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憩”,可能是一呼一吸之间,也可能是由此刻滑行到彼时的感知。12月26日,由刘海粟美术馆、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共同主办的中德艺术交流项目“间有小憩—不同世界的时间表达”,将在刘海粟美术馆落下帷幕。
时间回到2020年11月8日,刘海粟美术馆和柏HAUNT艺术空间联手举办了一场名为“间有小憩!快闪!”的公众参与体验活动。两块同时俯拍和即时连线的镜头摄取到由66个白色塑料盒所组成的长形矩阵中,罗列着的植物、锡箔、纱布、瓷泥、透明皂、海绵等日常物品,在公众的参与或引导下发生着实时变化,形成一段由人和物在时间的引导下建设出的物体剧场和时间地图。
一年后的2021年12月3日,中德艺术家联合共创的一段艺术“时间”在刘海粟美术馆内再次“驻留”。中国艺术家康青、高珊和周胤辰与德国艺术家葛星、文妮尔和温斯雅共6位艺术家,融合其行动绘画、雕塑装置、表演影像和草稿文献类的33组近百余件作品集中亮相。
展览既反映人类在社会中的时间支配,也反映艺术家们对于时间不同存留状态的追问。时间对于艺术创作的过程来说,意味着什么?如何通过艺术作品感受时间的现场流逝?国际间的艺术对话如何克服时差,达到共时的有效和平衡?这些问题,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得到了不同的表达。
据介绍,这些基于感知和思考的脑力活动以丰富的线上协作形式完成,如“媒体托管”项目、“中德60秒”视频、“线上马拉松”和“远程互访”等单元,邀艺术家以沉淀式的“慢创作”来探讨时间和时间性,点亮不同的艺术畅想。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