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影像 | 窃听者/Das Leben der Anderen

发布时间:2018-05-31浏览次数:233

编者按

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于2017年5月成立,并确立了"媒体"作为机制内涵建设首要合作的五大领域之一。 近年来,中德人文交流不断深入,中德两国在电影电视纪录片等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通过电影节,纪录片展映,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两国均希望通过电影文化影展的形式让输出国观众更好的了解本国的人与事,并在了解中增加互信和合作。“中德人文交流”微信公号特邀香港著名影评人、纪录片导演何威开设专栏【中德影像】,每个月为大家解读一部电影,从内行人的角度看中德电影。本文专栏的第二篇,为你解读《窃听者》。回顾第一篇:再见,列宁!

  

类似题材、内容的影片很多,也很难再创出新意,而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结构的设置。影片把主人公设置在一个非常接近观众角度的结构里一个旁观者,通过他的窃听,“观察”事件的发展和其他人物行为。而非如一般戏剧中,主人公常常被设定为执行者/行动者,这使得观众能在最大程度上贴近主人公。尽管主人公沉默寡言、不露声色,但观众却无时不刻的将自己代入主人公的世界里,感受他内心的那份不安、挣扎、焦虑。影片的中文译名为“窃听者(港译)/窃听风暴”其实都不如直译“别人的生活”来的确切,因为结构的特殊因素被忽略掉了。


故事背景在1989年冷战的第一线东柏林,德国民主共和国(DDR)国家安全局的使命便是找出潜伏的间谍、颠覆分子。男主角是国家安全局一位忠于信仰及职守的窃听专家,他负责监听一位剧作家。虽然剧作家和东德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但他面临着一个困局:为生存而应该谨言慎行,为艺术则又要率真坦诚。而男主角也是一位正直的人,但他的上司却是一位阴狠狡诈且自私恶毒、借国家安全之名实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的投机者,因此他也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最后,男主角被这位受他窃听监视剧作家的率真与坦诚感动,也为了良知而站在了自己上司的对立面。这个忠于信仰及职守的窃听专家在监听中由旁观者渐渐地变成改变他人、却也包括自己生命轨迹的当事者,这是整个剧的重点,也是最戏剧性的部分。

这个故事桥段在香港被重新演绎而有了“窃听风云系列”影片,目前已有窃听风云1、2、3,明年还将开拍4。虽然这个系列影片也很受中港观众的喜爱,但电影结构层面上未能吸取原作的独特风格,即主人公仍被设定为执行者/行动者。因此,【窃听者】原片的条理井然、理智务实的特征,以及绝不浮夸张扬的表现在“窃听风云系列”中都很缺乏,依然是一种动作港产类型片。

与Αριστοτέλης/亚里斯多德[1]式戏剧强调的“动之以情”相反,【窃听者】这部影片在戏剧上突出显现了布莱希特[2]戏剧思想的卓越。布莱希特的戏剧思想主张是“晓之以理”,他认为戏剧不应该引起对现实的幻觉,而应该引起对现实的看法;观众不应该获得一种体验而陷入恐惧或与怜悯,而是应该获得一种世界观。这曾经是中国戏剧的精华,布莱希特将中国的这种戏剧理念传去了德国。可惜近些年的中国电影发展却已与之背道而驰,沦为好莱坞模式的追随者,将戏剧用做纯粹的娱乐工具。

【窃听者】/「Das Leben der Anderen」荣获11项提名并最终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剧本、导演、摄影、男主配角等7项大奖的德国影片;并击败《硫磺岛家书》成为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 亚里斯多德Αριστοτέλης,(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老师)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的著作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著作包含许多学科,包括了物理学、形上学、诗歌(包括戏剧)、音乐、生物学、经济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政府、以及伦理学。
[2] 欧根·贝托尔特·弗里德里希·布莱Eugen Berthold Friedrich Brecht,德国戏剧家、诗人。他的剧作在世界各地上演。布莱希特创立并置换了叙事戏剧,或曰「辩证戏剧」的观念。贝尔托·布莱希特1898年2月10日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奥格斯堡,年青时曾任剧院编剧和导演。1933年后因纳粹党上台而被迫流亡欧洲大陆。1941年经苏联去美国,但1947年战后返回欧洲并定居东柏林。布莱希特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叙事剧实验,特别吸收中国戏曲艺术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表演方法,并提出了间离效果理论。在20世纪初,他与艾尔温·皮斯卡托同为德国乃至欧洲史诗剧场运动的领军人物。他的主要戏剧理论著作有:《梅辛考夫》等。代表性剧作有:《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记》、《伽利略传》等。1951年因对戏剧的贡献而获国家奖金,1955年获列宁和平奖。 1956年8月14日布莱希特逝世于柏林。

  


专栏作者

  


何威,香港著名影评人、纪录片导演,香港影评人协会荣誉会长,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影视委员会执行主席,香港国际创意与科技总会副会长,中国港台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学术顾问。


联合编剧及演出《明媚时光》;

导演及摄影《猪扒包搭咖啡》,获澳门国际电影及录影节最佳纪录片金奖,《音乐天地/Music from Heaven and Earth》,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纪录片金奖,《迴响/Music Tour in Austria, Europe》,入围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纪录片;

旅游宣传短片《Only you, is my love》,获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短片金奖;

潜水广告短片《flying Blue》;

CCTV9纪录片《跨境儿童》(摄影);

剧情短片《一念上下》(执行製片及编剧),《瑶瑶的阳光》(监製);

创意香港《创意智优计划/CSI》(评审委员会成员),《首部剧情片》评审委员会成员,《创+作 音乐篇》(短片评审委员会成员);

《东方财经》杂志和《紫荆论坛》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