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和出版物

默克尔还是那个默克尔,但德国呢?

发布时间:2018-05-25浏览次数:239

今天,默克尔总理访华。她的这次来访既令人感到意外,又不意外。不意外在于,她是中国的“常客”,上任至今,年度访华是她的“保留节目”;而意外则在于,就在三个月前,她还在发表“警惕中国”的言论,令中德关系一度被认为会走下坡路。默克尔来了,来中国之前,她已经到访过法国、美国、俄罗斯,在俄罗斯,她接过了普京总统捧出的花束,她的表情比过去更显得温婉;默克尔来了,在问候中国人民的自拍视频中,她将此访的主题定性为“与中国紧密合作”,她的笑容看上去还跟过去一样亲和。默克尔还是那个默克尔,但是德国呢?

《顾问》本期访谈嘉宾: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春春


敲打中国 言不由衷?

新闻晨报:今年年初,当她“敲打”中国不要借“新丝绸之路”扩大政治影响的时候,当时很多人都在问,默克尔总理怎么了?她发表那样的言论是在德国组阁历经169天的漫长过程中,一定也经受国内民粹主义和保守主义势力的施压。您怎么看她当时的对华消极言论,是不是言不由衷的失误?

胡春春:恰恰相反。她当时的表态以及前外长加布里尔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所谓“西方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而中国是有战略的,因此要提防中国”,类似的言论其实是有逻辑可循的。中德双边关系确实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可以说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发展的样板,但是,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需要更多的空间,中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新的局面。当中德关系超越双边范畴,就很难再用“很好”或“最好”这样的字眼来描述,在此过程中,德国产生对华不信任,这种不信任现在只是开始,还远远没有达到最高点。


新闻晨报:开启第四个任期以后,默克尔先后出访了法国、美国、俄罗斯,今天是中国。有评论说,这个顺序可谓中规中矩,没什么反常之处。您是否也这么看?德国的外交优先顺序有没有发生调整?德国对华关系是否回到理性的轨道上来了?

胡春春:第一站去巴黎是德国战后形成的政治传统; 第二站去美国只是工作访问,来去匆匆不过数小时,虽然对美关系依然是欧洲外交政策的支柱,但是特朗普已经让它发生了动摇; 第三站去俄罗斯是因为最近很多突发的国际事件都绕不开俄罗斯,并不能说明它在外交顺序上有所调整; 至于访华是否意味着回到正轨,可以这么说,但同时应看到,中德关系总体上没有什么偏离,期间有些不当言论也在可控范围之内。


对美交锋 向华取经?

新闻晨报:接下来这个问题虽然是假设,但我还是想问,假如中美贸易争端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有所升级,默克尔总理还会开启访华行程吗?她会不会还要在是否随同美国向中国发难的问题上举棋难定?

胡春春:这种假设虽有一定道理,但是,两个国家在商议领导人互访的问题上要考虑的因素远远超出我们的设想,比如既定的传统、访问的周期、双边和多边的日程。但有一点,特朗普因素的确如影随形。不管中美之间以何种方式最终处理贸易争端,德国在即将到来的对美交锋中也必然需要多边主义与贸易自由主义的支持者和同道者。特朗普谈到贸易“惩罚”时,点名道姓地提到了中国和德国,中德即使道不同,也会被特朗普逼得志同道合,默克尔此番来,必定是希望中国能就自由贸易做出支持性的表态。


新闻晨报:您刚说的“对美交锋”应该就是美欧目前面临的“贸易战”,默克尔总理也许对中美何以能谈下来不打贸易战感兴趣,如果她想跟中国取经,中国方面可以告诉她什么?

胡春春:这个问题我也揣测过,但转而一想,这种可能性也不大。首先,美国和德国的贸易实际上不局限于美德,而是美国和欧盟的贸易关系,默克尔总理即使向中方取到经,能发挥多大作用,也得打上问号;其次,不同国家面对相同情况,做出的判断也不一样,比如美国有很多德国的直接投资,这些投资在美创造的就业岗位数以十万计,这些都是德国能打的牌,而中美之间要打这张牌就比较弱;另外,我们对让步的容忍度也不同。


新闻晨报:其实中美达成协议不打贸易战,也令德国心情复杂,一方面它并不希望中美两个大国爆发贸易战,另一方面,有分析称,它担心中国对美做出妥协加大对美进口继而可能会减少对德进口,而且特朗普放松对华贸易攻击继而矛头会转向欧洲尤其是德国,德国的担忧合理吗?

胡春春:这种担忧表面上可以理解,但不排除德国有些媒体存在故意抹黑或越描越黑的倾向。它担心中美之间达成某种妥协,其实它所担心的不光是中国增加对美进口,它还担心,中国会不会在自由贸易方面从过去对特朗普保护主义强烈反对的立场往回缩,继而会弱化对欧盟在与美贸易谈判中的支持度。至于中国对德进口的强势产品会不会被美国产品替代,德国的担忧已经具体到了相关企业,比如首当其冲的就是西门子,但是,美国向中国出口的汽车有相当一部分是德国在美国开设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中国增加对美进口,德国也有可能从中受益。另外,即便中国政府有意提高进口,如果经济界没有跟进,政府也难以逾越市场的需求。因此,德国的担忧未免有些过了。


知己知彼 同路同行?

新闻晨报:当前中国正大幅开放金融服务业,对华友好者将获得更大机会,默克尔总理此次将访问的深圳既是改革开放的标志,也是金融重镇之一,德国对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意愿可想而知,有评论说,中国同时也希望与欧元区国家合作,遏制美元霸权地位,您觉得,德国是否也有此意愿?

胡春春:以法兰克福为中心的欧洲金融市场对中国企业来欧上市充满了兴趣。德国的金融业虽然谈不上发达,但对中国的金融业发展还是有借鉴意义的,比如保险和再保险领域就很有特色。不过,默克尔去深圳可能还有其它的象征意义,深圳是创新之都,它不仅是中国经济甚至有可能是未来世界经济的缩影,默克尔此去可以获得直观的感受。另外,将制造业引以为骄傲的德国对中国始终有一种技术“拷贝”、“偷窃”的指责,这种指责很牵强,德国总理去深圳可以实地看看,中国的创新能力达到了什么水平。通过此访,但愿德国能更清醒地认识中国,也更清醒地了解自己。


新闻晨报:德国总理府官方网站上传了默克尔访华前的播客视频,视频的标题是“与中国紧密合作”,但是,受到各方势力掣肘,默克尔的第四任期也被认为会出现跛鸭化的趋势,“与中国密切合作”多大程度上能代表当前德国政府的共识?

胡春春:首先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德并不是盟友。对于德方所说的“与中国密切合作”,我们应当有条件地去看。中德合作很难从意识形态、政治立场、政党利益上去解读。但是,无论是在双边关系还是多边关系的很多事务上,中德可以密切合作。比如美国硬生生制造出来的伊核问题,假如中国也表达负面意见,伊核协议就真会作废; 再比如自由贸易面临的挑战,作为全世界那么多国家的贸易对象国,假如中国都不支持自由贸易,德国就会失去重量级的同道者。但是,德国当前的大联合政府的确不是一个稳定的政府,基民盟、基社盟、社民党都有各自的利益,在很多政策上会出现分歧,在野党也会以此为抓手,使大政府更难运作。体现在中德关系上,比如最近李书福收购奔驰股份在德国经济、政治、司法各界都引起震动,震动之大超出应有的程度,就带有明显的政治化。


资料来源:周到上海新闻晨报,2018年5月24日

http://www.zhoudaosh.com/174396.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