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时间5月14日,庆祝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成立20周年系列活动在德国柏林隆重举行。
下午,在同济大学中德学院重要合作伙伴柏林工业大学内举行的一场内容丰富的论坛活动拉开了系列活动的序幕。柏林工业大学校长托姆森热烈欢迎嘉宾的到来并细数柏林工大与同济大学二十多年紧密的合作。同济大学校长、中德学院院长钟志华、教育部前副部长吴启迪、德国外交部国务部长明特费林(Müntefering)、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秘书长吕兰德(Rüland)先后致辞,回顾两国教育合作历程,憧憬学院发展未来。钟校长表示,对德合作传统是同济大学的宝贵财富,发扬光大对德合作优势,有利于近一步促进同济大学的国际化,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有利于挖掘学校办学资源潜力。他寄语学院通过中德双方努力,进一步提升国际合作办学、社会服务和科研能力,培养优秀人才更上台阶。
同济大学校长、中德学院院长钟志华致辞
德国外交部国务部长明特费林发表讲话,高度赞扬中德学院二十年的办学成果,盛赞中德学院是两国教育合作的灯塔,表示德国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中德学院发展建设。
德国外交部国务部长明特费林(Müntefering)致辞
中国教育部前副部长、同济大学前校长吴启迪是中德学院的创办“元老”之一,也是中德学院的创建院长。她在致辞中积极评价了学院二十年所做的努力,欣喜看到学院丰硕的办学成果,重申对德教育合作符合中德两国国家利益,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她特别强调企业界对学院发展建设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他们的有力资助是学院培养一大批优秀精英人才的重要保障。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秘书长吕兰德在致辞中表示,中德学院是德国在海外历史最久、也是最成功的跨国高校项目。
同济大学校长、中德学院院长钟志华(右二)、中国教育部前副部长、同济大学前校长吴启迪(右一)、德国外交部国务部长明特费林(左二)、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秘书长吕兰德(左一)亲切交谈
是晚,庆祝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成立20周年招待会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举行。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德国外交部文化司副司长泰普尔(Tempel)、校长钟志华、吴启迪教授、吕兰德秘书长、原同济大学副校长董琦、中国驻德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刘立新、同济大学外办领导以及中德学院的创建者、德方合作高校、资助企业、师生和校友代表等百余名中德嘉宾出席庆祝活动。
来自同济大学、德国外交部、同济大学德方合作高校及中德两国企业的100余名嘉宾应邀出席
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致欢迎辞,史明德对学院2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肯定,对德国各方面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中德学院20年来成功,得益于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两国高校共同努力以及两国企业的深度参与。企业参与两国高校合作并资助设立基金教席开创了中德合作的新模式。史大使通过大量详实的事例和数据向在场的政界、学术界和企业界以及学生代表介绍了中德关系在政治、经济和人文、教育等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强调两国教育合作与交流对发展两国关系和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性,希望德国经济界、教科界继续积极参与两国教育合作与交流,共同培养高质量人才,为两国各领域关系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深化两国青年一代友谊,为两国关系和两国人民友谊长远发展夯实人文基础。
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致辞
德国外交部文化司副司长泰普尔在致辞中对学院这20年发展取得的成果表示高度赞赏。她以父母无法预言孩子的成长作比,表示在中德学院的成就远远超出最初的预期,成为两国高等教育合作的典范,也为两国关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德国高度重视发展中德关系,视中德教育特别是高校合作与交流为两国各领域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
德国外交部文化司副司长泰普尔
钟志华校长对中德两国政府长期以来给予中德学院以及同济大学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同济大学正在努力创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学校以及中德学院将继续抓住中德两国关系发展带来的机遇,深挖潜力,整合资源,积极创新、深化与中德企业合作,提高教研水平,为两国各领域合作与交流添砖加瓦。
同济大学校长、中德学院院长钟志华致辞
吴启迪教授在招待会上表示,自己一直把中德学院视为自己的“孩子”,长期以来对其发展高度关注。她深情回忆建院初期的情景,对当年和她一起共事的德国教授和学者表示诚挚感谢,同时也希望中德学院和同济大学在中德两国政府支持下,继续深化和拓展与德国伙伴高校以及企业合作,努力创建一流大学,为两国教育合作交流以及各领域关系发展做出新贡献。
中国教育部前副部长、同济大学前校长吴启迪致辞
中德学院的发展得到中德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多位德国总理、总统先后访问中德学院,称赞“中德学院为中德教育合作的典范”。2014年10月,两国总理亲笔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评价中德学院是两国“共同落实高校紧密合作的成功典范”。2016年9月,凭借优秀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学院荣膺“第二届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称号。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德学院将以此二十周年庆典为契机,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战略,初心不改,孜孜以求推动国际合作,勇攀高峰,再铸辉煌。
背景资料:中德学院介绍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成立于1998年。1993年德国总理科尔访华提出两国文化交流的初步设想,随后江泽民总书记等时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就中德学院成立亲笔批示、科尔总理发来贺信。学院的发展得到中德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多位德国总理、总统先后访问中德学院,称赞“中德学院为中德教育合作的典范”。2014年10月,两国总理亲笔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评价中德学院是两国“共同落实高校紧密合作的成功典范”。2016年9月,凭借优秀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学院荣膺“第二届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称号。
学院目前开设机械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经济与管理以及车辆工程4个系部,分别由波鸿鲁尔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和布伦瑞克工业大学4所德国高校牵头20余所德国高校开展联合培养。每年约50名德国教授来院集中授课。此外,拥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资助的基金教席是中德学院的一大特色。学院现有大众、西门子、博世、英飞凌等德国知名企业资助的基金教席20余家。二十年来,学院培养了近1600名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深受企业欢迎的优秀硕士毕业生。毕业生实现100%就业或深造,通晓英德双外语并具备良好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其中,4名学生获德国总理奖学金,12名学生获德国总统奖学金,每年亦有近百人荣获来自国内外各界的奖学金资助。
【20周年】关于中德学院,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这里!
资料来源:微信公众号同济CDHK,2018年5月19日
https://mp.weixin.qq.com/s/xCSpPfSlEb8GXRJSat8i6A?scene=25#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