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里尔克:总是一再地...... | 中德四季晨昏杂咏

发布时间:2021-12-25浏览次数:111

歌德,一个伟大的名字,德意志民族文化的代表和象征,他不仅对德国和欧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遥远的东方文学也投之以高度的兴趣与关注。借歌德晚年创作的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之名,我们随同岩子老师一起走进“远方有诗”中德时刻,一同去唤醒沉睡在心底深处最纯粹最古老的诗意,那是一个民族的血液里流淌不断的审美积淀与呼唤,那是在历经了仕途和情感风雨的洗礼之后,心的回归,生命的回归。

  

  

总是一再地......

  

作者:莱纳玛利亚里尔克

翻译:岩子

 

总是一再地,尽管我们熟识爱的风景

熟识教堂墓地哀怨的姓名

还有阴森沉默的峡谷——那不归之路:

总是一再地,我们结对而出

来到古老树下,总是一再地

躺进花丛,面朝天空。

  

  

Blick auf Murnau @Gabriele Münter

  

  

  

 Immer Wieder

 

Rainer Maria Rilke

 

Immer wieder, ob wir der Liebe Landschaft auch kennen

und den kleinen Kirchhof mit seinen klagenden Namen

und die furchtbar verschweigende Schlucht, in welcher die anderen

enden: immer wieder gehn wir zu zweien hinaus

unter die alten Bäume, lagern uns immer wieder

zwischen die Blumen, gegenüber dem Himmel.

  

  

Jawlensky und Werefkin  @Gabriele Münter

  

  

  

译者说诗:


 

《总是一再地》写就于1914年底,虽说只有六行,但文思神远,寓意奥妙:爱与死亡为邻,存在与虚无交错,没有穷尽地循环、循环、再循环。尽管我们明白,自出生之日起,便坐上了一列永远的、有去无归的生命列车,我们将无一例外地在某一站,某一时间点被下车,不管我们情愿与否。然而,正在旅行中的我们仿佛对此一无所知,恋爱、结婚、生子,兴致勃勃,不亦乐乎地重复着生与死的轮回。

 

这首小诗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简单的是它的文字,不简单的是由文字产生或营造的意象。请看如下一句:

 

in welcher die anderen

enden:

 

该分行直译为:在那个(阴森沉默的)峡谷,其他人(的生命)走到了尽头。”Enden:动词,结束,终了。德语中对死亡的一个变相或婉约的表达,就像我们中国人忌讳说,而说走了老了不在了等等。翻译的时候,一连串小词儿接踵而至:归宿彼岸阴间”...... 最后,那个阴森沉默的峡谷被变通成了死亡之谷”——“不归之路

 

然而,为什么是“die anderen”(他人、别人),而非wir(我们)或man(人们)呢?

 

这一问,问了累月经年,直至某一年在柏林,去蔡伦多夫公墓扫墓,于树木参天鲜花萦绕的墓园里,恍然之间明白了几分:死亡从来都是别人或他人的事情,不是么?从来都是我们在给他、她、或他们送葬或开追悼会。就像生命的列车,站站有人下车,而其余的乘客,继续着自己的旅程。几乎没有谁会因为他们永远地离开了死亡是任何人也逃脱不了的必然,从而停止或放弃生活:恋爱、结婚、生子、对幸福人生的追求。就仿佛死亡永远不会落在自己头上似的,总是一再地,我们结对而出/来到古老树下,总是一再地/躺进花丛,面朝天空。就这样,人类,前仆后继,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在那片古木参天,鲜花萦绕,静美若公园的墓园里,彼時彼刻,我已然分不清我们与他们,生者与死者了。

 

这首《总是一再地》,原本还有第二段的,但后来被诗人删除了。我亦觉得第二段可有可无,确切地说,无远胜于有,您说是吗?

 

Dorten das Haus scheint uns noch immer erfreulich

unser nennen wirs im selben Gedanken, unser

könnte der Weg sein, unser die Bank; Rosen des Gartens

Winde der beginnenden Liebe schlagen das Herz auf

wo es sich nie noch aufschlug zwischen zwei älteren Seiten 

  

  

  

关于诗人

 

 

莱纳玛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二十世纪重要的德语诗人和作家。生于布拉格,卒于瑞士,一生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1890年代前期开始诗歌创作并出版诗集,诗作具有感伤的抒情风格。进入二十世纪后受罗丹等的影响,逐渐形成新的艺术见解,诗歌也开始转向对客观经验的冷峻抒写。晚年则更多通过诗歌表达对宇宙与生命的存在之思。主要作品有《图像集》《时辰之书》《杜伊诺哀歌》《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以及《马尔特手记》等。

  

  

作者简介



岩子,曾为大学教师。80年代出版了第一本译作。90年代留学德国。21世纪走向写作。国内外已出版译著或合集十余部,其中有唐诗德译《轻听花落》。

 

【本专栏译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对侵权行为,作者将保留以法律手段追究的权利。】

  

  

  

  

编辑:陈惠兰

审校:俞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