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醉心中国文化的德国“儒商”

发布时间:2018-06-05浏览次数:33

他是德国老牌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普茨迈斯特的创始人,曾被誉为“全球混凝土泵市场的领导者”。他也是中国儒学的推崇者和践行者,将中国儒学的智慧应用在商场,退休后资助了多家中国及德国涉华智库,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促进中德人文交流。

习理德的资料图片。中新社发 受访者提供

这便是中文名为习理德的德国卡尔·施勒希特基金会(KSG)主席卡尔·施勒希特(Karl Schlecht)。“中国企业在我心中的印象是工作十分努力、有热情,善于学习。”习理德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饶有兴致地回忆起自己1979年第一次前往中国建立业务联系的情景。

在建立合资企业的过程中,中国人有纪律的学习文化和商业头脑给习理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定把中国作为普茨迈斯特的未来市场。

在习理德看来,上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国人的进取心,这种进取心在全世界都有目共睹。

多年从商的经历让这位德国资深企业家十分看重信任二字。在中国儒学传统道德价值观中,习理德发现了建立信任的“黄金法则”:“儒学是人生的学问或者哲学,其中蕴含着许多我在1998年以来建立公司信任的许多要素:人性(仁)、正义(义)、道德(礼),这些都是爱的象征,是与人为善、‘和而不同’的基础。”

习理德还十分欣赏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认为这句话有助于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

出于对儒学的浓厚兴趣,习理德先后资助了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图宾根中国中心,希望加强对中国儒学和价值观的研究,同时让更多的德国人了解中国儒学倡导的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发展。

2012年10月29日,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举行开幕典礼前一天,习理德在中国庆祝了其80岁寿诞,各界名流应邀参加当晚举行的商业伦理小型讨论会。习理德当天在致辞中表示,捐助北大世界伦理中心表达了他“对伟大的中国文化传统和孔子具有历史意义的人文学说始终抱有的崇高敬意”。习理德认为,孔子为人类开创了“恕道”等许多有价值的理论。

“中国出现了这么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德国好好学习。”习理德告诉中新社记者。

习理德承认,如果不掌握汉语且没有在中国长期生活过,要想真正了解中国确实十分困难,“中德两国在地理和文化上相差确实较大”。不过习理德亦认为,文化交流打开了两国的大门,增加了两国民众了解彼此的兴趣,在感受两国文化差异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本国的文化。他因此总结了人文交流的三要素:开放性、语言能力、人与人的交往。

习理德表示,卡尔·施勒希特基金会将在未来资助图宾根中心和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在精神人文主义、儒家企业话语体系以及商业课程开发的人文主义等三个领域的合作研究。

“鉴于中国将在许多领域成为世界的中心,我很高兴能为德中两国建立互信做出一份贡献。”习理德最后对记者说道。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 郭泰 彭大伟,责任编辑 杨彦宇,2018年6月4日

http://dw.chinanews.com/chinanews/content.jsp?id=8530116&classify=zw&pageSize=6&language=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