生是不需要参加笔试的,只需要按时完成作业或者做一个口头报告,就可以有成绩了。如果是笔头类的课程,就必须要参加考试了。语言类的课程每个学期都有两次考试,文科类或者理科类的一些课程一个学期只有一次考试。但是无论是口头类或者是笔头类的课程,每个学期都会有两个平时成绩的。由此得出这个课程的期末成绩。

© http://teriesta.com/das-abitur-machen#

最后,高二和高三的各个课程的期末成绩累计起来,其中基础课成绩直接累加,进阶课成绩按两倍累加。课程数量也是如此,一个基础课算一个课程,一个进阶课算两个课程。例如,小明高二和高三总共选了29个基础课,每个基础课的期末成绩都是13分,他也选了8个进阶课,每个进阶课的期末成绩都是12分,那么小明在资格考试阶段的成绩就是:


[(13x29) + (12x8)x2]÷[29+(8x2)] x 40 = 505.78


506分明显高于最低要求的200分,所以复活节假期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五上午十点,小明就可以和北威州其他中学的考生一样,高高兴兴地从校长手里接过毕业会考准考证了。

当然,也有没有小明这样幸运和努力的熊孩子,他们拿不到200分,那么放在他们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一种是直接退学就业,另一种就是复读,不过最多能复读两年,可以是复读高二和高三,或者只复读高三。

(请继续关注下一期:毕业考试阶段)


专栏作者

张云刚,德国埃森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教师,教授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曾就读于不莱梅大学,主修英美研究和普通语言学。毕业后在德国私立学校教授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班汉语,并担任IB国际课程项目协调员。之后进入公立学校并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现为联邦州高级公务员、教育参议。2013年起,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洪堡大学攻读语言教育学博士学位。专栏“下笔成张”主要以一个局内人的角度和老留德华的视野向大家介绍平时不容易接触到的德国社会和教育方面的现象,特别是德国中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及看法,有时也会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以及一些正在发生的历史,以此来折射大环境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