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以“创新引领•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21中德汽车大会主论坛在长春拉开帷幕。大会由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中国长春市人民政府、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吉林省商务厅主办,德国柏林-勃兰登堡汽车行业协会、德国北威州汽车产业集群、德国下萨克森州汽车产业集群、德国巴伐利亚汽车集群、因戈尔施塔特市创业者中心、德国萨尔州汽车产业集群、德国ProIT汽车产业集群联合主办。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基础上,中德双方汽车产业相关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交流。
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商务部原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德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白瀚德莅临现场并致辞,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等省市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志军主持会议。
景俊海书记指出,习近平主席同默克尔总理于上周举行视频会晤,回顾了过去十年中德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果。汽车领域是双方合作的典范之一,当前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趋势明显,未来汽车将是储能单元、数字计算平台、移动智慧伙伴的综合体,这一重要的产业变革将为中德汽车企业进一步深化合作带来新机遇。
崇泉会长表示,中国已进入“十四五”发展时期,正在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作用的新发展格局,中国的市场优势、供应链优势为中德汽车产业合作提供了基础保障,不断扩大开放、持续提升营商环境的政策导向为双方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带动中德汽车产业创新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白瀚德参赞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使国际间的人员交往受到限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此次中德汽车大会,能够帮助中德汽车产业加强政策沟通,共同推动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在中德连线环节,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以视频方式致辞表示,愿此次大会能继续为推动中德汽车领域务实合作注入新动力,也希望中德汽车合作的成功故事让中德、中欧合作更加深入人心。德国联邦议院副议长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以视频方式致贺词,他对大会召开表示祝贺,并指出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电气化、数字化、网联化、自动驾驶等根本性变革,中德汽车产业互补性强,未来绿色、创新合作空间广阔。
主题演讲环节聚焦“十四五”时期汽车产业发展。奥迪首席执行官杜斯曼、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留平、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分别围绕企业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方面的战略与布局进行分享。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解读了材料创新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汽车行业中心负责人郑赟以“汽车产业如何成为碳中和 30•60 的创新实践者”为题发表演讲。演讲嘉宾发言观点鲜明、各有侧重,为与会各方判断产业发展形势、探索转型路径带来启发。
对话环节围绕“创新突破引领产业变革”展开,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殿勋、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采埃孚集团中国区总裁汪润怡、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首席运营官王军,亿咖通科技首席执行官沈子瑜、黑芝麻智能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刘卫红六位对话嘉宾共同探讨了汽车产业在供应链、技术创新、跨界协同等方面的变革与挑战,并就如何打造以需求为导向的跨境合作平台、促进国内外创新资源高效对接展开交流,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担任对话主持。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中德汽车大会会旗交接仪式,长春市市长王子联将会旗交接给柏林市,也标示着第六届中德汽车大会将在柏林落地、绽放异彩。
大会开幕前,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会见了参加大会的重要嘉宾。本届大会内容丰富,汽车科技创新展已于18日开幕,19-20日还将陆续举办动力电池分论坛、智能汽车分论坛以及7场专题活动,内容涵盖创新路演、人才对接、技术分享以及投资、金融、法律等多个领域。同时,大会还搭建了集直播、展示、对接等功能为一体的线上平台,为线上线下参会代表提供“一站式”服务,力求让每一位参会者“能参与、有收获”。
除长春主会场外,由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在柏林市组织的德国分会场活动也与大会主论坛同步连线举行。来自宁德时代、奇瑞汽车、大众未来设计中心等企业机构的代表,就中德汽车产业未来合作、智能制造、智能网联等话题进行了建设性交流。
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在会上指出,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但中德交流与合作的步伐并未因此停滞。尽管受到全球供应链不稳定的负面影响,自去年以来,双边贸易额始终保持逆势增长,中国不仅连续五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也跃居德国第二大出口市场。
他说,汽车产业是德国经济的“名片”,中国则是全球最重要、最具成长性的汽车消费市场,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就像汽车齿轮一样紧密咬合。改革开放40多年来,德国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在中国卖出的每四辆车中就有一辆是德系车。新冠疫情也没有改变这一趋势,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业绩依然稳定、亮眼。今年上半年,大众、宝马、戴姆勒三大德国车企在华销售约275万辆车,占其全球总销量的近40%,且无一例外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他相信,这种增长态势远未结束,信心既来自中德合作互利共赢的特质,更源自对中国经济稳定向好发展前景的预期。
德国联邦议院副议长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博士指出,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根本性的结构变化,企业必须自己迎接挑战,政府在其中扮演着从属角色。政府要确保的是企业有开拓和发展的自由,这意味着政治决策必须始终对技术持开放态度。另外国家在改变工作环境方面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他认为,就中德合作而言,尤其是在汽车领域,有着多方面可以互补。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经济与信息主管卡威特(Manuel Kallweit)博士就德国供应商行业对中德两国市场如何期待做主题演讲。他用详尽的专业数据展示了两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影响因素。
“汽车的未来在中国”是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汽车研究中心费迪南·杜登霍夫教授日前在一篇媒体文章里提到的,本次大会上他更是做了题为“汽车行业的未来与中德合作的机遇”的报告。杜登霍夫教授从芯片荒、电池短缺、自动驾驶和动态转型四个方面观察得出:“与中国合作是双赢战略”。
在本届中德汽车大会上,中国长春市市长王子联在长春向德国驻华使馆经济处主任白瀚德、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主任徐遥君在柏林向柏林-勃兰登堡州汽车产业集群主席布莱迈斯特(Harald Bleimeister)同步移交会旗,随着会旗在两城顺利交接,柏林正式成为2022年第六届中德汽车大会的主办城市。
大会德国分会场还组织中德有代表性企业、知名学者围绕向智能生产转型和智能网联两个主题进行对话。两场创新对话分别由中小型企业工业4.0中心泰森(Thomas Thiessen)教授和proITCar e.V.主席林斯豪森(Hagen Ringshausen)教授主持。其中MVI ProPlant柏林分公司总经理维特霍夫特(Kai-Uwe Witthöft)、Botspot董事会成员雷巴茨克(Sascha Rybartzyk)、宁德时代欧洲区总裁岑特格拉夫(Matthias Zentgraf)、奇瑞汽车欧洲董事总经理图廷(Jochen Tueting)和JITRI首席科学家罗本进博士就汽车供应商需要在多大程度上转向智能生产,中德两国企业如何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相互学习等问题交换专业意见。
DEKRA技术中心检测负责人伯克哈特(Uwe Burckhardt)、Bertrandt Group执行副总裁克林格(Thomas Klinger)、大众亚洲未来设计中心亚洲负责人奥特利布(Peter Ortlieb)、中科创达自动驾驶首席执行官张平、腾讯智慧出行事业部战略设计总经理沈沛和地平线欧洲业务总监伯莱特(Julien Burlet)博士也就未来驾驶做了深度交流。
始于2017年的中德汽车大会已成为主办方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开展跨境产业平台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抓手之一,本届大会顺应“十四五”发展脉络,着眼于汽车产业绿色化、国际化、电动化、智能化等发展方向,为中德业界搭建起了意见交流、宣传展示、合作对接和渠道拓展的有效平台,在共促创新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资料来源:商务部投资促进局,欧洲时报德国版
2021年10月20日
编辑:陈惠兰
审校:俞宙明